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人文日新

2018-11-16 01:47张玉广
当代贵州 2018年48期
关键词:山地文旅贵州

文_张玉广

责任编辑 / 袁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文化系统干部职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各项改革部署,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狠抓落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彰显贵州文化特色和新时代贵州精神,推进文化与大旅游、大数据、大生态深度融合,为多彩贵州添新彩。

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指导工作时指出:“贵州风景名胜资源丰富,自然风景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要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

梳理贵州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类:民族文化及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及三线文化、山地文化及生态文化。

民族文化是贵州文化最突出的亮点。苗、侗、水、仡佬、布依、彝等17个少数民族世居贵州,“一山不同天,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族”,地域的差距酝酿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传统文化也可分为五大部分,包括诞生于“耕田有邑聚”环境下的夜郎文化,起于唐宋、“改土归流”的土司文化,发源于贵阳修文龙岗山的阳明文化,明初江南随军或商贾移民至黔而留存的屯堡文化,及滥觞于黔北乐安江畔的沙滩村落的沙滩文化。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映生辉、相映成趣。

贵州红色文化分布广、影响大,是红军长征历时最长、发生历史事件最多、留下革命遗址遗迹最多的省份,76个县有红军足迹。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岁月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贵州遵义演绎了转危为安的传奇,其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爱国情怀,成为贵州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文化,成就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贵州工业建设史上和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空前。因此,贵州在近现代发展历程中,孕育出“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三线精神”“大关精神”等历久弥新,力透纸背的文化符号。

农业文明兴起于大河流域的沃野平原,此时平原最值钱;工业文明依赖于矿产资源富集和沿海港口等交通便利之地,此时海岸线最值钱;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见面容易拉话难”的山地,逆袭成为绿色财富时代的优质资源,此时山地最值钱。贵州是山的王国,因山而名、因山而特、因山而灵,“十里不同天”的山地文化特点,在独特的山地中形成。贵州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海龙屯土司遗址,还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4处: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丹霞、施秉云台山(喀斯特)、铜仁梵净山。山地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山地文化,同样山地文化也赋予了所处的地理环境独特的人文意义。贵州生态文化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美美与共”的和谐观正成为贵州绿色发展、构建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的重要支撑。贵州的“贵”字拆开,就是中国一宝贝,多彩的文化和独特的生态优势则是贵州的宝贝,可以说贵州文化自信的底气就源于此。

开拓文旅融合蓝海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是旅游的原动力,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加强文化内涵的挖掘。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贵州省正在编制文化旅游规划、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红色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三线文化旅游规划、传统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乌江赤水文化旅游线路发展规划等众多生态文化旅游与人文旅游发展规划。

加快民族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抓好“文化+旅游”和“文化+N”的融合,推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记录成果梳理和遴选工作;联合地方政府精心打造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不断提高各类“节、会、赛”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抓好传承人群培养、培训,继续开展非遗技艺传承“十百千万”培训;落实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推动各项振兴措施落地实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创新发展;支持对口帮扶县进行非遗展示和文化旅游宣传;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设立非遗扶贫工坊,助推扶贫工作,振兴传统工艺;推动将博物馆、非遗传习所、古籍展示所作为文化体验目的地纳入旅游线路。

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是贵州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生态文化是贵州文旅融合发展的底色,红色文化是贵州文旅融合发展的亮色。我们要以融合发展的理念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生态发展“天人合一”,生产方式“知行合一”,生活状态“身心合一”,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多彩贵州的永久风景,贵州文化旅游将“近者悦,远者来”。

牢牢把握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方向和要求,着力挖掘民族文化及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及三线文化、山地文化及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贵州人文精神,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贵州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指引我们不断丰富和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再添彩。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改革开放40年来,以“天眼、大数据大生态、立体交通”,“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新“三言、两语”,取代了“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夜郎自大、黔驴技穷”的旧“三言、两语”。以“两口气一新风:清新的空气,凉爽的气候加多彩贵州风”吸引八方来客。昔日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的贵州如今人文日新,交通便利,数据汇集,精神面貌焕发,引来人财两旺。

预计贵州旅游2018年接待总人数达9.7亿人次,总收入超9400亿元。不断拓展文旅融合蓝海,贵州将从供给侧持续发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事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从“门票经济”转变为讲好故事、谋好项目、做好产品的有效供给,推出特色鲜明、高品质的“旅游+文化”产品。让文化和旅游从浅层相加转向深度相融,让贵州旅游持续“井喷”的大文章有诗意更有温度、有远方更有未来。

2018年7月,铜仁梵净山入列世界自然遗产地。(贵州图片库供图)

猜你喜欢
山地文旅贵州
冰雪文旅乘风起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山地光伏发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研究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古驿道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