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伟,李瑞欣,宋振,房师强,刘长鹏,王石磊
(莱芜市人民医院脊柱关节外科,山东莱芜 271199)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退行性变,多为膝关节内软骨发生退变及结构紊乱,继而软骨剥脱、骨质增生,关节腔变狭窄,关节磨损破坏、畸形,从而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的退行性病变[1]。该文通过PRP与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对比,观察富含血小板血浆对膝关节关节软骨修复作用是否优于玻璃酸钠,研究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现报道如下。
选择莱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32例,男53例,女79例。采用随机选择和对照的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64例)注射富血小板血浆组,B组(68例)注射玻璃酸钠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和观察的指标(10 m步行时间、视觉模拟(VAS)评分和HSS膝关节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玻璃酸钠注射液,2.5 mL/支,含玻璃酸钠25 mg,无色的黏稠液体,由葡萄糖醛酸和乙酰氨基己糖组成双糖单位聚合而成的一种黏多糖,相对分子质量60~150万,接近关节液的成分。
PRP制备:采用Landesberg方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从患者肘正中静脉采取动脉血5 mL,注入肝素抗凝的真空采血管中,反复晃动采血管5~20次以使抗凝剂与血液完全混合,防止血液凝固。放入离心机以2 000转离心10 min,得到的血液分为3层,上层主要是纤维蛋白原为主要成分的上清液、中层为白细胞及血小板为主要成分的富血小板血浆层、下层为红细胞层,用5 mL注射器抽吸掉上清液层与富血小板血浆层至富血小板血浆下3 mm,注入另一干净无菌离心管中,把该试管放入离心机,再次2 000转离心10 min,得到3层。上层为贫血小板层,中层为富血小板血浆层,下层为少量红细胞。用吸管吸取绝大部分上层液体并遗弃,留取少量血清,与富血小板血浆层,红细胞层震荡均匀,共得到0.5~1 mL富血小板血浆。
A组:玻璃酸钠2.5 mL注入关节腔,每周一次,连续5次为1个疗程。B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组予以自体1 mL的富血小板血浆膝关节腔注射,2.5周/次,持续2次。注:有关节积液者,尽量抽尽关节液后再行注入。
(1)10 m步行时间:秒表记录患者行走所需的时间。同龄正常人 (≥50岁)10 m步行时间6.0~8.0 s。(2)视觉模拟评分(VAS):根据患者感觉疼痛程度进行评定。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患者最痛的程度。(3)HSS膝关节评分:采用HSS膝关节评分表观察患者的功能、疼痛、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等。85分以上为优,60分以下为差。
表1 A、B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治疗前观察指标比较(±s)
表1 A、B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治疗前观察指标比较(±s)
注:*采用χ2检验,#采用t检验。
组别 性别男女年龄(岁) 病程(月) 治疗前HSS膝关节评分(分)治疗前VAS评分(分)治疗前10 m步行时间(s)AB统计学检验P值28 25 0.67*0.41 36 43 60.82±7.10 61.75±9.24 0.65#0.52 31.29±12.98 32.16±13.06 0.38#0.7 43.18±11.13 43.92±14.81 0.33#0.74 8.18±0.93 8.13±0.98 0.33#0.75 56.10±12.81 54.58±12.69 0.69#0.49
表 2 A、B 两组 10 m 步行时间比较[(±s),s]
表 2 A、B 两组 10 m 步行时间比较[(±s),s]
组别 治疗前用时 治疗1个月后 治疗2个月后 治疗3个月后 治疗6个月后A 组(n=64)B 组(n=68)t值P值56.10±12.81 54.58±12.69 0.69 0.49 43.71±12.18 49.66±13.13 2.7 0.008 33.49±11.78 44.55±13.20 5.09<0.001 34.54±11.65 34.06±7.95 0.28 0.78 29.12±11.11 20.94±6.74 5.08<0.001
表 3 A、B 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比较[(±s),分]
表 3 A、B 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评分 治疗1个月后 治疗2个月后 治疗3个月后 治疗6个月后A 组(n=64)B 组(n=68)t值P值8.18±0.93 8.13±0.98 0.33 0.75 6.23±0.93 7.70±0.97 8.94<0.001 4.33±1.04 4.76±0.95 2.47 0.015 4.74±0.99 4.04±0.87 4.34<0.001 4.19±0.92 3.04±0.94 7.06<0.001
表 4 A、B 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比较[(±s),分]
表 4 A、B 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评分 治疗1个月后 治疗2个月后 治疗3个月后 治疗6个月后A 组(n=64)B 组(n=68)t值P值43.18±11.13 43.92±14.81 0.33 0.74 55.87±9.84 48.86±14.91 3.21 0.002 61.07±10.36 59.36±14.67 0.78 0.44 67.24±10.51 74.52±12.46 3.64<0.001 77.34±10.50 86.89±5.37 6.52<0.001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分析,所有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检验,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定性资料采用率、构成比指标,以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B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在治疗1、2个月后,A组与B组步行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比B组10 m步行用时短。3个月后A组与B组10 m步行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个月后A组与B组步行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比A组10 m步行用时短。详见表2。
A、B两组治疗后患者疼痛均有明显好转。在治疗1、2个月后,A组与B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比B组病人平均疼痛程度轻。3、6个月后A组与B组步行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比A组病人平均疼痛程度轻,且检验中发现A组在3个月后患者出现疼痛程度加重现象,与2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P=0.20)。详见表3。
A、B两组治疗后HSS均有明显升高。在治疗1月份后,A组与B组HSS膝关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比B组病人膝关节恢复好。2个月后A组与B组HSS膝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6个月后A组与B组HSS膝关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比A组膝关节恢复好。详见表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退行性病,发病率高,随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其患病人数逐年递增,它是多因素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并且软骨病变是病变基础。一些保守治疗方法,如中药熏洗,取得了一定疗效。王文礼等[2]研究表明,中药熏蒸治疗KOA疗效肯定,能够快速缓解疼痛,改善症状。但中远期效果差。正常的关节软骨中无血管、淋巴和神经供应,而靠关节液提供营养和保护,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滑膜细胞产生滑液的功能下降,滑液生成减少,导致软骨软化、磨损、缺失。因此,滑液的补充显得尤为重要。应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OA患者获得满意疗效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HA是治疗OA的一种安全、理想和有效的药物。但早期年轻患者膝关节疼痛治疗效果欠佳,特别是髌骨软化症,予以玻璃酸钠注射后远期效果差。该次研究结果提示玻璃酸钠在治疗OA患者时,步行时间、关节疼痛缓解、功能恢复等方面较PRP快,但3月后部分患者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间断服用抗炎镇痛药缓解症状。PRP治疗OA患者疗效虽然起效略慢,但效果较玻璃酸钠更好,持续时间更长。但PRP治疗KOA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第一,PRP制备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如时间、浓度、剂量等,整体标准性不高。但是注射整体远期效果好,更说明PRP较玻璃酸钠具有优势性。第二,该研究按自己临床经验采取了统一标准。但全国没达成共识,PRP怎么才能高效制备、怎么保存、如何注射、科学评估等缺乏统一标准,需要进一步规范。但PRP取材简单,程序不是特别复杂。主要是患者花费费用较注射玻璃酸钠降低,治疗效果更好,维持时间长。再次注射间隔时间长等优点,患者容易接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