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玉
(福建省宁德市中医院检验科,福建 宁德 352100)
在临床上,因妊娠周期的增加、宫内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临床分娩等的需求,孕妇的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而这其中纤溶系统、凝血变化最为明显,孕妇的激素水平、凝血因子会发生改变,凝血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根据临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临产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对其分娩后的快速止血十分有利,但同时也很容易引起孕妇早产、高血压妊娠综合征、胎盘早剥以及死产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对母婴的健康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1]。临床上应使用凝血四项、D-二聚体检测加以重视,以对临产妇正常生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收的非妊娠身体健康妇女650例作为对照组,再选取同的临产孕妇65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妇女年龄22~40岁,平均(29.04±2.83)岁;研究组孕妇年龄22~40岁,平均(27.05±2.58)岁,孕周37~42周,平均(39.03±0.75)周。经对临床基本资料信息对比后发现,两组数据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比较。排除标准[2]:①具有心肝肾、血液以及凝血机制异常情况的受检者;②患有其他能够对凝血指标进行影响的疾病。
1.2 标本采集:医护人员需在晨时应用血凝专用试管,对受检者进行空腹静脉血液采集,抽取1.8 mL的血液样本。
1.3 仪器与试剂选取:仪器与试剂选取:使用仪器为沃芬ACL TOP500血凝仪,其标准控制品,检测试剂均在沃芬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购得。
表1 两组患者的D-D与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D-D与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比较(±s)
组别 D-D(ng/mL) FIB(g/L) TT(s) PT(s) APTT(s)研究组(n=650) 783.51±89.21 3.99±0.56 13.26±0.96 10.16±0.46 27.58±2.22对照组(n=650) 355.47±46.36 2.63±0.61 15.16±1.30 11.72±0.78 32.14±2.80 t值 108.546 41.872 29.975 43.921 32.535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1.4 检测方法:将抽取的血液样本进行颠倒混匀操作,放在室温下予以时间为10 min的3 r/min速度离心操作,分离血浆进行备检,实施检测需在2 h内完成。使用凝固法对凝血四项进行检测,而是使用免疫法对D-二聚体进行检测,所有的检测方法与步骤均应按照血凝仪标准操作规程、试剂盒的操作说明书严格进行。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并处理两组的具体数据资料,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若P值<0.05,则可将其作为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的判定标准。
研究组受检者的D-D(D-二聚体)水平及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TT、PT以及APT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见表1。
临床上妊娠是育龄女性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临产孕妇的凝血状态会发生改变。妊娠期间孕妇的凝血水平会明显升高、纤维蛋白溶解减少,且其体内的抗凝物质水平得到明显下降,从而使孕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的状态之下,这种高凝状态可对孕妇的生理性变化加以保护,能够在产妇分娩后帮助其快速止血,但同时也可导致其凝血障碍的发生,形成血栓栓塞性疾病。凝血四项与D-二聚体检测中的D-D、FIB、TT、PT以及APTT指标是临床上对出血性疾病进行诊断的重要指标,能够对产妇的出凝血功能特征进行很好的研究,其中的D-D属于一种特异性分子标志物,主要是由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进行水解后而产生,在临床上属于一种继发性纤溶重要标志物[3],若其中的血含量升高,则表示人体中血栓的形成,并且发生了纤维蛋白溶解的情况[4];TT主要是对凝血共同途径纤维蛋白原进行纤维蛋白转变的过程中,对是否存在纤维蛋白原异常情况加以反应,检测其是否具有抗凝物以及发生纤溶情况进行反应;PT则为外源性凝血系统敏感性检测指标;APTT属于一种内源凝血系统敏感性检测指标;FIB是一种肝脏合成的凝血功能蛋白质,对患者血小板聚集具有连接作用,对整个凝血过程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究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使用凝血四项与D-二聚体检测后,同健康非妊娠体检者相比,临产孕妇的D-D(D-二聚体)水平及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TT、PT以及APTT水平均明显降低,由此可见产妇的凝血机制更加高效。
综上所述,临产孕妇的血液处在高凝状态下,临床上必须予以十分的注意,产妇的血凝指标一旦发生大的变化,临床上则必须为分娩后止血操作做好充足的准备,对孕妇的原发疾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从而可降低临床产科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更能够确保母婴平安,值得在临床上予以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