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婷
摘 要: 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实际英语运用能力。探讨职业英语如何向高职基础英语渗透,以此推动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是一个意义重大的问题。本文从教材内容的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职业变革、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的职业化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使学生从多个方面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工作能力。
关键词: 职业英语能力 高职英语基础教学 渗透
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指儿童随着成长发育而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下自然而成功地获得母语的过程。许多语言学家发现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指出:“习得是学习者与社会交流的结果。相反,学习是有意识的,重点在于掌握语言的形式,运用时又常常想到所学的规则。语言习得有利于语言学习,通过联系语境、接触语言而获得对话语的理解,然后在自然的交际情境中通过使用语言而获得。”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因此,在外语习得中运用一些因素改善外语教学是一個重要的问题。世界各地的语言学家认为学习语言救生衣是为了用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衡量英语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准是看学生可以有效输出什么样程度的英语。在目前中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创建出更多的语言“习得”的机会和语言“习得”的英语大环境。
一、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教学现状
目前,整个社会都希望高职大学生的岗位英语的技能可以提高。高职院校虽然给学生开设了大学基础英语和针对各个专业设置了职业英语,可是这两门课程由不同的老师授课,并且分布在不同的学期。基础英语上课所用的课本大部分是一些关注英语基础能力的综合性教程,没有专业英语知识。职业英语教材往往是一些情景式对话,与之前基础英语中所学的单词语法不能统一,降低了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在接受一两年的英语基础学习后,如果接受一定的专业英语课程培训就能掌握一定的职业英语知识。但是前一两年积累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最后学习的专业英语句型和会话不能融合,甚至有时候会起到互相冲突的反效应。其毕业后职业英语能力却相对发展缓慢,他们所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不能适用于实际工作。因此,学生的职业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被很多高职英语教师研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适应企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在涉外工作中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方向。因此,探讨职业英语如何向高职基础英语渗透,以此推动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基础英语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为目标,以考级的通过率评价基础英语教学的质量,忽视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各院校开展的专业英语教学都是以学习情景对话,背诵专业术语为考试内容,两者之间的教学关键是缺乏融合,不能达到实用的效果。
二、职业英语向高职基础英语渗透的意义
如果要使高职学生的英语教学得到真正实用性的效果,就要从教材的编写、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职业英语如何和高职基础英语渗透与融合,以此推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
首先要结合学院和专业的特点,编写一部适合自身特点的大学基础英语教材,基础英语教材内容中要体现出职业化,职业英语要兼顾基础英语的学习。
其次要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可以让老师同时教授基础英语与职业英语课程,并且在基础英语课程中强调职业情景模式下的词汇、语法和篇章学习。
再次要进行评价体系的改革。考级和背诵对话不再是英语教学考试的重点,而应该采取面试型、情景型的模拟测试,对学生有更实用,更切合未来职业的评价。
根据Stevick(1971)的研究分析,外语教学只有充分体现与学习需求的“相关性”,同时具备“完整性”(指教学能较完整地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有用性”(能让学习者学以致用)、“满意性”(让学习者感觉到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施加对学习者的影响。因此,职业英语向高职基础英语渗透是一个具有创新特点的改革。
1.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大学英语基础教学与学生的职业和专业英语教学往往是互不关联的,这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障碍。此项改革将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英语能力培养,为将来进一步深入学习职业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根据外语教学的这三种特性,职业英语能力培养在大学基础英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将体现出“三性”。首先体现“相关性”——大学基础英语教学应与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相关,互相渗透。还要体现“完整性”——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基础语言知识,更要在职业情境中习得在将来就业岗位上会接触到的专业知识,更要体现“有用性”,使学生在基础英语和职业英语的学习后,在将来工作岗位上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取得长足发展。
3.改革中将对教师、教材、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考试评价形式等方面使英语职业能力培养在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中全面渗透。教师要突出自身职业特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职教挂钩;优化教学手段,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创造使用英语的职业环境;改革考试形式与内容。只有突出“职业性”的特色,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才能使学生扬长避短,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
1.符合专业和职业特色的英语教材编写。高职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并不处于对立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材的选择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一些高校直接使用本科院校现有的英语教材,这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显然是比较困难的。其次,一些高等职业教材旨在提高学生的基本英语能力,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学习、教育、生活等方面,却没有涉猎职业范畴。最后,一些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倾向于培养学生基本的英语能力,如听、说、读、写等,但缺乏相应的方法,职业化的场景和题材寥寥无几,没有实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低。为了将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毕业后的职业选择联系起来,基础英语教材的内容应体现职业知识,互相渗透。编写一本适合各个不同院校和不同专业的英语教材对职业英语能力培养向高职基础英语教学渗透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传统的高职英語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的、中心的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服从的地位。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讲解、分析语法、翻译,读单词,学生只听老师讲,和老师一起读,没有时间思考、分析。也就是说,部分高职英语教师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基础上让学生丧失在课堂上练习语言的权利和机会。这种教学模式既不能提高学生的基本英语能力,又不能反映高职职业英语的特点。那么,要如何改变这种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出发:
(1)提高师资水平,让更多的基础英语教师通过进修和考察学习职业英语知识。
(2)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基础英语能力和应用能力。结合本校和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在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起到导向作用,而且要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主体性,教学方法要有质的改变。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职业环境中学习如何使用英语。同时编写出一套职业化的基础英语教材,培养真正适合行业和单位的职业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3.评价体系的改革。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考核和评价方式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高职院校都采用基于英语等级考试的笔试和基于职业英语对话朗读的口语测试,这不能够真实评价学生的职业专业英语能力。根据高职院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毕业生所处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考试应打破传统的考试模式,用科学、客观的方式有效评价高职英语教学质量。例如情景测试和模拟面试就是测试学生职业英语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在现实情况中,因为部分用人单位相当看重学生等级考试的证书,出于就业压力导向,高职院校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能够取得英语等级证书。因此,根据培养目标,英语考核评级模式也要进行变革,考试内容的安排要将职业英语知识和基础英语知识相结合,使得考核评价体系能够引导高职基础英语教学,例如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模式的总体改变,让高职基础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能力有真正的帮助。
高职基础英语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是大势所趋,形成性评价将侧重于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形成性评价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使用,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堂活动中相互评价,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的成功和满足感,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毕业后他们将感到自己学到的知识可以很快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4.开展调研,评价效果,总结经验。发放学生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职业英语在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中渗透的体会和想法,征集学生对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论证改革的可行性。对试点班级和非试点班级在一年后的基础英语能力和职业英语能力进行双向比较。
高职英语能力培养融合与渗透到高职英语基础教学中,教材内容将会趋于职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会贴近实际。英语考核评价形式的职业化可以使高职英语基础教学目标和实际操作更加成熟。它将使学生从多个方面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使学生的英语变得“实用”,提高学生的英语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凌来芳.高职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衔接的实践探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2]徐小贞,周玉林.论职业英语真实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3]洪容.浅谈高职高专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8(27).
[4]罗毅,李红英.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外语界,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