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顶层设计转变文化发展方式

2018-11-18 10:34金元浦
中国国情国力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人才经济

◎金元浦

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是我国新时代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这不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也是文化领域的问题。在这一转型中,文化理论和文化发展方式的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一创新既是观念的解放、产业的转型及新思路的开拓,又是对未来我国文化发展方向的引领,是一种总体的文化战略的部署与策划。

意义

1.文化繁荣是发展的终极目标

不同的发展理念产生不同的发展战略,不同的发展战略产生不同的发展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与发展的关系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高新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与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认识到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影响和制约,以及文化作为高端产业形态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现实和趋势。西方文化经济学家大卫·索罗斯比认为,文化影响经济结构的方式主要有三类:一是影响经济效率。借由增进群体共有价值的方式,使群体成员得以进入经济的生产程序。二是影响公平。主要呈现在群体的资源配置决策上,如道德责任若能被大家接受为一种文化价值,那么在社会整体下,我们从跨代平等里即可看到文化的重要性。三是影响甚至决定群体欲追求的经济或社会目标。一方面文化价值有可能与物质进步完全一致,并借此判定一个社会的总体经济成果为成功或失败;另一方面,不同社会的文化并非只追求物质成长,也要追求非物质目标,如生活品质。

2.文化发展的转型是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首先应由以前的单纯的经济为中心,文化为仆从(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形态,转变到现在党和国家提出的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战略思想上来。

(1)文化生产已日益成为当代经济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复杂的现代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像电视、电影、出版、音像、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体育比赛,乃至广告、信息、传播和娱乐等产业,已发展成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诞生和发展,推动了新业态文化经济的发展。

(2)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高端产业,是当代服务经济中的高端形态。其具有高附加值、高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具有低碳环保、生态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创造就业岗位的优势。它将推动我国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跨界、调整、重组。具体做法是,面对第二产业的升级调整、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细分,打破二、三产业的原有界限,寻找提升第二产业,融合二、三产业的新的增长点,以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3)文化创意产业是启动和满足内需的重要产业形态。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我国公民的文化需求将出现一次较大幅度的提升。目前我国传媒市场、电竞市场火爆,黄金周文化旅游屡创新高,尤其是“三网合一”(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及通信网)后的数字文化产品不断创新,推动了文化市场的新繁荣。实际上,今天的文化产品与其他物质性产品在性质和形态上全然不同。前者具有使用的多次性,尤其是精神产品的享用具有无穷性,而且其增值速度与使用频率和时间成正比;而后者则会因使用和消费而消耗,使价值递减,其最典型的例证便是一次性消费的产品。如一栋房产,作为物质产品会在使用中逐渐破损直至废弃,其价值将随使用性减弱渐趋于零;而作为艺术性精神产品(如某些艺术建筑)则具有精神享用的无穷性,其价值反而随着时间的延续而递增。

3.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国家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央“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增强国有文化单位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走向世界、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民营文化创意企业快速发展,鼓励非公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推动一批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抓效益,努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现实途径。说到底,只有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才能实现文化发展方式转变,也只有文化发展方式转变了,文化体制才可能得到彻底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全面解放了文化生产力,引进了先进的生产力。

内容

1.文化与科技:两轮驱动、两翼起飞

坚持文化发展与科技相结合,实现文化与科技的两轮驱动,不断增强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文化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传统的文化产业类别正在进行数字化等高新科技改造;另一方面,以数字化等高新科技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正在迅速崛起和风靡。但是,忽视当代数字高新科技的高端平台建设,缺乏高科技引导的创新创意,是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文化创意产业是科技文化化和文化科技化相融合的高端产业。其跨越式发展道路首先是以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新技术带动文化的产业化。当代信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与内容文化产业的高端融合形态。目前,我国IT业、互联网和信息传播业的发展正迫切需要内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推动。这就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了高端起步、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样,文化产业只有与信息产业相结合,以高科技提升新业态,以信息化带动内容产业,以产业化促进内容信息化,走新型产业化道路,才能实现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内容产业与云媒体技术融合的模式,文化产品线上营销与物联网融合的模式,实现了文化与科技的无缝对接,全面改变了人们的生存与生活方式。而且在技术与人才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为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科学技术基础,提供了人才保障。

同时,文化创新发展不仅是在文化产业中增加高科技含量,更重要的是文化自身要具有主体筹划、投射、设计和创造的特征。也就是说,文化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在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从观念、形式、体制、管理到操作实践,全面实施创新-创意工程。

2.文化产业与公共服务的对位性机制

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其价值在我国国家战略层面被重新估量,被理解为社会均衡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逐步走向国家发展政策的中心。党和国家对新的历史时期文化发展把握准确,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对位性机制。

大力发展市场导向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关注民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实现对位性的科学发展一样,是我党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创举。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施以人为本、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提升公民文化素养,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形式;是适应当代世界潮流,建设现代民主国家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重建“文化中国”国家形象的根本措施。一方面,它体现了我党审时度势,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发展态势作出的战略选择;我国当前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日益走向全球市场。另一方面,它从我党的根本宗旨出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以公共投入和规划建设的方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对位性创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为我国公民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以适应不同层次公民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途径

1.借鉴和引进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

从现实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仍不够雄厚,市场程度不高,体制弊端严重。但是,我国的经济改革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却是成就喜人,从观念、形态、体制、管理到实践操作,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造、上市金融运营、投融资、产业管理、对外贸易、相关金融、会计、法律、咨询乃至广告运营和品牌构建等方面尤其显著。因此,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建议学习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把它运用到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中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引进经济领域、科技领域的先进人才——战略策划人才,产业运营人才,懂得市场、懂得产业经营的企业管理人才,金融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原创设计人才。全面提高我国文化产业运营的水平,缩小与经济改革的较大差距。另外,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有自己的行业、企业特点,需要在实践中培养既懂经济运营,又精通文化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最富创造性的高端创意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据统计,现代财富的创造更多集中在一些最优秀的创意人才上。创意决定了产业的性质和产业的管理与操作。创意产业的发展要依靠创意阶层高文化、高技术、高管理和新经济的“杂交”优势。

原文化部出台的《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是文化系统第一部人才发展规划,也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颁布实施后,首个行业人才发展规划,其呈现出开放的文化人才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对于改变文化发展人才匮乏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2.注重从GDP到以人为本的转变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发展模式的调整和增长范式的重要转变,是向内生性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根本是从GDP 唯一模式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向内生性的创新模式的转变,是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的转换。其更关注人、热爱人、尊重人、提升人,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生存质量和政府的服务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先进的文化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说到底是以人为本,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产业结构下游化源于需求结构的上游化高档化。在满足基本的物质层次需要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精神以及心理的需要,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生存质量。随着生活的日益提高,人的更高的需求便会优先增长,从而使得精神文化附加值的经济含量和财富含量越来越高,而文化产品与文化消费也会得到优先增长。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人才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毛遂自荐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为国家选人才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