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晶 魏忠 刘前锋
摘要:以任务-技术匹配(TTF)模型和技术接受(TAM)模型为基础,从客户需求与企业实现能力匹配度的角度。探讨匹配度对IT项目成败影响的关键因素。引入项目情况与客户情况作为调节变量,最终从项目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来评价项目运行绩效。结合IT项目管理的特征,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构建出高校客户需求与企业能力匹配度对项目成败影响的研究模型,归纳概括出影响项目成败的因素,并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应的假说为后续学者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客户需求 企业能力 匹配度 项目绩效
一、引言
信息技术(IT)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研究和管理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信息技术影响高校的教师、学生、流程、信息等关键要素,通过与这些要素的结合,共同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高校高校组织绩效。事实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管理与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IT项目建设在我国高校目前创建“双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必将愈来愈受到重视。
尽管IT项目管理水平是在不断提高,实际上IT项目实施的成功率还是比较低的。Standish Group在2015年“Chaos”研究中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调查的50000个IT项目中,其中成功的只有29%,竟然有19%的项目是完全失败,还有52%的项目仍旧存在缺陷,或者尚未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最近的调查中,持续的趋势是:较小的项目比大项目有更大的成功可能性。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采取适当的方式提高IT项目的成功率,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客户价值需求与企业实现能力匹配度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匹配度对项目运行绩效的影响假说,为企业对高校IT项目的实施提供基于理论基础的建议,并为后续学者的研究提供理论与参考模型。
二、文献调查与研究发展
(一)客户需求
客户需求是客户在有能力购买的基础上,为满足自己愿望而对产品的特征、功能属性等提出的要求。客户需求信息是企业开展产品配置、提供服务的基础,并且是直接影响产品市场需求量的关键因素。
李英侠认为IT项目需求分析就是IT项目经理或商务经理与项目发起人和项目最终用户确定项目需求,最终,形成项目需求文档的过程。吕凌认为一个完整的IT项目需求管理一般包括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非功能性需求和需求分析报告等5个主要内容。许菱在对我国项目发展情况的研究中发现真正实现项目目标的投资项目占比很小,大多数项目都以失败告终,分析原因主要归结于需求问题。
关于需求变更,田辉认为IT项目需求变更这种情况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的,因此如何解决需求管控,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就变成了IT项目经理的必修课。马文萍认为IT项目需求变更也不是风险,这也是确定会发生的事情,几乎没有任何IT项目需求是一成不变的。
(二)企业能力
C.K.P rahalad和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The Core Competenceof the corporation》一文,指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知识的积累,尤其是怎样有效的融合多样的技能生产力与多种的技术流。Araujo,Dubois&Gadde;认为公司能力包括公司管理特定伙伴所使用的间接能力、互补能力,并提出了互补间接能力的概念。时运涛等认为如果企业实际能力与当前战略目标不匹配,即使实际能力很好也可能出现达不到目标的情况,即存在能力与战略不匹配。谷奇峰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将企业能力理论分为四个部分,即资源基础论、核心能力论、知识基础论和动态能力论。郭亚军认为对于软件企业,有知识、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员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利润率和经营效率的提高。
(三)IT项目的成功标准
雷杰认为IT项目因风险而失败有3种原因:产品低于既定的性能水平、项目实施过程中费成本过高、验收期拉长导致在项目的进程中所出现的不可控因素。Andesen&Jesson;认为项目的成功应该满足两种成功标准,即面向任务的和面向人的标准,黄存权提出了IT项目成功标准应包括以下7个因子:IT系统、铁三角、客户满意、项目成员、高层管理者、项目组织、外部利益相关者。
