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秀军
(瓦房店第二医院,辽宁 大连 116314)
尿液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手段,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尿常规检查通常采用的是尿液分析仪,此法操作简单,但其受检验条件影响甚大,且检验结果易受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尿液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试剂、代谢产物不免会对尿液样本产生影响,进而产生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结果,此外,检测仪器的灵敏度、试纸规格、试纸敏感度对结果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尿沉渣检查主要检查的是尿液中的管型、结晶、细胞等有形的成分,确定其种类,估算它的数量,然后将其与标准数据对比,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虽其操作复杂,但其对部分疾病具有不可替代的诊断意义。不少文献中曾指出,若尿常规检查结果为阳性,而尿沉渣检查结果为阴性,其原因可能是样本尿液在放置过程中遭到污染引起;若尿常规检查结果为阴性,而尿沉渣检查结果为阳性,通常可能是尿蛋白明显增高引起的[1]。近年来,尿沉渣检查在临床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尿中结晶的检出,对及时纠正假阳性结果有重要意义。为指导尿沉渣及尿常规在临床工作中的运用,本文将对尿沉渣及尿常规的检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尿液检查的2100例患者,年龄18~76岁,平均(45.32±2.21)岁,其中男性患者980例,女性患者1120例。入组前均签知情同意书,该方案已获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所有样本采集后及时送检。尿常规检查:采取AX-4030型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检验操作过程按照操作规范严格进行,以确保检验结果真实有效。尿沉渣检查:采取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液有形分析仪,利用红色半导体激光,转换电信号及光信号,识别尿液成分,准确辨别沉渣物,对白细胞及红细胞进一步展开检测。
1.3 观察指标:尿红细胞比例、尿白细胞比例、尿蛋白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尿红细胞比例、尿白细胞比例、尿蛋白比例均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尿常规检查的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阴性率较尿沉渣检查的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阳性及阴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尿常规检查与尿沉渣检查是两种检查机制、检查侧重点、检查特点均不相同的检测方法。临床工作中,遇到两种方法检查得到的结果不同实属可接受的现象。不少文献中曾指出,若尿常规检查结果为阳性,而尿沉渣检查结果为阴性,其原因可能是样本尿液在放置过程中遭到污染引起;若尿常规检查结果为阴性,而尿沉渣检查结果为阳性,通常可能是尿蛋白明显增高引起的[1]。尿液分析仪能在30 s内将尿常规的全部生化指标检测完成,此外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的优点[2]。但不可忽略的是,尿液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试剂、代谢产物不免会对尿液样本产生影响,进而产生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结果,此外,检测仪器的灵敏度、试纸规格、试纸敏感度对结果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检查工作中,我们应该使用新鲜采集的尿液样本、清洁的容器、使用正确的试纸条、规范操作仪器、定期保养和维护仪器,这样才能尽量减少尿常规检查过程中的偏差[3]。尿沉渣检查主要检查的是尿液中的管型、结晶、细胞等有形的成分,确定其种类,估算它的数量,然后将其与标准数据对比,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尿沉渣镜检尿液中红细胞及白细胞为“金标准”检查方法[4]。通常尿沉渣检查包括离心玻片法、特殊显微镜法以及均匀滴尿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离心玻片法的主要缺点在于其随机性;特殊显微镜法因细胞未被离心破坏,其检查结果较稳定;均匀滴尿法由于未对尿液离心,其检出率普遍偏低[5];近年来,尿沉渣检查在临床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尿中结晶的检出,对及时纠正假阳性结果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主要在于探究尿沉渣检查与尿常规检查间的相关性。
此次研究主要对尿常规与尿沉渣检查的红细胞、白细胞及尿蛋白的检出阳性率及阴性率进行比较,分析其检验的符合率,达到研究其相关性的目的,从而为临床诊断时选择有效的检查方法提供依据。研究显示,尿常规检查红细胞349例(16.62%)为阳性,1751例(83.38%)为阴性;尿白细胞455例(21.67%)为阳性,1645例(78.33%)为阴性;尿蛋白485例(23.10%)为阳性,1615例(76.90%)为阴性。尿沉渣检查红细胞328例(15.62%)为阳性,1772例(84.38%)为阴性;尿白细胞456例(21.74%)为阳性,1644例(78.26%)为阴性;尿蛋白517例(24.62%)为阳性,1583例(75.38%)为阴性。两组数据相近,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综上所述,尿沉渣检查与尿常规检查各有其优点,二者互不可替代,临床工作中应该二者综合利用,以减低漏检率,提高准确度。
表1 尿常规检查与尿沉渣检查中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比例[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