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应用型本科的《程序设计基础(C)》一流课程建设探讨

2018-11-15 01:33肖丽石熙邹晓兵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一流课程程序设计

肖丽 石熙 邹晓兵

摘要:以应用型本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契机,积极推进一流课程建设。该文讨论了《程序设计基础课程(C)》在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对课程开设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不足提出了一个立体化一流课程建设方案。

关键词:一流课程;程序设计;改革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0-0112-02

1 引言

课程是高等学校的直接产品,一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水准和鲜明特色的优秀课程。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本,建设一流专业,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在分类发展中追求卓越并彰显特色。

优秀的程序设计能力是电子信息类学生培养的主要技能目标之一。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是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专业的专业基础能力课程。作为新生入学后所学习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是后续几乎所有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对学生培养程序设计能力起到奠基作用。《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能力的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2 《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现状分析

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近年在人才培养上力求不断拓展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思路,构建新的面向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就《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实施情况来看,课程的开设形式尤其是实践教学进行了突破性的改变。但是距离一流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建设。目前,课程有待改革的现状有:

1)缺乏一支稳定、有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的单一课程教学团队。任何一门课程建设不是主讲教师一个人的工作,而应该是团队性的工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没有一个有效的课程教学团队,一切改革都是空谈,会直接导致课程改革的失败。近三年,《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的任课教师每年都在有所调整,缺乏稳定性。同时,任课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教学团队。事实上,以个人考核为导向的考评制度下,任课教师们缺乏一个大家都渴望追求且有意义的共同的目标和愿景,教学团队组建缺乏吸引力。

2)课程仅着眼本校学生,缺乏品牌意识。课程品牌意识是一个学院的资源观、竞争观、发展观和建设观的综合反映。学院要做有影响力的专业,就需要强化课程品牌意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一直致力于特色专业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年的办学沉淀才能形成,其成果也需要多方面多年才能验证。在此期间,学校要提高社会知名度,学院专业要发展,就需要一些能迅速得到社会认可的课程品牌。在此之前,与《程序设计基础(C)》相关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更多地注重课程本身改革,改革目标仅着眼于学生,未能扩大课程建设受益对象,缺乏把课程打造成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品牌的意识。

3)课程建设缺少与学校发展定位的着力点。传统的课程体系局限于按照课程大纲要求向学生传授知识。课程教与学的过程缺乏学校发展定位的特色。进一步会导致课程教学效果平淡、无特色,最终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课程建设要增加课程建设与学校发展定位的着力点,夯实课程的内涵式发展的基础。

4)学生学习挫败感导致厌学,缺乏课程学习的信心。《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完全陌生的专业课程。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还没有来得及调整和适应大学学习,在面对学习困难时,克服困难的决心与信心又不足。加上程序设计类课程本身概念抽象、语言规则繁多,虽然使用灵活但却容易出错。因此,学习编程很容易带给学生挫败感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更重要的是,这种厌学情绪不仅仅影响本门课程的学习,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后续所有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一旦学生缺乏自信,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的效果必然差强人意。

5)学生课下缺乏针对性指导,教师课下工作量得不到体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时间局限于课堂时间,时间远远不够。尽管通过制作微课可以进行线上指导,但是微课的制作很难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同学生有不同知识诉求的时候,往往得不到有效的针对性指导。同时,任课教师在课下给学生的辅导工作量得不到体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下指导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3 《程序设计基础(C)》一流课程建设方案

针对《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的现状分析,提出了5个建设方向,构建了一个立体化课程建设方案,如图1所示。

1)教学团队建设。合理配备和组合任课教师,设定团队导向的科学激励机制,出台教学团队发展的相关制度,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发展共同目标,争取培养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教学名师。

2)建立面向教师的“资源共享平台”。扩展课程改革受益对象,打造课程品牌。从单纯的本校学生扩展到教师、专业和学院。建设一个面向教师的“互联网+资源共享课程平台”,打造并推广《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品牌,在社会上形成有形和无形的效益。

3)增加课程建设与学校发展定位的着力点。课程建设要紧紧围绕学校以服务0-12岁儿童成长教育发展的办学定位。针对目前教育市场中对儿童计算思维训练的迫切需求,一流课程建设从培养学生具有开发儿童计算思维的相关教育产品的能力入手,充分调研“0-12岁儿童计算思维教育”市场,结合《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内容,开展“创业课堂”,以“创业课堂”刺激“教学课堂”,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进而附加学生就业竞争力。

4)以培养程序设计能力为导向进行多层次课程体系建设。科学分析学生特征和市场需求,结合后续课程的知识技能需求,以培养程序设计为导向,以让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教学为原则,建立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段递进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实践教学系统地规划到理论教学、课内实践、课程设计以及创新实践等各个不同阶段中逐步落实,让实践教学成为课程体系的核心和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主阵地。理论教学内容体系按照实践教学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组织按需组织。在教学模式上,使用混合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深度。构建一个自然的、批判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成为深度学习者,并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产生持久、真实和积极的影响。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健身教练/学员”关系,而不应该是“狱警/犯人”“餐馆/食客”,甚至“保姆/幼儿”。所以,应该调整师生关系定位,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有效结合微课和翻转课堂,融合“课堂讨论组”,“即时奖励”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

5)建立面向学生的“学习咨询平台”。学习咨询平台服务学生激励教师。学生可以有针对性提出指导要求,不局限于本人的任课教师。教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问题保证24小时内回复,做到即时答疑。教师在咨询平台的工作量和收到的评价质量计入教学团队的激励制度考核,提高教师对学生课下辅导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程序设计基础(C)》在本校的开设现状,提出了一个《程序设计基础(C)》一流课程的立体化建设方案。所提出的方案通过一流课程建设,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具有共同目标,富有合作和创新精神的课程教学团队。一流课程建设要建立以程序设计能力为导向的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层次教学体系,为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依托我校服务0-12岁儿童教育背景,给予课程附加就业价值,提高人才就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建立面向教师和面向学生的信息平台,打造我校《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品牌,提升我校专业知名度。

参考文献:

[1] 周光礼.“双一流”建设中的学术突破——论大学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6(5):72-76.

[2]杨运庚.“四个一流”建设背景下的课程建设探索[J].陜西教育(高教),2011(8):19-21.

[3] 周慧颖,郄海霞.世界一流大学工程教育跨学科课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麻神理工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50-53.

[4] 覃晓,邓育林,梁新艳,石亚冰.程序设计类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3):111-113.

[5]沈济南,梁芳.程序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方式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99-100.

[6] 王莉莉,陈德运,唐远新.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2015(16):53-55,62.

[7] 韩庆龙,李瑛,吕洁.混合教学模式下的程序设计课程MOOC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7(4):58-60.

猜你喜欢
一流课程程序设计
打造线性代数一流课程教学研究与思考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试析“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的“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OBE理念下基于Greenfoot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
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程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