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策略——以常州广电探索传统媒体转型升级路径为例

2018-11-18 15:17李均
记者观察 2018年33期
关键词:常州广电传统媒体

文/李均

一、以“内容池”建设为抓手,组建行业全媒体产品传播矩阵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互补、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是拓展行业资源的有力抓手。常州广电注重“中央厨房”和“内容池”建设,打造融媒体指挥平台,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强化融媒的策划、采访、编辑、推送和联动环节。尤其是突出“移动优先战略”,创设对接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联动生产的部门——融媒中心,创新新闻产品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模式,加快全台转型升级的步伐。

在此基础上,常州广电提出新的发展战略,以行业资源整合与扎口管理为突破口,打破现有部门设置,成立健康和教育两个跨部门事业部,以“全台一盘棋”的顶层设计为依托,聚合四个广播频率、四个电视频道、中吴网、公众号、手机台、新周刊等媒介资源,组建行业全媒体产品传播矩阵,打造全媒体品牌,深挖本土行业资源。

以2018年9月7日下午3点举行的“第34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为例,常州广电教育事业部协调多工种参与,分工协作,在移动客户端提前推送预告。活动开始后,新媒体编辑以“视频+图片+文字”的方式开启直播,观看人数达27.3万人。同时,一路记者采制短讯在《常州新闻》播出,而另一路记者围绕台前幕后花絮,深挖多组人物故事,形成重大节日里的群像报道。节目在传统媒体播出后,随即由新媒体编辑分拆,在PC端和移动端推送。同时,微信公众号《常州教育发布》发布图文推送。而广播主持人则开始二次创作,以口语化方式介绍大会盛况。目前,经实战磨合,全媒体报道平台已开始常态化、专业化地运行。

二、融媒建设突出精品生产,推动主流舆论的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因此,打造广电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就是在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常州广电将优质内容的生产作为融媒体时代修炼内功的重要保证,策划、研发了一批“拿得出手、听得见响、传得够远、影响较大”的融媒产品。

2018年10月17日,一则温情的报道《最美“赤脚妈妈”:用最美的姿态迎接生命》突然“刷爆”常州人的朋友圈,短短一个小时,阅读量超过10万。具体的事情是这样的:10月16日,一母亲到学校给儿子送东西,担心高跟鞋声音影响学生听课,这位暖心妈妈竟悄悄脱下鞋子,赤脚跑了四层楼。这一幕恰巧被一名教师发现,随即拍下照片发在朋友圈。而记者是其微信好友,马上赶到学校采访,采访见闻通过新媒体快速推送,详细报道则在当晚7点的《社会写真》节目中呈现,相关素材也及时共享给全国各大媒体。当大规模报道出来后,常州广电新媒体再次予以汇编。由此,“人民日报点赞常州‘赤脚妈妈’”等融媒产品席卷全国,阅读量很快破了百万。

三、创新体制机制,推行人才兴台策略

原本属于不同媒介、不同岗位的人员,在深度融合后,广播的伴随式传播如何体现?电视的采编逻辑是什么?新媒体的运作方式是什么?这些充满技术含量的媒介运作手段都需要广电媒体学习、领会。

媒体融合,相加容易,相融很难。在这一过程中,注重人才和制度建设,是融媒持续推进的有力保障。如果抓住这一点,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人才兴台策略,就可以让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

常州广电依托“中央厨房”和“内容池”建设所搭建的全新采编体系,优化考核机制,改革激励措施。一方面,推行“身份进档”,淡化人员身份;另一方面,实行优稿优酬,向原创、独家、首发倾斜,向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才倾斜。此外,优化融合传播部门考评制度,设定融媒体报道的月基础数量,开展量化考评,定期公布融合传播发稿数量和质量排名。常州广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媒体融合人才工作纳入队伍建设,锻造后备干部和人才队伍。同时,鼓励优秀人才以兼职或工作室的方式,跨中心、跨媒介、跨节目参与媒体融合新产品研发,发挥人才潜力,做精媒体融合产品传播矩阵。

常州广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做深内容、做强产品,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征途中,不断探索,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将自身锻造成新型主流媒体,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猜你喜欢
常州广电传统媒体
常州的早晨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广电新媒体发展需要“融合”什么样的人才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广电业态变革的三大关系重构
广电媒体跨界经营的三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