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鹏瑶/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大数据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本席卷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使社会科学走向量化和实证成为可能。大数据同样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指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居全球第二,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居全球第一,其中手机网民7.24亿,按照职业,学生群体占比最高,为24.8%;按照年龄结构,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7%,可见大学生仍然是手机、互联网数据终端的主要使用者。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如何与时俱进,借助大数据的优势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精准程度,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常态,成为每个高校辅导员必须面对的课题。
高校大数据按照来源的不同通常分为校园大数据和非校园大数据两类,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通常指的是包括校园一卡通系统、教务系统、学工系统、后勤系统、易班等校园APP及校园移动通讯网和校园互联网在内的校园大数据[1]。基于数据主体的确定性和主体所处数据环境的相对稳定性,高校大数据具有区别于一般大数据的特殊属性:数据体量相对不大,数据结构相对标准,数据准确度高,数据蕴含的信息价值量大。因此通过云计算对高校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进行综合考量,找到学生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工作精准决策将成为高校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精准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各高校结合“教育现代化2030”发展目标,纷纷在高校大数据建设应用方面谋篇布局。华东师范大学借助预警系统跟踪学生的餐饮消费数据,对低于警戒值的学生进行短信慰问,助力贫困生认定;东华大学利用物联网把实验室设备连接起来,实现24小时开放无人管理、跨学院使用等人工无法实现的管理;浙江大学建立资产数据,帮助教务处合理利用教室、实验室等资源;复旦大学利用大数据得出东部及中西部地区农村和城镇学生的成绩和基础教育水平的相关性;清华大学对进校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持续的数据跟踪,观察其成长路径[2];北京师范大学综合分析课程安排、校园卡消费和食堂座位分布等数据破解食堂就餐拥挤的难题[3]。除此之外,大数据还在慕课、翻转课堂和在线课程等方面应用广泛。可见学生在校园内外学习、生活的所有情境,甚至家校生关系,只要技术能触及的地方,各个环节都将渗透大数据,引发变革。
当前我们尚处在大数据发展的早期,高校大数据系统还处于摸索期,相关制度和技术还不成熟,专业人员较为匮乏,数据挖掘能力有待提高。这对高校辅导员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辅导员要以开放的心态主动拥抱大数据,运用大数据使工作“活”起来,推动传统学生工作的定性研究同大数据时代学生工作的定量分析高度融合,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教育现代化需要教育主体现代化的理念先导先行。高校辅导员要主动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观。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观广义上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所应具备的全部思想理论体系;狭义上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大数据时代的变化特征,有针对性地运用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资源等所形成的创新观点[4]。具体到实践层面,就是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提高数据敏感度,加强信息提取能力、研判能力和科学使用能力,在如何收集、处理、分析和运用数据上下功夫。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摆脱传统单纯依靠经验、侧重样本分析的工作模式,转变为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驱动型日常管理工作新模式。首先,辅导员要弱化对因果关系的追寻,探求相关性,“让数据发声”。通过大数据的指向及时干预学生的行为,有必要的话可过后再去追根溯源,挖掘造成当前行为的根本原因,可以补齐辅导员面对突发事件介入滞后的短板,防患于未然。其次,要允许不精确,接受混杂性。人的思想状况本来就是动态变化的,存在思想变化的潜伏期,加之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新情况不断带来新问题,加剧了研究思想变化、评估思政教育效果的难度。而大数据分析使用的关键数据恰恰来源于混杂数据间的关联[5],这是传统样本分析所不具备的。
大数据可广泛运用于提高困难生认定、大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党员发展、评奖评优等工作的精准化水平。比如高校可以校园一卡通系统为依托,根据学生日常的消费情况比如餐厅的日均消费金额、上网费用的金额、超市消费的金额、洗澡洗衣的费用等进行综合排序,筛选出需要帮扶的困难学生,提高资助工作的精准度;通过分析学生的出勤率、在自习室、图书馆、宿舍的时间数据、手机GPRS定位及微信运动等产生的数据了解学生的时间分配情况和行动轨迹,为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规划、时间管理等提供依据;通过学生在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论坛等渠道发表的言论、在互联网的高频搜索词和关键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统计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信息,预测当前目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变化,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6];将学生的学业成绩、获奖情况、公益活动情况等数据赋以适当的权重,构建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助力党员发展、评奖评优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由于辅导员超配师生比是常态,工作量大、工作界限不清晰,导致辅导员疲于具体事务而缺乏预警意识,加之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习惯于“问题出现一个解决一个,不出问题就万事大吉”的工作模式[7],突发事发生时只能被动应付。