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铁玲
主题阅读是指根据教材中的主题,选出与学生的语言水平相适应的多篇相同主题的文本,将提取、对比、联想、归纳和评价等阅读策略运用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丰富阅读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让学生掌握同一主题的大量词汇,对相同主题的文本的结构和内涵有更好的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在开展主题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激发和维持其探究的欲望和热情,是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关键。在对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中,美国学者Keller提出了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ARCS动机模型。该模型关注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Keller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注意(Attention)、贴切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Satisfaction)。在進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引起学生对一项学习任务的注意和兴趣(即Attention);其次,教师要使学生理解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与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即Relevance);第三,教师要使学生在完成这项学习任务后产生自信(即Confidence);第四,教师要让学生获得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满足感(即Satisfaction)。因此,选择内容丰富、题材贴近学生认知需要和实际生活的阅读文本是进行主题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选择适当的阅读文本之后,如何设计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完成阅读过程中的各项任务,则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又一关键环节。Harmer认为,成功的课堂语言学习过程有三个要素:投入(Engage)、学习(Study)、激活(Activate)。投入就是教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情感参与的阶段;学习就是学生聚焦信息获取或语言学习的阶段,此阶段的焦点是获取信息或建构语言;激活就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自由地、交际性地使用语言,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将新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无论什么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都应该具备这三个要素,但是三个要素的顺序可以灵活掌握。
主题阅读的构建要基于单元整体。构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需要的主题体系是核心;围绕主题体系筛选、整合语篇是基础;精读、泛读、写作课中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建构主题意义,读写联动、以读促写既是原则又是方法。
1.主题阅读的单元建构:建构主题体系,筛选丰富的语篇
基于教材内容进行单元主题体系的构建要从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入手。教师先将教材内容进行结构化梳理,初步形成一些次主题,再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要对梳理内容加以论证,删减或补充更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次主题,再将这些次主题概括成单元主题,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主题体系。下图是我们在引导初一年级学生学习动物单元话题时建构的主题体系。
动物话题的单元主题体系
2.主题阅读的精读课:激发阅读兴趣,理解深层内涵
精读课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在“生命在于运动”主题的故事精读课中,我们利用故事中的悬念,让学生只阅读故事的开头,激发其提出自己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然后再去阅读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的阅读兴趣倍增。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跨越文本表层理解,深入思考文本深层内涵。之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内化语言,并进行应用启迪。
3.主题阅读的泛读课:建立文本间的横向联系,感悟主题意义
主题阅读的泛读课要改变学生泛泛而读、浅尝辄止的现象,引导学生基于独立阅读,建立文本间的横向联系,感悟文本所指向的次主题或主题内涵。在“动物的多样性”次主题理解的泛读课上,学生独立阅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标划四种动物的栖息地,理解动物在海洋、陆地、天空的广泛分布。学生从文本中获取到几种动物的栖息地、外貌、食物、睡眠方式的不同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理解结构决定性能等生物学概念。学生基于多语篇归纳自己对动物世界的认识时,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动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4.主题阅读的读写结合课:输出驱动,以读促写
建构好单元主题体系后,教师按照精读、泛读以及写作课的整体设计搜集和筛选素材。在读写结合课的素材选择上,教师需要先设计好写作任务,再逆推完成写作任务所需要的阅读素材,从而保证输入充分、输出水到渠成。在初二年级“科技便捷生活”的主题中,我们首先设计出贴近学生的写作任务“我2036年______的一天”,然后基于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的需求逆向思考,选定三篇阅读文章。其中一篇文章介绍2036年的早晨,一篇文章介绍2036年智能服装的多样化,另外一篇文章介绍未来的交通、生活住所、食物等。这些阅读素材会为学生想象自己2036年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做好铺垫。
主题阅读的设计和实施以主题为统领,多语篇支撑,学生在主题意义探究中建构新概念,在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中,撬动思维,发展语言技能,习得学习策略,自然积累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