据刘朝华学者调查,2/3的客户离开企业是因为客户关注不够在客户满意度方面5%的提高将使企业利润加倍。The Standish Group(2015)每年都公布CHAOS关于IT项目的研究成果,其中2015年的项目成功因素分析中,10个要素中,执行赞助、用户参与、情感成熟和优化并列最重要的前4个因素,占60%的权重。
三、模型的理论框架
(一)TTF模型基本逻辑
TTF理论基于匹配的角度对用户使用信息系统的行为因素进行研讨探究,通过用户运用信息系统完成的工作能否与信息系统的技能之间获得高效可靠的匹配,从而可以判定用户熟悉、认可与应用信息系统的情况。TTF的理论模型的核心构成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划分为任务特征、技术特征、用户特征以及任务技术匹配。图1为Goodhue的TTF原始模型:
任务技术匹配模型就可以扩展到IT项目的客户需求与实现能力匹配对项目使用的影响的研究模型,如图2:图2客户需求与实现能力匹配对绩效的影响
(二)TAM模型扩展
TAM模型一般是通过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这影响信息系统使用的两个核心因素,研究影响用户对信息技术的满意程度和使用动机进而影响其行为。
(1)感知有用性。感知有用性,是指使用者以为应用一项具体信息技术可以增强本身任务绩效的程度(Davis,1989:Daviset al,1989)。对IT项目而言,用户对项目系统的感知滿意,能满足客户提高业绩、提高效率的目的,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感知易用性。感知易用性,指的是使用者认为应用一种具体信息技术的难易水平(Davis,1989;davis et al,1989)。
张李义将计算机OA系统发展到信息系统行业的技能,扩展的TAM影响逻辑过程如图3;
对于具体的IT项目,将外部变量取为客户需求与企业能力的匹配度,项目绩效由客户对项目使用过程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作为绩效反馈。
改进模型为如图4:
(三)研究模型框架
在前文对文献的调查中总结定义客户需求的两个关键因素:需求明确和需求变更。其中一方面是指不完全的、概念不清的和不能明确预期目标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指频繁变动的需求。企业实现能力的关键因素为:技术能力、项目团队、服务能力。即企业技术研发部门能力的支持、人力资源部对团队成员配置的支持、企业是否服务于项目以及服务于这个项目的能力的支持。
(1)需求变更。实际工作IT项目的需求必然会改变,也可以认为IT项目需求的改变也不一定是一种存在风险的事件,相反这一事件是一个必然事件。(2)需求明确。朱敏提出明确的需求一直是IT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要素之一,即需求明确,定义合理,需求完成。(3)技术能力。IT企业一般都是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体现在其拥有的技术、知识产权和专利等方面。(4)项目团队。Wallace对技术人才的支持即稳定项目人员等、专业性、团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项目任务的匹配的专业知识等。(5)服务能力。从企业来讲公司组织制度对服务体系的支持,服务队伍的专业性。(6)客户情况。比如用户的岗位,自身技术水平、用户使用信息系统服务的对象及受众等因素。(7)项目情况。区域、规模、用户情况、项目所属部门等因素;结合情况如公司是否有相关技术资源,项目组成员是否有相关资源等与项目需求匹配。综合2.1和2.2对TTF模型与TAM模型的扩展得出本研究的模型框架如图5,
一方面,行动意愿由主观感觉、感知行为控制和应用态度协同决定,另一方面,应用行为由感知行为控制和行为动向两者协同决定Pavlou&Fygenson;,2006)。因此,提出:
假说1:项目使用状况即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对项目运行效果有正向影响。当企业能力与项目需求匹配度越高时,可以增加使用者通过使用模型取得绩效的概率,而且可直接影响项目的运行绩效。因此,提出:
假说2:需求能力匹配对项目运行绩效有正向影响。IT项目中,需求变更是必然存在的,做好变更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需求明确程度通常取决于与客户的沟通效率,明确的需求便于企业对项目进行资源配置。因此,提出:
假说3:客户需求对需求能力匹配度有正向影响。企业具备完善的技术研发能力,提供项目需求技术支持,有效地配置项目团队成员从而达成对资源合理分配的最优化,并具备良好的项目服务能力,保证及时性、有效性、可靠性的服务水平而更加匹配项目需求。因此,提出:
假说4:企业能力对需求能力匹配度有正向影响。
四、总结及未来研究
在需求与能力匹配理论视角下整合TTF、TAM模型,形成了基于需求能力匹配理论的综合性模型。研究模型统一了交叉重叠的概念,抽取了客户需求与企业实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并且纳入了需求特征和能力特征这些关键情境变量的调节影响,模型简洁,能更好地帮助研究者和实践者分析IT项目运行绩效的关键因素。
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将会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模型变量进行更细致的定义,设计调查问卷,选择合适的中小企业,抽取其与高校的业务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以验证和优化模型,并找出模型各个变量之间的关联度,为以后其它学者对項目管理调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企业管理者如何配置企业资源以匹配项目需求提供支持条件,为高校决策者如何选取合适合作企业提供意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