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踏歌行

2018-11-16 01:47张恒
当代贵州 2018年48期
关键词:京剧院院团文化产业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张恒

文化产业发展连续多年保持高于全省GDP增速和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平均增速的速度;实施总投资约3200亿元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31个,推动文化产业扶贫“千村计划”,《多彩贵州风》等一批文艺精品叫响全国;2017年,在中央文改办对全国各省(区、市)文化体制改革进展排序中,作为西部唯一一个省份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文化市场体量较小的省份,贵州缘何在文化发展上不断推陈出新,甚至跻身全国第一方阵?答案在于敢为人先的改革和创新,在于敢破常规的勇气和魄力,在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胆探索。

贵州着眼于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提速,通过推动业态融合创新、做强做大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等多项措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文化体制改革大潮中踏歌而行奋勇争先,着力创造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局面。

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11月29日,法国巴黎市郊马拉可夫71剧院大厅内座无虚席。作为第八届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演出之一,来自贵州京剧院的京剧《铁弓缘》精彩亮相,赢得满堂喝彩。

对于贵州京剧院来说,类似的演出每年都有很多。去年,贵州京剧院举办了489场演出,是国内演出最多的一个京剧院团。“‘连轴转’就是院团的常态,白天进校园,晚上上方舟戏台,还有省外和国外的大小巡演,几乎一整年都没停过。”贵州京剧院院长侯丹梅说。

时间回到2008年12月,贵州京剧团和贵阳市京剧院合并组建贵州京剧院,成为省内率先实行文化体制改革的专业院团。重组后贵州京剧院全院演职人员实行竞争上岗机制,不断为该院注入新鲜血液,培养接班人。在不断引入人才、创排剧目、全国巡演的过程中,贵州京剧院逐渐形成“气候”,成为如今国内知名的京剧院团。

不仅是贵州京剧院,紧紧抓住文化体制改革机遇,一大批文艺院团在转企改制、试水市场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焕发出蓬勃生机。安顺市黄果树艺术团转制后活力倍增,一批剧目在国家赛事中获奖,公司演出收入比转制前翻了几番。黔东南、黔西南、铜仁等地的演艺公司灵活适应旅游市场需求,依托景区景点打造文化旅游演艺剧目,受到游客好评。

文艺院团用实践证明:改革不是“甩包袱”,而是“闯新路”。文化体制改革后的国有文化企业便是强烈佐证。改制后的贵州出版集团公司“借梯登高、借力发展”,在跨界合作上屡有突破:与四川新华文轩共同组建发行公司,与贵州大学合作共办二级学院,与中天城投集团公司、北京企业合作组建股份公司,拓展印刷、出版、物流、房地产、经济型酒店、旅游等多元业务。

如今,以贵州出版集团、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广电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文化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多彩贵州网有限责任公司、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发展集团为代表的国有文化集团通过体制改革,转身成为贵州文化市场上的“旗舰”。

融合发展提质增效

5月10日至14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多彩贵州”主题馆和分会场的“多彩贵州非遗村”展现了贵州文化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

特别是在主题馆中,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与贵州省政府合作共建项目的中国文化(出版广电)大数据产业项目(简称CCDI)显得尤为瞩目。

挂牌一年来,CCDI在版权监测、版权登记、版权交易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果。仅2018年一季度,取证案件300余件,监测数据45000条、问题食品20000条、问题APP602个、问题网站924个,积极参与了针对“360水滴直播”“儿童邪典视频”等服务社会的专项整治行动。

展会上,中国党刊数据中心及党建出版云平台也吸引了很多参展商驻足。作为中国党刊界第一个融刊、报、网、端、云为一体的“中央厨房”,其示范和带动意义显而易见。

从CCDI到“中央厨房”,“多彩贵州”主题馆都围绕“文化+科技”这一核心理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贵州还在“文化+大扶贫”“文化+大数据”“文化+大生态”等方面下足功夫。

文化产业扶贫“千村计划”试点县范围进一步扩大,安排资金1625万元、支持项目34个,实现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所在县全覆盖;贵州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承接的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户户用工程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广电网络省市县乡村全程全网全覆盖;以省“十大文化产业园”“十大文化产业基地”等重点文产项目为抓手,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涌现出万山朱砂古镇、大方古彝文化产业园、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等一批文化旅游示范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以“多彩贵州”系列赛事活动、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为代表的活动,让“多彩”品牌声誉日隆。自2016年以来,仅“多彩贵州”品牌新增拉动投资超过15亿元,通过品牌整合资源直接拉动就业人数达5200余人。

城乡共享“文化套餐”

“以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为统揽,加大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慕德贵多次强调。

遵义杂技团历经磨炼,经过深化改革,成长为享誉海内外的演艺团体。图为遵义杂技团在国外演出。(贵州图片库供图)

在如今的贵州,老百姓除了能观看花灯戏、黔剧等地方戏,领略京剧、杂技等演出,还可以常年欣赏到交响乐,这都得益于文艺院团的改革。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欢乐送基层·文化促跨越”等系列文化活动,用“不变的约会”为基层百姓带去“精神食粮”。

同时,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场馆从实施免费开放到提升服务,各类展览、演出此起彼落;大力推动普及并利用城乡文化广场以及民族地区风雨桥、鼓楼等开展文化活动,贵阳孔学堂、农家书屋等成为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文化基地,民生得到极大改善。

在文艺演出获得城乡居民点赞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文化等带动贫困地区就业,成为精准扶贫重要抓手。

省委省政府推出的“锦绣计划”,让爱回归、让文化回归,也让广大民间女艺人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增收,提升广大妇女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更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正安县吉他工业、吉他文化、吉他旅游“三位一体”思路,引进吉他企业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让吉他产业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优”再到“优中做强”。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贵州把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让文化产业在动能转换、结构调整中成为一支最抢眼的力量。

猜你喜欢
京剧院院团文化产业
河北省艺术类高校与文艺院团合作机制研究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上海京剧院半年挣了一年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