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超
【摘 要】内部账户是商业银行业务核算的基石,是银行会计核算的起点和源头,内部账户核算准确性直接决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商业银行对内部账户核算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提高内部账户管理水平对完善核算体系,防范核算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内部账户核算风险的分类,其次进一步分析内部账户核算风险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商业银行内部账户核算风险防范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账户;核算风险
商业银行全行作为一个会计主体,采用“全行一本账”的核算模式。内部账户的基本功能是對整个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性、精确性、真实性的核算与监督。内部账户核算无形中影响着商业银行资金安全和商业银行的声誉,任何一个小小的纰漏都有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很大的损失。目前,各商业银行对内部账户从账户开立、权限设置、核算设计、内部监控等等方面均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用以防范货规避内部账户核算引发的资金风险、监管风险、管理风险。
一、内部账户核算风险的主要表现
1.资金风险
内部账户核算引发的资金风险具有隐蔽性的特点。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已在商业银行会计运营中得到了普及和运用,内部人员利用系统漏洞操纵长期有大额结余的内部账户进行犯罪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银行每日交易量巨大,内部账户被操纵,抽套资金的行为一般很难被立即发现。
内部账户核算的资金风险具有普遍性。近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银行业务规模和业务种类不断扩展,用于核算的内部账户越来越多,会计人员、业务人员、技术人员的粗心大意引发的操作失误都可能导致内部账户记账错误,引发资金风险。
2.监管风险
业务和会计对账不一致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隐患,监管部门往往通过对内部账户明细的勾挑来分析银行操作的合规性,判断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2017年,个别银行无法解释业会对账不符,银监部门先后下发通报限期查明,责令整改,严重影响了银行的外部形象。有的商业银行为了应付外部审计,为了避免核算问题影响上市或者年报数据,以不符差额调整损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3.管理风险
内部账户核算是否准确、真实,直接反映业务发展情况。不同内部账户核算明细代表了不同业务的资金流。各级行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精细化分析时,往往需要调取内部账户明细或者直接采用企业信息系统提供的分析数据。内部账户核算有误,出现了漏记账、错记账、串户等问题时,财务人员未发现业会不符的情况下,提取的内部账户明细或者系统内的分析数据将会出现错误,各项业务分析结论往往与实际发展大相径庭,最终很可能误导领导做出错误决策。
二、内部账户核算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1.操作人员的行为不当
内部账户记账是由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触发的,经办人员的错误行为,直接导致内部账户核算错误。经办人员的错误行为,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是不按照操作规范操作,产生核算风险,导致资金损失;二是经办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徇私舞弊,隐瞒操作或者错误操作,将内部账户资金转移。
“全行一本账”模式下,上级机构记下级机构的账务,在内部账户范围广泛、数量庞大的情况下,较为容易引发上级记账未及时通知下级而导致下级超时限挂账,并容易出现上级利用记账规则进行舞弊的风险。
2.电子化、信息化系统不完善
(1)系统间信息交互错误引发业会不符
我国部分商业银行系统上线后运行不稳定,会计平台与各系统之间出现了大量的内部账户业会不符,主要体现为现金户业会不符、外部账户业会不符、大小额挂账户业会不符、长短款账户业会不符、银联跨行往来挂账户对账不符等等。因差错系统及系统间对账模块的局限性以及会计人员责任心不足,部分业会不符长期积累,最终耗费人力物力仍无法或者很难清查。
(2)会计平台记账规则设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系统的核算规则在系统开发时已经设定,但是囿于研发人员和需求编写人员的财务知识及核算水平,系统核算规则设定错误,个别内部户在核算时出现了跨机构串户、机构内串户现象,而后期核算规则的修改流程审批手续复杂,审批时限较长,内部账户异常挂账不能及时处理,短时间内只能会计人员手工勾挑、核对并调用手工事项调整错账。
3.暂收暂付户及往来账户的账户属性存在核算风险
(1)暂收暂付账户存在固有操作风险
暂收暂付户是商业银行用于核算业务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临时性挂账事项的内部账户。暂收暂付类账户核算的结算类业务种类多、资金量大,往往容易成为风险高发的重要地带,只要理由充分,会计人员、清算人员或者网点柜面人员在权限范围内均可以调用手工事项,将内部账户资金转入行内外的个人账户和公司账户,实现资金的转移。
