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讲评

2018-11-17 08:11方华杰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2018年7期
关键词:双手温暖母亲

方华杰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心字的记奴文或议论文。

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或纤纤嫩白,或粗糙苍老……

一双手,能诉说生活的不易,能传递一份真挚的情感,或代表一种创造的力量,或意味着一份收获的喜悦……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以“人”为本的具有江苏特色的作文题。作文材料切入生活现实,贴近考生,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既能避免考生押题套作,又能引导考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聚焦于“手”,有生活气息和烟火味。

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意在引导学生关注“手”的特征,不同的特征意味着不同的人物和故事,这就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第二句话引导考生发掘“手”中蕴藏的人、情、事、理,既是对第一句话的深化,也暗示写作的主题指向,避免考生就“手”而写“手”,缺乏立意深度。

立意方面,不论是叙事、议论还是抒情,写作的缘起必须是“手”。只抓住材料中的“生活的不易”真挚的情感”“创造”“收获”等词语写作,和“手”并无必然联系,则视为偏离题意。当然,材料中对“手”的特征及内蕴的解读,可谓“包含但不限于此”。考生当深入生活,以小见大,捕捉与“手”密切相关的真情故事或哲理感悟。可以从材料第二句的一点或两点人手,也可以写自己的不同于材料的独到发现和理解。

虽然材料的写作空间很大,但不同的立意,写作的难易度差别很大。据实际情况来看,通过写与“手”有关的人和事,来表现人间真情的记叙文,占了绝大多数。从得分情况来看,两极分化明显,高分作文多出于此,但平庸之作也多出于此。选材平庸,构思平庸,语言平庸,这样的作文并不鮮见。考生可以运用“以人写事”法打开思路。以人写事,要领在于确定人物身份、职业,因为不同的身份和职业,意味着不同的故事情节。三百六干行,可写的人和事何其多!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关注。下面三篇佳作,分别写了两位父亲(木工、船工)和一位母亲(农民)的故事,表现了浓浓的亲情,构思和语言上也多有独到之处,值得我们揣摩仿效,举一反三。

【作文示例】

手里的温情

植启坤

炊烟醉倒在斜阳里,微风裹挟着余晖洇染着人的心绪。一个身着青绿衣衫的小孩望着那条蜿蜒的羊肠小路,看到一个人影疾步归来。

孩子蹦哒着小脚向大人跑去,大人蹲下身子,伸出手,哈哈笑着,一把将孩子抱在怀里,举过头顶。余晖温暖,将孩子的脸映照得红扑扑的,亦将大人的脸映照得红扑扑的。大人放下小孩,用一只温暖有力的大手牵着小孩的稚嫩布满泥灰的小手,在夕阳中走向不远处的静谧安详的村庄。夕阳将落,将父子手牵手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后来,小孩上了初中,孩子的父亲为了生计,做了木匠。木匠总是要四处做活,孩子与父亲的接触也就越来越少了。孩子很想念父亲,很怀念父亲用坚实温暖的手将他拥入怀中,举上头顶。

一次,父亲到小孩读书的镇上为一户人家打制家具。放学时,夕阳在山。孩子去找他的父亲。院子里头,父亲正弓着背锯断一根木头,将之固定在长条凳子上,然后推动刨子把它刨平。院子四处散落着小木块和薄薄的刨花,木屑的味道扑鼻而来。孩子盯着父亲落着木屑的青筋凸起的手,鼻子泛酸。这双手依然坚实有力,只是粗糙了许多,老了许多。左手的食指用白色胶布包着,手背处分明新添了一道疤痕。看到小孩在一旁,父亲笑了,依然是熟悉的夕阳下的温暖的容颜。父亲用那有力的手拍了拍孩子的肩膀,问他学业的情况,木屑也随之落在小孩的肩上。

再后来,孩子考入重点高中,又从重点大学毕业,在一个城市落了脚。过了几年,孩子即将组建自己的家庭,只是几十万元的房子的首付让他愁眉不展。工作几年省吃俭用,依旧还有二十万元的缺口。他多少次要向父亲开口,但一想到父亲日渐苍老如容颜的双手,话总也说不出口。

一个中秋假期,孩子在公司加班,接到了父亲的电话。电话那头,父亲笑着问孩子的身体和工作情况,问恋爱的进展情况,还说过两天后坐火车去城里看他。孩子的泪水不禁簌簌落下,滴在下方的电话机上。

火车站,父亲用竹扁担挑着行李,佝偻着背,四下张望。看见孩子来了,苍老的脸上绽开了温暖的笑容。坐在孩子租住的一居室的房间,他心里很沉重。

父亲打开布袋,说:“这些都是家里产的,都是你爱吃的,城里买不到。”父亲一边从行李中翻出许多用塑料袋装好的土货,一边说道:“这个用报纸包的,你收好……”孩子从父亲手里接过,看见父亲的手消瘦发黑,手背上的皮肤皱起了一道道褶子。孩子突然很怀念小时候父亲温暖有力、将他抱在怀里举过头顶的大手,眼泪夺眶而出。

