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服务“老人农业”

2018-11-17 09:06陈乐
天涯 2018年6期
关键词:雪峰老龄化劳动

陈乐

新近的一期《決策》刊载了贺雪峰的文章,就乡村振兴如何服务“老人农业”发表了看法。

贺雪峰说,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将乡村振兴战略分为3个阶段,时间节点分别是2020年、2035年、2050年。中国乡村振兴最重要节点是2035 年,从现在到 2035 年的近二十 年主要还是为乡村振兴创造条件或进行初步的乡村振兴,而非立即进行乡村振兴的部署。从现在到 2035年应当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准备期,乡村振兴的重点不是发展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代表的一、二、三产业融合,而是要目中有人,要真正为仍然要依托农业和农村的 两亿多户六亿多的农民群体提供服务。

2035 年前乡村振兴的重点要与“老人农业”结合起来,因为未来二十年中国已经提前进入老龄社会,农村老龄化程度又高于城市。现代社会,老龄化问题不仅仅是年龄问题,更是制度问题,尤其是福利保障制度问题。中国小农农业正好可以成为应对老龄化的重要手段,“老人农业”尤其需要乡村振兴战略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制度供给等多方面提供保障。

从当前全国农村养老的现状来看,农民是没有退休概念的,只要身体好,他们就仍然劳动。农村老人参加劳动,既是要减轻子女养老的负担,同时也是要通过劳动证明自己没有白活着吃闲饭,而是有用的。

一般来讲,农民年龄大了,六十岁以上在城市就很难获得就业机会了。但他们身体仍然很健康,完全可以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因此返乡从事农业生产,种自家承包地。六十到七十岁甚至到七十五岁他们都可以胜任农业生产,不仅通过劳动获得农业收入,而且通过季节性展开的农业生产来获得劳动的意义,来展开生活的节奏。在当前农业机械化普及的条件下,农村老年人种田,按他们自己略显浪漫的说法就是有三大意义:一是有收入;二是有意义,可以证明自己仍然是有用的而不只是吃闲饭的,劳动创造了生存的价值;三是可以锻炼身体。

贺雪峰说,正是通过农业生产,留守在村庄以老年人为主的村民结成为一个具有活力的社会。也就是说,只要可以与土地结合起来,中国应对老龄化就有办法,可以让农村中的绝大多数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养,甚至老有所乐。

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老人农业不仅极为普遍,而且具有很大合理性,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资源投入就应当重点支持老人农业。无论是从中国城市化还是从应对老龄化来看,老人农业都十分重要。从 2035年到2050 年中国开始新时期的乡村振兴战略。新时期,中国国力大为增强,国家就有能力通过实施更大力度的乡村振兴战略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来建设一个更加秀美富强的乡村。

猜你喜欢
雪峰老龄化劳动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雪峰下的草场
韩雪峰的“台账”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