(2)往来账户存在固有风险
往来账户是银行存款或现金在不同主体间流动使用的账户。“上下级往来”及“辖内往来”对应内部账户如果出现挂账,说明账务出现了待销或者资金出现了在途,在途资金和账务待销中隐藏着资金被挪用的风险,长期挂账,极易发生风险事件,因此,各级行对待销和在途的监控高度重视并采取了预警管理机制。目前,部分银行仅仅通过会计人员自制表格对往来账户进行业会对账,完成账户资金的监控,因业务数据量大,且数据涉及系统较多,审计人员对会计对账环节的审计仅涉及是否履职,未涉及履职质量。
三、防范商业银行内部账户核算风险的措施
1.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防范内部账户核算风险,不仅要靠科技、靠制度,更要靠人。会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决定了内部账户系统账务规则设计、决定了系统间报文质量、决定了内部账户内控制度的严密性和可行性。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决定风险案件的数量以及风险案件的隐蔽性。一方面,各级商业银行要提高会计人员准入门槛,改变会计人员专业混杂、专业技能较低现状,让一批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研究和创新能力,敢于担当,能担当的优秀人员进入会计条线,参与新系统开发,设计账务处理规则,从事内部账务内控制度制定,担任内部账户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内部账户核算质量;另一方面,各层级商业银行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培训内容不但应涉及内部账户管理、核算和操作流程,清楚讲解内部账户管理的内控流程,让业务人员、会计人员通过内部账户核算明白内部账户核算触发的业务资金流程,清楚自身内部账户操作权限,明了账户操作的风险点,全面提升业务技能,而且培训内容须渗透警示教育相关内容,以强化会计人员责任意识,增强道德素养。
2.完善内控制度,防范记账规则导致的资金风险
商业银行账户核算层次多、会计信息传递路经长。在“一本账”的模式下,“上级机构记下级机构账务”的舞弊风险应予重视。一方面,各级机构应建立操作风险防范检测制度,加强对营运后台的检查监督,柜面可以设置内部账户检测参数,检测内部賬户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建立后台手工事项预警机制,核算机构能够接收到后台或上级机构调用手工事项导致的本级机构内部账户变化的预警信息,通过预警信息监测账户资金异常变动。
3.提高科技手段在内部账户管理中的运用,防范业会不符(1)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内部账户核算质量
一是系统整合对接,提高系统间流水交互质量。首先,要重视系统的整合对接,避免系统繁冗庞大,造成会计信息传递路径长造成流水丢失风险。其次,科学合理设计报文,可用于核查错账的字段尽可能在报文中体现,以便会计人员核查内部户明细使用。最后,做好系统接口的开发,对风险较大的接口,有限定性的开发。
二是对账电子化,监控内部账户系统间账务不符。商业银行应完善对账模块,所有对账全部电子化展示。不仅仅对高风险内部账户展示业会不符差额,而且增加系统间接口开发,建设内部账户全覆盖的对账模块。当外部监管部门或审计部门检查时,系统可自动输出并打印对账结果。对账电子化模块中内部账户数量,应该在新业务开发上线时,伴随业务上线进度逐渐增减,保证对账模块随着业务种类不断丰富和优化。
(2)做好系统联调测试,防范记账串户规则风险
内部账户核算由业务系统触发,会计系统接收到业务处理流水后,根据既定规则记账。在新业务新产品上线时,会计人员应谨慎制定账户记账规则,做好记账规则相关测试配套工作,避免系统上线运行后账户核算串户、串机构无法及时处理的情况发生。
4.加强重点账户内控机制,防范资金风险
(1)完善暂收暂付类内部账户内控制度
暂收、暂付类账户是商业银行风险高发的账户。对该类账户,应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并切实贯彻落实。一是商业银行须明确规定暂收、暂付账户开户审批、使用申请、账务处理、挂账清理转销、销户、稽核等各环节涉及的部门职责,逐户落实归口管理部门、通过操作分级授权、内部检查、稽核、通报等手段,切实加强暂收、暂付户的管理。二是对账户的核算内容和基本要求、职责分工、账户的开立和撤销、账户的监督和检查,账户逾期管理做出详尽规定并落实执行。三是账户管理各责任部门应建立专管员制度,负责内部账户日常监督检查、核查清理或审批处理等工作。由计划财务牵头,要求专管人员建立内部账户台账,了解和掌握内部账户挂账期限,对长期未清理的挂账,根据明细逐笔核查挂账原因,根据情况勾挑清理。避免长期挂账引发的资金风险。
(2)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和对账制度,防范往来类内部账户资金风险
风险预警是银行资金风险把控的重要手段。建议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对往来账户风险防控非常必要。对“上下级往来”和“辖内往来”设定待销和在途预警,按日发给业务会计和金库出纳,用于清理账务。对于核算外部资金往来的账户,从总行层面下发对账指导意见,各级分行制定对账实施细则,明确核对方法以及履职要求,做到会计人员账务核对有方可循,审计人员审计有据可依。
参考文献:
[1]赵寿凤.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内部账户管理的风险分析及建议措施 [J].黑龙江金融,2010,(4):85-87.
[2]孙莉.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暂收暂付户的监管思考 [J].财政监督,2014,(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