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任廷会
为精准落实就业脱贫措施,贵州坚持以岗定搬、以产定搬,落实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要求,同时实行搬迁劳动力全员培训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搬出后有业可就、有事可做、有钱可赚。
2018年春天,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在贵州大地打响。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指出,要坚持建设资金省级统贷统还,坚持以贫困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重点,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管理,坚持不让贫困群众因搬迁负债,坚持以岗定搬、以产定搬。
2018年是易地扶贫搬迁决战决胜之年,贵州正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举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确保实现连战连捷,“打一个漂亮的攻坚战”。
省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各级干部群众奋楫笃行,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哪些群众需要搬?怎么搬?搬后怎么办?都离不开“精准”二字。
2016年,贵州在全国率先打响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炮,为贵州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转型升级、稳中求进提供了宝贵经验。
紧跟精准脱贫步伐,2017年,贵州精准发力抓好搬迁安置,如期完成45万人的搬迁入住和就业脱贫,以及76万人的住房主体工程建设任务,易地扶贫搬迁再战告捷,形成以城镇化集中安置为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贵州模式”。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国要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贵州也明确了易地扶贫搬迁入住76万人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难点多,要完成目标,唯有在精准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是一个不得不为的措施,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难度大。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易地扶贫搬迁上力求做到精准搬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
易地扶贫搬迁需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才能事半功倍。在实施搬迁政策前,全省各地综合考虑搬迁群众的“后路”,围绕妥善解决搬迁群众后续生产生活问题精准发力。
在黔西南州册亨县孔屯村,精准搬迁效益尤为凸显。孔屯村是一个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匮乏的多民族贫困村。为拿下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册亨县在实施精准扶贫中,结合实际,在修建学校、医院、公园、广场等配套基础设施时,融合各民族特色,精准满足搬迁群众全方位、多层次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随着全省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的打响,从乌蒙山区的毕节到武陵山区的铜仁,从黔北遵义到黔西南、黔东南、黔南,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全省各地紧锣密鼓地推进。瞄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贵州精准界定迁出地区域条件和搬迁家庭个体条件,以5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重点,精准锁定搬迁对象。
针对困难群众“搬出来后怎么办”的问题,孙志刚指出,搬迁农户的就业问题是重中之重,科学选择安置地和方式是使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第一前提。
为科学、精准选择安置地点和方式,贵州结合人多地少的特殊省情,坚持以经济要素集聚功能强、创业就业机会多、交通更加便利、功能更加完善的县城和市(州)为主进行城镇化集中安置,让搬迁群众能够实现更好发展。
“如何实现永久性脱贫、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在因地制宜‘挪穷窝’的同时尊重民意‘改穷业’,进而科学谋划‘拔穷根’。”省委副秘书长、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局长王应政表示,为了让贫困群众不因搬迁而负债,贵州明确住房建设成本控制标准的同时,不断完善易地扶贫搬迁补助奖励政策。
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2万元;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拆除的,每人奖励1.5万元用于住房建设;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按人均2万元统筹安排……安置点基本实现“拎包入住”。
楼上居住、社区就医、门口就业,这是贫困群众搬迁后的新生活。对于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柑子树村的熊仕国来说,这份新生活令他激动了许久。“我家是一分钱没花就住进了100平方米的新房,就连沙发、热水器、电视机都是爱心人士捐赠的。”熊仕国说,曾经由于交通不畅,一年很少进城,现在却可天天享受城里的便利生活。
扶贫搬迁,重搬更要重扶,在“扶”上下足功夫,方可确保“能致富”。易地扶贫搬迁涉及教育、医疗、就业等诸多民生问题,更需要科学谋划。为铺好贫困群众的“搬迁后路”,贵州全面落实“五个三”后续扶持政策,统筹土地、就业、就学、就医、低保等问题,让搬迁群众安心、放心。
为精准落实就业脱贫措施,贵州坚持以岗定搬、以产定搬,落实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要求,同时实行搬迁劳动力全员培训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搬出后有业可就、有事可做、有钱可赚。
精准的政策、科学的规划,离不开坚定的执行。全省各级“施工队长”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层层压紧压实责任,着力激发搬迁群众的内生动力。
为强化各级党委负责人的主体责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研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思路、政策和路径。为构建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制,贵州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党委副书记和政府分管领导“双指挥长”制度,省市两级移民局长担任同级党委副秘书长,县级移民局长由县委常委、副县长兼任。
落细落小落实扶贫搬迁责任,需要组织到位,更需要资金到位。为让市县乡政府集中精力抓实施,贵州全面落实省级“统贷统还”投融资机制,市县两级政府不承担筹资和还款责任。
明确了责任分工,关键在于抓落实。为强化集中统一领导,贵州全面落实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包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责任制,全省88个县142个项目由县委书记、县长双包保或分头包保。
为突出党建引领、先锋带动,龙里县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指挥部临时党委,采取“高、准、赶、快、谋”五步法,发起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宣传和动员搬迁总攻。
易地扶贫搬迁包保责任制,与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管理不谋而合,所有安置点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县级负责制,强化了县级责任人的主体责任,也保障了搬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2018年是易地扶贫搬迁作风建设年,贵州在强化各级“施工队长”监督检查和调度责任的同时,全面建立问题发现和纠错机制,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确保新一轮扶贫搬迁行动取得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