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军
拔穷根、改穷相、换穷貌,扶贫工作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硬仗。定安县以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的精气神,突出精准识别,注重产业帮扶,提升造血功能,强化法治宣传,立足保障民生,加强绩效考核,打出一套“真扶贫、扶真贫”的帮扶“组合拳”,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六围绕、六精准、六到位”脱贫攻坚路子。
围绕“精准识别、摸清底子”,开展三轮全面核查,做到基础夯实到位。定安县在保质保量完成“拉网式”排查规定动作后,成立10个由县领导任组长的交叉核查组,对全县大排查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针对检查组发现各镇漏评率、错评率偏高的问题,按照“四纳九不纳”标准,创新采取签订资产核查委托书、诚信承诺书等方法,再次扎实开展漏评、错评、错退第三次全面核查,确保疑似错评率漏评率不超过1%。整个核查阶段,全面完成排查和系统数据信息录入,共排查农户57082户248178人,确认漏评1032户2167人(其中,通过两项政策衔接纳入低保、特困户886户1599人)、错评735户3041人,确保了精准扶贫路上“不漏一人、不落一户”。
围绕“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拓展产业扶贫模式,做到帮扶实效到位。开展产业项目大排查。根据“一户一策”原则,对组织化产业帮扶74个项目覆盖情况、散种散养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发展效益差、无力维持的合作社,给予合并或停办,对不具备条件和种养能力的贫困户,停止简单发放种苗的做法。出台产业帮扶政策。研究制订《定安县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指导性意见》,下拨产业扶贫资金5378万元,增强贫困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产业帮扶项目跟踪问效。对具备种养条件的贫困户发放种苗后,进行全程技术跟踪服务,建立责任制,确保贫困群众收入有保障。把产业扶贫经营主体履行扶贫职责纳入动态监测管理,对未完成签约任务的,相应减少财政资金项目的支持;对不履行签约责任的、不按规定落实收益分红或虚假分红的,纳入“黑名单”,取消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实现组织化全覆盖。开展“光伏扶贫”。引进光伏发电项目,每年每户分红3000元,带动1666户贫困户实现长期稳定增收。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积极推广“党支部+合作社(企业)+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全县有7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约联结贫困户2583户。如龙湖镇把11个村委会的329户贫困户,以每户5000元的标准,集中扶贫资金164.5万元入股龙湖南科食用菌有限公司,每年分红不低于投入资金的10%,专项用于各村委会当年贫困户分红,并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每月工资不少于2400元。“伍荣昌”粽子厂优先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吸收一批贫困群众就业,月均收入达3000元,同时也带动了黑猪、蛋鸭养殖、粽叶种植、糯米种植等产业的发展。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李南华创办的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产品打入深圳等华南地区高端市场,带动130名贫困户顺利脱贫,累计分红28.6万元。
围绕“精准就业、就近消化”,提升造血功能,做到劳动力转移到位。一是出台《定安县就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帮扶措施,对全县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在全县10个镇和每个村委会建立就业服务平台,配备镇级就业协管员25人,专门负责提供贫困户就业服务。二是充分发挥塔岭园区和乡镇农副产品加工业作用。围绕企业用工需求,加强对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吸收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如2017年南部乡镇槟榔加工产业,干果总产量2.44万吨,加工量约8.13万吨,产值6.84亿元,带动从业人员700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600余人。三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发水利管护员、农村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1000个,重点向贫困户倾斜,在镇村积极组织成立务工劳务队等。截至2018年9月底,共组织开展家政、工业技术、电商、旅游等各种贫困户技能培训30期,培训贫困户1263人,全县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680人,35户建档立卡零就业贫困家庭问题已全面解决。对无劳动力的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政策兜底等方式给予帮扶。
围绕“精准退出、‘志智’双扶”,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做到观念转变到位。一是认真组织贫困户、帮扶干部收看电视夜校。各教学点管理员按时签到,对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收看夜校的教学点,及时组织补课,确保不落一课。二是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包括“脱贫路上手牵手”主题宣讲进乡村、“不忘初心·扶贫路上砥砺前行”大讨论、“良好家风助脱贫”主题评选、“文化扶贫进万家”主题琼剧巡回演出、“乡里乡亲”友谊拔河赛等,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勤劳致富光荣、懒惰致贫可耻”“贫困户不可耻、争做贫困户可耻”的观念,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增强脱贫致富信心。三是创新签订资产核查委托书和诚信承诺书,摸清贫困户家底。由贫困户签字委托当地镇政府和县扶贫办核查比对家庭全体成员的资产情况等,准确掌握贫困户的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目前,近万名贫困群众主动申请中止政策帮扶。经核查,纳入正确,已达到脱贫标准且自愿退出的贫困户有1555户6863人。
围绕“精准保障、整体推进”,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做到民生普惠到位。一些村民想当贫困户的主要原因,是贫困户可以享受危房改造资金补贴。定安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这一问题,研究出台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方案,对非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进行全面摸底登记和等级鉴定,对唯一住房为C、D级危房的农户,统一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畴。通过5年时间,采取奖补扶持的方式,对危房进行分期分批改造,逐步减少农村破旧危房,在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有效转变群众的攀比心理。
围绕“精准考核、突出绩效”,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做到责任落实到位。一是建立健全领导责任机制。深化县四套班子“点线面结合”责任制、乡镇部门领导“包村包户”机制。二是建立四级战斗队机制。组建10个脱贫攻坚大队、118个中队、773个小队,进一步明确每名队员的岗位职责;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将帮扶成效与帮扶责任人提拔重用、绩效、津补贴、待遇相衔接。将扶贫成效与工资绩效、干部使用相挂钩,提升扶贫工作考核权重,坚持在扶贫工作一线考察使用干部,把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列入考察内容。将扶贫工作成果与绩效工资相挂钩,出台《关于实施村级脱贫攻坚工作专项绩效激励机制的意见》,对村、社区“两委”干部根据级别和考核评估得分进行奖惩,对因乱作为、不作为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的,给予留党察看以上处分,取消村干部相应待遇。四是健全考勤制度。发挥钉钉等管理平台作用,确保全县3066名帮扶责任人到岗到位。五是健全督导巡查机制。出台《定安县脱贫攻坚专项督查方案》《定安县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对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零容忍”,成立问题整改交叉检查组10个、明察暗访组10个及扶贫专项督导组,2017年以来在扶贫领域追责问责178人次。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