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即把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8]。因此,辅导员要善于利用大数据培育和提升预警思维与能力。比如个人或群体突发性事件的发生通常不是一瞬间的事情,而是有一个由量变累积到质变才爆发的过程。只有通过收集并分析学生日常的全部数据,才有可能通过对比发现异常,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实现预警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同时重点关注开学、毕业、考试前后、家庭变故或违纪处分等关键节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比如学生突然在朋友圈发布消极言论、出勤率低或者夜不归宿,很可能是情感或学业受挫,辅导员若能及时介入帮助学生疏导不良情绪,很可能将不安全的隐患及时消除。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要助力搭建纵横交错的全覆盖育人新平台。
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要在纵向上构建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育人网络。比如高校辅导员可利用大数据为学生建立动态调整的个人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学业、人际交往、社会实践、心理健康、奖励处分等方面的成长轨迹,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切实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同时随着成长档案的数量不断累积,系统可通过“反馈学习”的机制构建愈发精确的可预测数据体系,预防学生行为可能出现的偏差,为其成长成才提供指引。
在横向上,一方面增强同学校各部门的协作意识,共同构建“大思政”格局。比如辅导员可加强与后勤系统工作人员的协作,在宿舍楼的宣传栏、标语中播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种子;增进同任课教师的合作,共同挖掘不同学科中的思政元素,加强课程的思政特点。例如数学学科中利用大数据为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诸如“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需要多少颗卫星才能覆盖全球?”的数学计算题注入爱国主义情怀,共同促进思政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另一方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网络,形成育人合力[9]。首先,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自我教育。其次,利用大数据建立“家校帮”机制,加强家校互动,帮助家庭及时全面了解国家和学校的相关政策及学生的在校表现,比如向贫困家庭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帮助贫困家庭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心理危机学生的原生家庭状况,追溯心理问题的根源,通过家校合作,共助学生健康成长。再者,利用大数据与用人单位共建毕业生追踪体系,比如追踪校内课程学习和实践与工作实际的相关性,不仅对指导在校生合理制定生涯规划和就业方向提供了依据,而且对学校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借鉴。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大数据必将推动教育领域朝着现代化的目标不断革新发展。高校辅导员在享受大数据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要保持审慎的态度,秉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有的理性,避免技术主义至上,让大数据发出鲜活而生动的声音。
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高校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大数据的重要意义,挑起“守渠种田”的责任和担当,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建立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新模式,培育突发事件预警新思维,搭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平台,以大数据的深化应用引领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提升精准管理水平,助力构建先进高效的智慧校园生态。
参考文献:
[1]谷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实务探讨[J].大学教育,2017(10):168.
[2]易鑫.教育如何玩转大数据[N/OL].中 国 教 育 报,http://www.edu.cn/zong_he_news_465/20140326/t20140326_1090486.shtml,2014-03-26.
[3]唐婷.大数据让高校学习和生活更 智 能[N/OL].科 技 日 报,http://www.qstheory.cn/science/2017-11/16/c_1121963560.htm,2017-11-16.
[4]苏培.大数据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N/OL].中国社会科学报,http://skpj.cssn.cn/xspj/xspj_xsjl/201711/t20171128_3757610.shtml,2017-11-28.
[5]向征.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7(60).
[6]赵丽莎.大数据背景下辅导员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探究[J].阴山学刊,2017,31(4):116.
[7]廖列营.大数据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探析[J].高教探索,2016(4):127.
[8]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杭州人民出版社,2013.
[9]吴雷.大数据助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长效机制构建[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5,13(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