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2018-11-16 06:50滕红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8期
关键词:沙利度胺白血病化疗

滕红亮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血液科,吉林 辽源 136200)

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病症。白细胞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是引发该种疾病的主要因素。患者发病时,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会大量繁殖,依据血液进入患者的各个器官,对正常造血产生干扰[1]。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出血和肝脾肿大,对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白血病主要为造血干细胞移植,但治疗费用较高,很难在临床上获得广泛性应用。因此,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方法。本文研究分析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我院接收的白血病患者68例,统计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经骨髓细胞学检查及活检确诊,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白血病判断标准[2]。根据接诊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患者年龄为16~69岁,平均年龄为(53.5±8.9)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为(1.4±0.6)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0例。观察组34例,男21例,女13例,患者年龄为17~69岁,平均年龄为(53.6±8.6)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为(1.6±0.5)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9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本组中选取的患者均已经向患者说明给药的目的和方法意义,两组患者在信息上无较大差异,我们采用对照组实行常规化疗治疗,患者实行4个疗程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VDC/LP方案治疗,每天予以柔红霉素45 mg/m2,d1~d3;环磷酰胺600 mg/m2,d1~d14;左旋门冬酰胺酶6000 U/m2,d3~d1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IA方案治疗,每天使用去甲氧柔红霉素10 mg/m2,d1~d3;阿糖胞苷150 mg/m2。治疗期间依据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展开治疗。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方法一致,同时应用沙利度胺(常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129)联合化疗治疗。化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同时口服沙利度胺,连续口服4个月,每天服用100 mg。

1.3 观察指标:治疗8周后,清晨于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5 mL静脉血,并进行抗凝与离心后,取上层2 mL血浆保存在零下20 ℃的冰箱内。依照试剂盒的说明严格操作,测定患者血管内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收集患者骨髓活体组织标本后,应用常规HGF染色,计数骨髓微血管密度(MDV),进行三次计数,取平均值作为MDV值。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专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此次研究活动产生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以判断两组数据差异性,如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两组患者VEGF、bFGF、VEGFR以及MVD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该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VEGF、VEGFR以及MVD指标效果明显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EGF、bFGF、VEGFR、MVD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EGF、bFGF、VEGFR、MVD水平对比(±s)

组别 时间 VEGF(pg/mL) bFGF(ng/mL) VEGFR(pg/mL) MVD对照组(n=34) 治疗前 375.3±238.5 2.45±0.32 2396.2±1298.5 23.2±0.88治疗后 299.5±33.2 2.38±0.26 1786.3±317.4 14.8±2.6观察组(n=34) 治疗前 392.5±224.6 2.46±0.33 2476.2±1582.4 22.9±0.89治疗后 210.4±35.4 2.239±0.27 1314.9±360.3 8.3±4.6

2.2 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15例,血小板减少6例,消化道反应16例,血红蛋白减少8例;对照组患者白细胞减少14例,血小板减少7例,消化道反应13例,血红蛋白减少7例,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骨髓移植费用非常高,同时骨髓来源有限,导致骨髓移植治疗手段难以在临床上推广。当前治疗措施,化疗仍旧是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方法。部分患者采用化疗治疗后,可缓解病情进展,但也有部分患者化疗治疗仍不能明显改善病情,难以抑制病情复发[3]。因此,有必要研究新的治疗方法治疗白血病,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从近年来白血病细胞生长、浸润、转移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看,白血病细胞可分泌VEGF、bFGF等血管生成调控因子,以此促进血管生产。而沙利度胺最开始应用于孕妇止吐。随着研究逐步深入,发现沙利度胺可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具有抗肿瘤效率。沙利度胺通过抑制白血病新生血管的产生,提高临床治疗效率。VEGF、bFGF等血管生成调控因子有效促进血管生成[4]。对此,治疗白血病时可将VEGF、bFGF等作为主要的调控因子。此次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VEGF、bFGF、VEGFR以及MVD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该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VEGF、VEGFR以及MVD指标效果明显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白血病效果更理想。

综上所述,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在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的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6位,已经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并且在治疗中较好的方法骨髓移植费用又非常高,同时配型合适的骨髓来源有限,寻找有效的药物治疗对患者意义重大。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白血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在本次统计病例观察中对抗白血病血管生成具有显著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沙利度胺白血病化疗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沙利度胺对IL-1β介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沙利度胺对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的放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沙利度胺治疗顽固性克罗恩病的临床应用
跟踪导练(二)(3)
沙利度胺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