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旭/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科学发展要求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还应该注重其人的发展。所以在教育过程当中,必须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肯定人在社会生活当中的价值和意义。而思想政治的主体性教育,按照人的内心需要去组织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激发大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达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对于高等教育院校而言,要想实施主体性教育,就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建立较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启发和交流,整合校内外的多重资源,满足学生现阶段的发展要求。
和谐发展一直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所以必须要树立和谐理念最根本的是要培育和弘扬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理念为核心和价值导向,以培育传承和介旅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而和谐文化的构建必须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关系,这就突出了人在其中的最基本要素。
因为现在很多学生在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时候都认为,思想政治课只需要完成相关的学分内容,与其他课程没有任何的关联,而且在日后工作的时候,思想政治课程也没有任何的作用,有很多同学都采用消极的情绪对待思想政治课堂,甚至不愿意配合老师完成课堂内容和进度,还有一些学生花费精力和时间逃避这种课堂,造成思想政治课堂效果差。
由于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学习存在的偏见,所以其主观能动性差,对于知识的理解并不到位。这原因主要在于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目的不清楚,认为思想政治课堂当中所谈的各种思想政治价值是空谈的,忽略了个人的价值重要性,这样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内容学习的热情。
根据马斯洛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必须要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外,才能够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这样的需求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学习,也是有一定的指导意见的。因为在上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时候,很多高校往往采用一门大课,几个专业,或者是几个年级一起上课,这样的授课形式,就很难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需求,忽略了学生的独立个性,使其思想无法得到充分的释放,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之下,收到了一定的局限,让学生误以为个体意志,只需要符合大流,就是一定标准的行为规范,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思想政治课能够更具感召力,使其思想更加自由和自主,冲破对传统的束缚,彰显个人的魅力,实现个人的价值,因而忽视对大学生个体心理需求的关怀,就会阻碍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
在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时候,应该杜绝以往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将学生当作课堂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必须要明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形式的设计中实现多样化的教学,并且融入一些丰富的教学案例,这样既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又能够让学生明白思想政治学习的价值所在,其次,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其课程的设计要符合当前学生学习的需求,通过关注学生的本身,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的学习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课堂形式可以采取比赛演讲等多种课堂教学形式,既锻炼了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采取任务型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够不断的攻坚克难,完成相关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必须要不断增强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能力,通过课堂演练的方式,不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同学之间也可以采取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加强对品德的认识,不断增强其主体能力。
总而言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通过不断实践的方式,摸索教育经验,培养大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帏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初探[J].当代教研论丛,2017(06):93~94.
[2]张正瑞.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生成规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9):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