父亲走后,孩子翻检着家乡的土特产,打开报纸一看,整整齐齐的一杳一杳的二十万元钱赫然在目。那一晚,孩子将自己埋在被子里,哭了好久好久。

[点评]

本文围绕父亲的“手”,通过三个片段,表现了深沉的父爱。首先写大人拥抱孩子及手牵手的场景,描写细腻,感情真挚,环境的晕染更使得场面温馨暖人。然后写父亲做木工的场景,对父亲“手”的细节描写真实细致,情节和画面里透露出孩子的落寞和生活的沉重。最后写孩子工作后,从父亲消瘦发黑、布满褶皱的手里,接过房子首付钱,如山的父爱犹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猛烈叩击我们的心灵。文章三个层次,从感情上来说,欲抑先扬,对比强烈。第三人称视角运用上独具匠心,使得文章在叙事和抒情上更为灵活自由。第一个层次用了“大人”和“小孩”两个称呼,似乎和后文的“父亲”和“孩子”的称呼不统一,但细读深品后,我们仿佛看见一个长大后的“孩子”站在那个场景之外,儿时的温暖宁静似乎触手可及却又遥不可及。本文通篇以“孩子”的第三人称视角叙述,是因为儿子虽然长大并将要组建自已的家庭,但在他看来自己依然是父亲的孩子,永远都在接受父亲的爱。第三人称视角的精妙运用,再加上细节描写、语言表达和照应手法运用的艺术性,使本文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那双手,给我一个家

孙荣荣

”,决,用缆绳套住那个桩。”我理好缆绳,但套了几次都没有套上。“要你有什么用?”船头的男人气势汹汹地朝我喊道。他夺下我手中的缆绳,重新绕了几圈,一使劲,缆绳便从他坚实有力的大手飞了出去,直奔岸边的桩子上。然后他又用他那有力的大手快速收紧缆绳,盘上活扣。

这个在船上骂我的男人是我父亲。

打小我就不喜欢并且畏惧父亲,尤其是父亲那双大手。父亲脾气坏,还会打人。一次,因为跑船的问题,父亲和母亲杠了起来,母亲推操了父亲一下,父亲就给了母亲一巴掌。我清晰地看到母亲脸颊被父亲留下的指印上有泪水淌过。我也挨过父亲的毛栗子。要用毛栗子敲我脑壳的时候,父亲的右手必紧绷着,大拇指紧压中指的指甲盖,蓄势待发,每当我犯错看到父亲阴沉的脸色和他作劲的手形,心里就发休。父亲喜欢麻将,但因为常年跑船,并不怎么打。只有那次,母亲重病,父亲四处借钱碰了钉子,于是整晚不停地抽烟,打那种不玩钱的麻将。

那一年,母亲患了多年的病复发,我从学校赶到母亲身边的时候,母亲几乎神志不清了,只有痛苦的呻吟。在母亲弥留那一刻,父亲坐在床边,他一手握住母亲的手,一手抚摸母亲蜡黄发肿的脸。房里的日光灯发出阵阵寒光,照得人心里冰凉。父亲那黝黑布满裂纹的手上落着眼泪,一滴一滴,一道一道,从父亲眼里落到他不住颤抖的手上,又从手上滑落到母亲的脸庞。我从来没有见过这双坚实的手因伤心而如此颤抖。

母亲走后,家中所有的活都落在父亲的肩上。洗衣,做饭,收拾房间,骑电瓶车接送我上学……此外,为了生活还得辛苦跑船,风里来雨里去,虽然比往日更加辛苦,日子也比以前艰难,但我却再没有从父亲手里见过一支烟或是拈起一只麻将。父亲的手也不再作敲毛栗子的手势,他总是说:“你成绩好,我高兴。你只管好好上学,其他的事别瞎操心。”

中秋那天,父亲陪我去了一趟超市,买了许多我爱吃的东西。当他拎起塑料袋时却倒吸了一口气。我问父亲怎么了。父亲笑着说没事,手裂了個小口子。我赶紧接过父亲手里的袋子。看见父亲手里的伤,我的心仿佛被利器划过。父亲手心里尽是发黄的厚厚的老茧,不用触摸便知粗糙如砂轮。右手的中指关节处分明有一道一厘米长的割伤,伤口边的皮肉向两旁微翻,伤口内鲜红的血肉隐约可见。我难以想象父亲要天天用这手理缆绳,然后再将缆绳套在岸边的桩子上。我背过脸去,任泪水簌簌直下。

我突然明白,是这个男人用他那坚实有力而又伤痕累累的双手为我营建了一个温暖的家,我的安宁与幸福一直都受着父亲伤口的滋养。什么时候我这双细皮嫩肉的双手能接替父亲撑起这个家,哪怕它要饱受生活的苦痛,乃至布满伤痕。

[点评]

