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柯柯 屠斯佳/.滨湖区安吉拉培训中心;.无锡市安吉拉培训服务中心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幼儿出生后4至6年,是幼儿形成健康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习得是成人直接接触中感受最为关切、最为深刻的社会性行为”。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主要表现为认知、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方面。但是幼儿的心理发展极易受到环境的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往不健康的心理方向发展。因此,通过对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和方法的探究来提高幼儿的自信、乐观、韧性等品质,增进幼儿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当代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虽然都有了质的飞跃,学校也将幼儿教育的中心放在鼓励孩子、尊重孩子,培养幼儿的自我价值感上。但是从教师的主观评价、家长的反映以及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幼儿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都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的关注不足,遇事不会想到身边的人,缺乏合作与分享意识,因此导致情感和行为不能共融,会产生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情绪碍障等。
幼儿是在对比、模仿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的。但是现在的孩子因为家长情感上过分溺爱和行为上包办代替,导致幼儿的自控能力和耐挫折能力都呈下降的趋势,具体表现在独力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等方面。
幼儿随着自我意识的成熟,对事物开始充满兴趣,热爱学习和钻研,也在慢慢的模仿、尝试如何表达。但是认知水平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不平衡会导致幼儿缺乏创造性和人际交往障碍,往往会出现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等心理问题。
(1)培养幼儿健全的意志。意志的健全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教育者不能包办代替他们解决自己的困难,而要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方法解决困难,并且学会不放弃,坚持到底的信念。
(2)健全幼儿的人格。早期的人格教育对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只重智力发展,轻情感和个性发展会造成幼儿的片面发展和人格的不健全。教育者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3)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交往是幼儿的基本需要,正常的人际交往除了可以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还可以培养幼儿自尊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合作、分享、关心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儿童心理问题。
(1)多元化表达: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有利于表达表现的情景为幼儿提供多种想象、尝试与表达表现的机会与条件,鼓励幼儿大胆且有兴趣的表达表现。激发幼儿思维、表达和体验,增进幼儿的自信和能力的获得。
(2)倾听、表述与创作的融合行为练习: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倾听技能和习惯,引导和鼓励幼儿表达后进行体验和创作,幼儿通过反复练习这些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能,从而促进幼儿人际交往的发展。
(3)角色体验:角色体验就是通过观察、学习、模仿、训练来认同某个角色,掌握该角色的规范,在认识、情感、行为等方面达到该角色的要求的过程。学校可以通过阅读、表演、游戏等途径引导幼儿模仿各种角色的兴趣和需求,了解社会角色内容和规范,进而实现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良性发展。
学校和教师要有科学的、系统的教育观念,针对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将幼儿的发展和社会化的学习看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将认知、情感、意志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幼儿的内在潜力,多方位地为幼儿提供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尊重每一个幼儿的不同个性,重视每一个幼儿的不同的发展方向。
幼儿的心理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的,因此要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自由成长的环境,要建立融洽、和谐、互动、支持的关系。教育者要以耐心和关怀的情感、以欣赏和赞美的态度表达出对幼儿欣赏、学习、思维、表述积极性的肯定与支持,这将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及正向的行为习惯。
亲子、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沟通,可以帮助幼儿实现发现、探索与体验的过程。有效的互动一方面意味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高度融合,共同承担幼儿的健康成长的责任。另一方面意味着教师、家长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了解孩子的不同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维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4.
[2]王立伟.郭秀红.开展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策略与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2001(4).
[3]沈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