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健脾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观察

2018-11-16 06:51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8期
关键词:胃脘胃镜胃炎

刘 微

(铁岭市中心医院药学部,辽宁 铁岭 112000)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临床上常见的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西医治疗慢性胃炎采用抑制胃酸、消除炎症和修复胃黏膜等方法,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是容易复发。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痛”、“痞证”范畴,因脾胃虚弱、运化不及、情志失和、横逆犯胃所致,治疗以健脾益气、温中和胃为原则[1]。本次研究着重观察分析温中健脾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

组别 时间 嗳气 胀满 纳差 脘腹痛A组(n=45) 治疗前 3.82±0.30 5.53±1.30 3.54±1.21 5.84±1.20治疗后 1.52±0.77 3.11±1.02 1.94±0.56 3.11±2.12 B组(n=45) 治疗前 3.81±1.53 5.43±1.35 3.59±1.42 5.92±1.32治疗后 1.41±0.61 2.01±0.84 0.72±0.15 2.73±1.46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45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8.2±6.7)岁;病程8个月~20年,平均病程(5.1±3.2)年。B组45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8.3±6.9)岁;病程10个月~21年,平均病程(5.7±3.5)年。两组间基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①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结果 根据《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临床表现为中上腹部不适、胃脘疼痛、饥而不欲食、疲乏、贫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胃黏膜充血、水肿、表面黏液增多、有灰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物、病变处呈红白相间或花斑状、白区凹陷、有似麻疹样改变、有糜烂或呈苍白色或灰白色。②中医辩证分型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相关胃脘痛证候分类标准。排除标准:合并患有心、肝、肾、肺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合并患有恶性肿瘤者;急性胃肠道穿孔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等。

1.3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西医四联法进行治疗,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克拉霉素、甲硝唑、奥美拉唑和枸橼酸泌钾联合治疗。B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依照虚、实、寒、热进行结合性辩证论治,所用自拟温中健脾方为:黄芪、茯苓各30 g,白术12 g,延胡索、海螵蛸、白及各10 g,法半夏9 g,陈皮8 g,党参15 g,柴胡、当归、甘草各6 g。随症加减:瘀血明显者加田七;肝胃气滞甚者加佛手;腹胀明显者加枳壳、莱菔子;畏寒腹痛严重者加良附丸。每日1剂,用水煎取液500 mL,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①临床治疗效果,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胃脘痛相关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钡餐或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胃黏膜病变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钡餐或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胃黏膜病变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无任何改变,甚至加重。②临床症状积分改变情况。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5]。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两组间比较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χ2=7.200,P=0.007<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各项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B组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B组各种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慢性胃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西医认为是机体受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导致胃黏膜受到损害,从而引发炎性反应。因此,西医治疗以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黏膜损伤,消除炎症为原则,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只治标而未治本,因而容易反复发作。中医理论认为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胃痞”、“胃脘胀”等范畴,其发病与饮食失节、情志不遂、劳逸失调、外感邪气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受主纳,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与胃相表里,共奏受纳运化水谷之功效。《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6]中提到:“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生满胀,或脏寒生满病。”若机体气血不足、或劳倦过度、或饮食所伤、或久病脾胃受损、或过服寒凉药物等,俱可引起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导致中焦虚寒、胃失温养而发病[7]。中医根据病因、病机、病症,依照“虚实表里、温热寒凉”进行辩证论型,分为:气滞、阴虚、脾胃虚寒、血瘀凝滞等4种基本证型。其中以脾胃虚寒型最为常见,治法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为要,通过补中升阳、健脾益气、调理气血恢复脾胃正常运化功能。温中健脾中药组方包括:黄芪、茯苓、白术、延胡索、海螵蛸、白及、法半夏、陈皮、党参、柴胡、当归、甘草等药材,其中黄芪、白术、党参温中益气健脾,茯苓健脾化湿,法半夏和胃降逆,陈皮、柴胡、延胡索理气和胃止痛,当归活血养血,海螵蛸、白及可收敛生肌促进溃疡创面愈合,甘草可缓中止痛、调和诸药。上述各味药材合用能够取得强脾壮气、升扬清气、营运有权、湿邪自化、恶寒自止、调中升阳之功效[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采用温中健脾中药治疗,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A组的80.00%(P<0.05)。治疗后B组的嗳气、胀满、纳差、脘腹痛等症状积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B组发生食欲不振、皮疹、味觉异常、头晕、便秘等各种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A组的20.00%(P<0.05)。综上所述,采用温中健脾中药治疗慢性胃炎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症状积分,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猜你喜欢
胃脘胃镜胃炎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按摩治疗胃脘痛350例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