首先,本文构思巧妙。考生先由父亲之“凶”及其大手的灵活有力,引出父亲这双大手的“累累罪行”,欲抑先扬,为后文“我”对父亲态度的转变和对父亲的理解与感恩进行铺垫。其次,人物形象塑造立体真实。一个坚忍厚重的父亲,也曾打过自己的老婆,还抽烟,打麻将。作者并没有在文中掩饰生活的本来面目,生活往往就是以千疮百孔的面目呈现出来,生活中的人也自然如此。所以,我们能从父亲的“累累罪行”中看到一个家庭的艰难和一条汉子面对生活的无助以及他所付出的努力。生活虽然不幸,但我们不能向它低头,父亲就是用他的一双“坚实有力而又伤痕累累”的大手为我撑起了一个家。文中的父亲形象有血有肉,饱满真实,有别于其他作文中写父母时一味“歌功颂德”。此外,本文选材生活化,场景描写具体感人,结尾处主题升华得法,富有意蕴等,不一而足。

母亲的手

张婷

“咔嚓,咔嚓。”指甲钳所及之处,指甲纷纷而落。我哼着小曲,精心地修理着我的爱甲。

瞧我的手:五指协调,白净修长,就连指甲的弧度也完美无比。啧啧,这双细嫩的手,会弹钢琴、古筝,能写出一手娟秀的字……正欣赏着,忽瞄到向我走来的母亲。我心血来潮:“来,母亲大人,我也给您美美甲。”母亲一愣,然后拿眼一瞪,说:“鬼丫头,我的手指甲有什么好美的?”我不依,拉过母亲的手。

拉过母亲手的那一瞬间,我心里一惊。母亲的手真是糙得很,手指关节处、手掌边缘,都是又黄又硬的老茧。五指也不像我的手那般纤细,而是粗壮圆实。靠近指甲处,长有许多倒刺,看着就疼。更甚的是,母亲的指甲里尽是黑黑的污泥。我拿着指甲钳,不由得愣住了。

母亲的手什么时候变成这般模样?记忆中,母亲的手应该是温暖细腻的,冬天还有淡淡的雅霜(以前的一种化妆品)的香味。我口渴时,是这双手递过一杯水;我嘴馋时,是这双手替我剥开一颗大白兔奶糖;我睡觉时,是这双手轻抚着我的脸庞……不曾想,这双手会如此禁不住岁月的侵蚀而迅速老去。

“发什么呆呢?丫头!到底剪不剪,我可要去葡萄园忙活了。”妈妈见我发愣,不禁敲了一下我的头。我回过神来,拿着指甲钳从大拇指开始修剪。妈妈手上的指甲真厚,而且开始发黑。指甲钳夹在上面,得用劲才能剪下。

我见过妈妈拿大剪刀剪葡萄藤,“咔嚓,咔嚓”很费劲。现在妈妈的手就像秋天的葡萄藤一样粗糙,指甲也像葡萄藤一样硬。一个小小的葡萄园,竟然改变了母亲的一双手。想到这里,我心里一阵心酸。

我曾在电视上见过外国的农场,偌大的葡萄园里,纵横着整齐划一的田垄,葡萄藤叶子在阳光下翠色欲滴,头顶上有蓝天白云,周围是鸟鸣啁啾,好似一幅充满诗意的画。现在我才明白,我看到的都是表面。

我向记忆深处搜寻,看见一个穿着大罩褂的母亲,顶着炎炎烈日,给葡萄藤喷药、浇水、施肥;看见葡萄园里,母亲双手和她的脸一同在倏忽逝去的岁月里瞬间苍老。这双手早已告别雅霜,取而代之的是蛤蜊油。这双手为了要让一家子的生活变得更好,一直在默默老去。

“终于剪完了,美个甲要耗费这么长时间。得,算你有孝心!”剪完指甲,母亲便笑着去了葡萄园,我也跟了去。我看着蹲在葡萄架下的母亲,一直看到夕阳西挂。

几朵浅红的云布在天边,夕阳的光穿过疏疏密密的葡萄藤,洒在了母亲的手上。

[点评]

对比是本文第一大亮点。文章开头从“我”陶醉于自己的爱甲人笔,引出“我”为母亲美甲(修指甲),顺势形成对比,产生情感震荡。此为第一处。第二处是现今母亲的手的粗糙苍老和过去的温暖细腻的对比,不仅表现出满满的母爱,同时也让读者心生酸楚。第三处是电视里外国农场的诗意表象和母亲顶着炎炎烈日在葡萄园里劳作的辛苦对比,这层对比,引发“我”对母亲的工作也对生活产生了新的认识,为结尾“我”跟着母亲去葡萄园作了准备。虚写是本文第二大亮点。考生在将自己的手和母亲的手作了对比后,便回忆起以前母亲双手的温暖细腻,回想起电视里农场的表面的诗意,回想起母亲顶着炎炎烈日在葡萄园里劳作的辛苦。这些回忆性的内容,既和现实形成对比,给人强烈的冲击;又丰富了文章内容,使得文章未停留于“剪指甲”这一时间较短的情节上,由此产生纵深感。此外,虚写的内容又以“剪指甲”这一行为主线贯穿起来,这种结构使文章显得生动别致。

猜你喜欢
双手温暖母亲
双手罢工啦!
温暖冬夜
向上帝借一双手
温温暖暖
“双手”挽留
给狗狗一个温暖的家
给母亲的信
给妈妈送上温暖的爱!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