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域经济的大背景下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2018-11-15 18:19李晓燕
时代金融 2018年20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农村金融对策建议

【摘要】随着深化改革的步伐不断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村经济也遇到了自己的发展瓶颈,即资金的不足问题。要想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就要实现金融资本优化配置,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本文在县域经济发展大背景下,以农村经济为出发点,分析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前存在问题提出优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县域经济 农村金融 对策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并且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推动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也逐渐缩小,但是仍然存在发展也不平衡现象。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会从根本上影响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从而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以及整体经济的发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家发展的重任,金融在发展“三农”和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的形势下,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是推动“三农”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在巴彦淖尔市的七个旗(县区)中,其中杭锦后旗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为主的旗(县),其中全旗共9个乡镇1个农场,全县总人口为30.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9.44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62.87%。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8040公顷。2016年,实现旗内生产总值127.02万元,在岗职工人数1.67万,鄉村劳动力11.71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0747元、11598元。农业在其县域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打造了自己享有特色农业的品牌。然而,经济的发展除了依靠劳动力,技术等因素外,最重要的是投资。近年来,虽然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仅仅依靠农民自身的积累很难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到农业产业规模经营的跨越,政府除了要在相关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更需要采取措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从而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二、杭锦后旗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资金出现外流,导致资金不足

杭锦后旗的大量农村资金不断从银行流出,这就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大量吸收农村的存款,但是并没有将这些资金服务于农业,而是将资金从农村移到城市,非农化趋势日益显著。尽管邮政储蓄的部分资金通过支农再贷款的形式返还到农业领域,但是大部分还是投入到农村之外。

(二)银行的信贷审批手续较多,农户贷款的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

因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审批权属于上级行,所以审批时间较长,审批手续相对烦琐。而农户贷款的需求一般是属于日常型或者发展型,这就要求能够得到更加便利和快捷的服务。因此农户的贷款需求与这与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出现矛盾,也限制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金融创新较少,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弱化

农村金融机构的部分服务功能无法满足县域经济的的不断发展的需求,如信贷、结算、委托代理、信息咨询等。不断弱化的服务功能具体表现为:一,通常基层网点较少,人员不足,金融服务功能不能全面发挥;二,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素质相对较差,创新意识和动力不足,使得创新产品较少,金融服务功能被弱化。最终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增长,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

(四)村镇银行的资金吸收量较少,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尽管村镇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是其日常基本的客户都是农民,而我旗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大部分居民收入较少,没有多余的闲置资金,导致村镇银行资金较少,无法提供更多的服务。

三、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杭锦后旗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改善监管方式,防止农村资金流出

在建立银行、证券、保险等监管机构的同步机制的前提下,优化我国农村的金融监理法律体,进一步提高监管的效率;加强员工对于相关法律法规和新产品及新技术的学习,提升基本的风险防范能力;强化信息披露机制,实现对于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市场约束的不断强化。同时也要建立健全惩处制度,降低经营中的违规违纪率。

(二)推进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功能

在充分考虑本旗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结合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思维方式,在存款贷款、保险、结算和支付等业务方面,制定出符合农民需求的银行特色业务,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如积极推广农户联保贷款、订单农业贷款、“公司农户信贷保险”模式,同时支持规模种养企业、现代化设施农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农村经济主体的发展。

(三)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目前,全旗对农村的各个营业网点的规范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为了满足县域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深化改革的重点还需从以下两方面实施,首先要增加资金的来源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如广泛吸收当地的农民农户、乡镇企业的资金;其次要持续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如支持种养殖业及农业现代加工业、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四)完善村镇银行的发展制度,增强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

第一,村镇银行应积极与其他商业银行加强合作,如在贷款方面增加对部分项目的金融支持;在保证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借助商业银行的优势(网络、技术设施、资金渠道等)增强自身的金融服务功能。第二,村镇银行应加强自身的内控管理制度,如市场准入、管理层的任职资格审查以及任职员工的持续培训学习,这就进一步提高了村镇银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参考文献

[1]施志革.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研究——以成都市郊为例[D]西南财经大学,2007.

[2]黄伟.从新农村建设视角看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吉林大学,2009.

[3]吴田.农村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2014(7).

[4]闫彦琴.农村金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太谷县为例[D].山西农业大学,2014.

[5]王立静.发展农村金融 推进县域经济[J]商场现代化,2015(7).

基金项目:本文为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学院2015年校级课题项目“新型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关性实证研究——以巴彦淖尔市为例”(项目编号:HYSQ201525)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晓燕(1987-),女,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人,任职于内蒙古河套学院,研究方向:县域经济、农村金融。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农村金融对策建议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