文/周嘉宾
作为襄阳的主流媒体,作为党委政府的喉舌,要想推出有影响力的报道,必须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紧贴国家、省级战略和襄阳实践,找准中心工作与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结合点,来不断加大新闻策划的力度,久久为功抓策划,是我们提升重大主题宣传报道质效的“倍增器”。
要让重大主题宣传有传播力,有影响力,需要“集大智”。2013年10月,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把“两圈一带”战略拓展为“两圈两带”区域发展格局,汉江生态经济带开始开发,正式上升为省级战略。为落实省委重大战略决策部署,2013年12月,襄阳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把襄阳建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法制优良、生态一流、人民幸福”的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全国知名的山水园林城市。
把襄阳建设成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是襄阳发展的另一个新定位,建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更不是自我封称。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我们的优势到底在哪里?核心竞争力、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如何?襄阳的短板在哪里?发展中还存在哪些不足?
为理清这些疑问,我们襄阳广电台党委迅速抽调新闻宣传中心核心力量,组建多个小分队,大家带着问题,分头进行了一个半月的调研、论证,经过多次策划头脑风暴,从采访脉络到现场切入,从前期预热片花到后期包装样式等等!当时的新闻宣传中心拿出了长达数十页的《走汉江·看襄阳》策划文案。
经报市委批准,2014年 6月,我们启动了襄阳广播电视台建台以来首次跨省域大型采访活动——“走汉江·看襄阳”,台主要领导亲自带队,骨干记者全程参与,从汉江源头——陕西汉中一直走到汉江入长江口——汉口。在历时两个月的跨省采访过程中,我们从采访车辆到团队成员的服饰,进行了统一标识,有力彰显了襄阳广电乃至襄阳市的形象与活力。这组十八集的系列报道,我们采取的是边走边播的形式持续呈现,以独特的视角,鲜活的表达,呼应了上下关切,强壮了襄阳发展的气场,提升了典型宣传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在襄阳乃至汉江流域兄弟城市间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受到了当时襄阳市委主要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也为我们策划这类大型的新闻行动积累了经验。
提升舆论引导力,理顺社会情绪,是新闻媒体的主责主业,多年来我们聚焦问题不散光,做到“引领”而不“引爆”。
医患矛盾在各地都比较突出,襄阳也不例外,群众对医院意见大,经常堵门闹事,甚至找政府上访。2013年 6月,卫计系统率先开展“假如我是患者”大讨论活动,换位体验,感受就医难。我们报道后,引起市委关注。随后,市委发起了“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旨在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作为主流媒体,我们敏感地洞察到这一大讨论活动的重大意义,精心策划,持续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践行宗旨 争做好干部》,用群众身边的事,来反映部分机关、窗口拖沓的工作作风,解决了少数党员干部和公务人员不愿、不会、不自觉为群众服务的问题,放大“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的主流舆论场,促进了干群关系改善。我们的报道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以《湖北襄阳:换位体验“换”出新气象》为题,报道了襄阳的做法。
在互联网时代,面对“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的自媒体传播生态,我们党的媒体要主导和引领这个生态环境,就必须进行创新。
传统节假日也是我们开展重大主题宣传的好切口。这两年我们结合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用心用力,用群众认可的节目形态、表达方式和语言形态,把我们党的主张和社会的主流价值,润物细无声地引领传达到众受中去。
2017年国庆长假,我们精心策划,推出了大型系列成就报道《襄阳有我》,和以往的这类报道完全不同,我们首次在《襄阳新闻》栏目中采取让新闻主角全自拍自述的形式,呈现他们身边可触摸的变化,以接地气的切口,全新的报道方式,给广大受众以全新的收看体验,收到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