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东宁
摘要:互联网行业素来以竞争激烈、竞争格局多变、产品更新换代快著称,身处于该行业的互联网从业人员也同样会受到这些行业特性的影响,经历相对较多的职业动荡。那么,如何在能够在这种行业环境中,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更好的发展前景,值得互联网从业人员思考。
关键词:裁员 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从业人员
“裁员”这一现象在互联网行业屡见不鲜,在2017年尤其被演绎得轰轰烈烈。
2017年1月,网传滴滴“裁员风波”,虽然最后辟谣了,但是否空穴来风就不好说了。
2017年2月,华为低调清退34岁以上员工的消息传出后,一时间互联网行业人员纷纷感慨随着年龄增长,危机感也随之增强。
2017年3月,国内最大的母婴垂直电商贝贝网裁掉近100人。虽然其CEO给出的解释强调这是正常的人员优化,但是业内人员也是人人自危。
2017年12月,万达集团旗下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万达网络科技集团也称因业务战略方向调整,进行人员优化,裁员规模之大实属业内罕见。
同月,阿里旗下的UC也称业务线调整,部分业务线员工直接离岗带薪休假至3月31日。据悉,被裁员工获得“N+1+第13薪+3个月年终奖”的补偿措施,而这种颇具“人文关怀”的补偿方式在近年外企裁员中也甚为少见。
创业企业裁员倒闭的新闻更是层出不穷。由此可见,小型互联网公司因为业绩不佳,通过裁员控制成本以图熬过资本寒冬。而大型互联网公司无论发展好坏都有裁员措施,一方面,发展受挫的大型互联网公司迫于成本压力裁员,而另一方面,发展势头猛进的大型互联网公司裁员则是跟随市场趋势进行产品升级转型,砍掉不被市场看好的业务,调整资源向利好资源倾斜。
“资本寒冬“和前期疯狂扩张下的理性回调是这一行业裁员潮的主要原因。对于科技公司开说,企业运营开支中,员工的薪资福利占了很大比重,为了应对资本寒冬,科技公司通常都会采取裁员措施来降低成本。不仅作为领头羊企业的百度、阿里在压缩招聘量,国内众多创业公司不但纷纷传出裁员消息,倒闭潮也屡见不鲜,例如,悟空单车、光圈直播、绿盒子等创业公司因资金链断裂等原因纷纷倒闭。对此中国企业家杂志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资本寒冬到来?裁员的多米诺骨牌已倒下》,表示“看似蓬勃发展的科技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经过十年左右的暴发期,蓬勃发展之余,已经出现了机构复杂、人员冗余、业务市场反映不及时等现象。现在BAT等互联网老牌企业及传统IT厂商进行的人员控制、机构调整,更直白的说‘裁员、缩减招聘也许正在释放某些积极信号。”
那么,在这种行业环境下,互联网从业人员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请“尽量快速积累一项核心技能”或者“成为某一个领域内的专家”
新技术、新概念总是最吸引眼球,引得大家趋之若鹜。比如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共享经济等热门领域,既受到资金方偏爱,又是众人口中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作为互联网行业中普通从业者,在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和实力时去理解和思考这些概念,从而盲目地去选择热门领域,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损失。与其一味地追逐热门领域,不如多花时间在自己的专业深度上进行挖掘,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许会带来更大职业价值。
二、专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很多人将自身职业发展与公司发展和前景绑定在一起,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他们薪资会水涨船高,但是一旦公司业务业绩下滑,他们的处境就会岌岌可危。打破这种依赖的方法是在择业时尽量关注在公司能够参与什么项目以及在这些项目上能够学习积累哪些资源、经验和技能,一个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和自驱力的人是永远不愁找不到工作的。
三、注重长期投资,不要一味看短期回报。
人们很容易在短期诱惑面前妥协,但是,具有长期眼光的人往往能够笑到最后。
互联网行业在蓬勃兴起时,各家企业会疯狂到处挖角招募人才,通过抬高薪资报酬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抬高整个行业的薪资水平。在这种时候跳槽,工资往往会得到大比例提升,有些人尝到跳槽涨薪的甜头后,会变得非常短视,在每家公司时间非常短暂就接受另一家公司的工作邀约,薪资获得大比例涨幅甚至是翻倍涨幅。但是对于频繁跳槽的员工,因为在每家公司工作时间相对比较短暂,很难做出亮眼的工作业绩成果,能力也难得到提升,会给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带来很大损害,跳槽频繁的职场人员往往被企业招聘人员归类为为“缺乏职业稳定性”、“缺乏忠诚度”的一类人。相反,能够踏踏实实地在自己岗位上认真积累经验和资历,努力在所从事领域中取得工作成绩和良好业绩的人,往往更有机会被本企业视为对企业忠诚度高、可重点培养的对象,也是更受到各家企业欢迎的人才。
四、学会辨别
学会辨甄别一家公司、跟随的老板是否靠谱,特别是对于有意于加入创业公司的人员而言。不盲目地追逐“炒作概念”的公司,不盲从于“夸夸其谈”的老板,相信脚踏实地做产品和项目,哪怕最终产品和项目没有通过市场的验证,也会积累一些自己的经验和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行业经历潮起潮落,从资本到创业者到一线工作者,在行业起起伏伏中,必定伴随着诸多非理性、浮躁的情绪,但是,“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在资本寒冬和行业调整下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和创业者,也许就是真正适应市场规则和市场需求的强者。那么假以时日,必将扬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