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高晶华
放眼全局谋大事,脚踏实地干小事,细悟梁家河大学问,熔铸信仰、磨炼意志、守住初心
梁家河是习近平同志熔铸信仰、铭刻初心、磨练心志的地方,全体党员干部要用心学习、用情感悟、用力实践。
梁家河知青窑洞案头那盏自制的煤油灯,既是革命老区延安艰苦条件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国广大农村落后现状的真实写照。正是那如豆的灯光,点燃了习近平同志的青春之火,点亮了他的人生理想,照亮了他的求索之路,更映衬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那时候我读了一些马列著作,15岁的我已经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在读书过程中通过不断重新审视,达到否定之否定、温故而知新,慢慢觉得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确实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我们走的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是一条必由之路。”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他八次提交《入团申请书》、十次提交《入党申请书》,最终被批准入团、入党,后来被推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从而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为实现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矢志奋斗。
越是身处物质匮乏的贫瘠之地,就越需要丰厚的精神滋养。“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中,习近平同志立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座右铭,凭着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顽强毅力,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史理工美术教材等各类书籍报刊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硬是在梁家河这块“不毛之地”,培育出茁壮的“精神之树”。他手不释卷、博观约取,既注重广才明德、修身立志,更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在梁家河期间,他将所学的知识与基层实际紧密结合,脚踏实地干实事,亲身调研取真经,带领群众抓生产,建水坠坝、打甜水井、开磨面坊……担任大队支书的两年期间,干成了许多村里几十年都没干成的事,把梁家河作为了自己治国理政实践的开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既要把学习当作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切实抓紧抓实抓好,更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
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虽然身处穷乡僻壤的小山沟,习近平同志却始终没有放弃他为国为民的梦想,靠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求真务实的作风,团结带领乡亲们搭建起了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演绎着一幕幕精彩和辉煌。梁家河的村民讲,“他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那个年代时兴的学习、运动,而是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秉承为民之心,多兴利民之举,既成就了事业也提升了自己,建成铁业社也锻造了自己钢铁般的意志,开办缝纫社也培养了自己缜密的思维,修成沼气池也练就了他火一样的激情。梁家河的小山沟培养、造就了习近平同志,也成就了我们党、我们国家的一代英明领袖。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要放眼全局谋大事,脚踏实地干小事,发扬实干精神,强化责任担当,把工作做好做实做细,做到群众满意处,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15岁的习近平乘坐知青专列离开北京,辗转千里奔赴延安。恶劣的环境、繁重的劳动,没有将这名年轻人击倒,反而激励他乐观向上、厚积薄发,磨练出铁一般的意志,实现了人生的升华和超越。七年后,他最终从梁家河一路走来,走出大山,走出高原,走向全国。“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习近平同志的梁家河知青经历,进一步彰显经历磨难是广大党员干部成长进步、成功成才的有效途径,基层是锤炼意志、实现抱负的最佳沃土。我们要始终坚持好干部标准,细化“五个优先、两个更加注重”要求,牢固树立重基层、重一线、重实践的用人导向,推动干部在吃苦地方、吃劲岗位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