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冲/河南省周口师范学院
尽管近几年新课程改革推进了相关项目的发展进程,但是由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指标的深度和广度还不足,就使得其没有完全落实体系化和标准化规则,仅仅停留在评价理念和评价模式中,相关指标参数也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另外,部分地区将初级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归类为评价机制,没有对其本质属性有明确的理解和分析,就导致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工作无法落实到位,构建结构和处理效果也存在偏差,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需求建立健全统筹性更加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机制。
河南周口市属于多民族地区,经济、生活习性以及文化结构等都存在差异性,在中学体育资源管理工作的落实过程中,也要结合民族特色,这就形成体育环境的复杂性特征。也就是说,在体育项目中融合民俗特色成为了周口市体育发展的基本路径。在传统体育项目中,不仅秉持了历史传承性,也实现了文体交融的特性化发展目标。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河南周口市体育教学实现了全面转型,无论是教师素质、教材情况还是教育理念,依旧存在相关问题,素质教育实施中的教学结构和体育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一方面,河南周口市初级中学学生的体育学习理念较为淡薄,对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加之家长没有对体育教育的现实情况予以配合,就使得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往往让位给文化课,导致学校体育教学开展受限,学生也逐渐忽视了体育学习的重要性。
在初级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建立后,研究数量不断增多,无论是教育专家还是课程专家,都对其实施情况和运行效果给予关注,从根源分析其实际价值,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初级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研究和评价的重要意义,在完善基本要求的同时,确保相关研究的实效性贴合实际。但是,周口市受到自身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校本课程研发项目方面依旧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在初级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要从周口市文化氛围出发,依托本地区文化背景和管理要求,强化渲染更加有效的体育教学环境,从而结合形势选取更加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录入校本课程研究项目中。教师要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将民间传统体育运动、民俗体育运动等作为文化发展的基础内容,确保初级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研究的实效性和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符,从而加工提炼出精华。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才能突破周口市单一化的体育教学框架,建构更加系统化的师生关系。另外,结合河南省多民族的特征,完善课程关联性训练计划,确保初级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研究理念和实际需求相贴合。综上所述,要想从根本上践行初级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研究机制,就要改善发展和管理条件,正确处理学校素质教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重新重视体育教育的必要性,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从而将教学思想作为核心渗透到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
除此之外,初级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研究对于周口市体育素质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发挥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托,也是建构良好体育发展环境的根本,基于此,要整合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和整体能力。
在初级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研究项目中,除了要对理论有所认知外,也要对实践教学给予一定的重视。首先,学校领导层就要对具体工作进行具体分析,将体育校本课程研究落实在实际教学任务中,确保教师都能从实际出发,有效认知其根本价值。学校要组织教师开展相应的教学研讨,不仅是对教学理论进行分享,也要整合更加系统化且适合周口市发展水平的实践教学机制,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全面优化。需要注意的是,在初级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研究过程中,要对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予以分析,确保阶段性评价指标的完善程度贴合周口市当地教育趋势和需求,在整合调整机制和修正措施后,也要维护初级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研究的指标运行水平。
除此之外,初级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研究人员要从学校选取,建立阶段性评价指标和校对机制,按照学校实际情况以及实践需求建立动态化管控措施。只有保证初级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多元性和利用价值,才能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完善。
总而言之,在初级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研究过程中,要结合周口市实际需求,完善课程设计和实施框架,保证校本课程管理的实效性,也为后续方案的落实奠定提供保障,促进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全面落实,为地区体育教学素质的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盼盼.洛阳市城区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D].河南大学,2011.
[2]刘博.阳光体育背景下大课间体育课程模式的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11.
[3]韩勇.构建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长效保障机制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