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的灵魂在哪里

2018-11-18 12:06刘英团
民主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术性蔡元培学问

□ 刘英团

著名教育家章开沅说过,“大学的堕落已经令人难以容忍”。很多人似乎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何为大学?何为教育?大学教育如何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专业多、课程多、教授多、学生多、校舍多”并不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经济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教育产业化的成功。当大学失去了理想主义和独立精神,也就失去了培养精英的生产力。当大学让教育变得数据化,象牙塔就堕落成生产不合格产品的小作坊、黑作坊。这就意味着,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蔡元培强调,“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用蔡元培的话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是“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场所,更不是养成资格、贩卖毕业文凭的地方”。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委身学校而萦情部院”,或 “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而“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1917年,蔡元培在就职北大校长的演说中更是开宗明义:“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肆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特别强调大学对于社会的引领和服务功能: “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也。”

笔者以为,欲把大学建设成研究气息浓厚的学术机构、欲研究纯粹的高深学问,须借鉴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思想自由”,即“一己之学说,不得束缚他人;而他人之学说,亦不得束缚一己,而应任吾人自由讨论”。“兼容并包”,即容忍不同的、相反的学术见解或派别存在且任其“自由发展”。蔡元培提出了“研究高深学问”(大学定位)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把北大从一个官僚养成所变为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把死气沉沉的北大变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战斗堡垒”(冯友兰语),使得北京大学“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大学最基本的功能仍然是学术活动,大学的其他主要活动只有与教学和学术相关联才具有合法性。”正如前密歇根大学校长杜德斯达所言,学术性是大学的根本属性,是大学常葆生机活力的根基。新时代,学术性依然是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坚持学术立校不仅是大学的本质要求,还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一环。

猜你喜欢
学术性蔡元培学问
比多少的学问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一”的学问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鸡叫的学问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网页学术性算法研究
“贴秋膘”不等于吃肉,秋冬进补有学问
蔡元培的气度
《军事历史》应以学术性为主
学术性要更加深化 知识性要更加丰富——《军事历史》1988年第1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