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刘悦 李唯睿
近年来,贵州工业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创新创业实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航空武器的高速发展需要改革和创新,而工业系统的创新应来源于实践。”近日,航空工业贵飞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符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必须把创新作为发展战略的立足点,以深化改革为抓手,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创业首先就是创新,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核心竞争力。近年来,贵州工业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创新创业实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7月27日,航空工业贵飞公司(以下简称“贵飞公司”)多架山鹰飞机陆续滑向安顺黄果树机场跑道,先后编队起飞。
除了当天多架山鹰飞机转场交付外,多个用户也在贵飞公司开展山鹰飞机等多个机型的飞机对接工作。
在贵飞公司的试飞站,多架山鹰飞机在试飞车间里静候交付前的最后一道程序——试飞的维护,多名检护人员正在仔细的检查检测飞机的各项指标,以使飞机能够“完美”交付至客户手中。
“航空武器装备的制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传统模式下,从飞机的设计、零部件制造、总装、试飞、到交付都由我们一手完成。生产投入大、生产周期长,制约了我们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符德说。
为什么不让更多航空制造领域的企业参与到飞机的生产配套中来呢?去年7月,来自全国的19家航空、航天制造领域的企业在安顺签约,贵飞工业联合体“孕育而生”。
长沙市天映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首批贵飞工业联合体的签约企业,在飞行器强度设计、结构设计、起落架设计方面有突出优势。
“我们重点是在安顺航空产业基地建厂和异地设计制造两大主要模式。投资建厂主要依托贵飞的型号和项目平台,实现优势互补。”天映公司董事长仇映晖表示,依托各自优势一定能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成立贵飞联合体后的贵飞公司,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原材料、零部件供应、机械加工、数控加工、热表处理、复合材料、成品配套等方面与社会资源展开了深度的合作。符德说:“合作后,贵飞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飞机的制造周期,节约了生产成本。”
如今,贵飞工业联合体已经吸纳了30家航空、航天制造领域企业正式加入,各合作单位开始为贵飞飞机生产配套,促进了贵飞飞机研制生产能力提升和效率的提高,开创了贵飞军民融合发展新的有效渠道。
利用夏秋茶青开发红茶,引进高档茶食品生产设备和技术生产茶食品……位于都匀市绿茵湖产业园区的贵州省灵峰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峰科技”)通过创新产品,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国内先进的产业加工设备等手段,走出了一条产品多样化、产品差异化的发展路子。
贵飞工业联合体已经吸纳了3 0家航空、航天制造领域企业加入。图为贵飞工业联合体发展论坛现场。(贵飞公司供图)
一进到制茶车间,茶香扑面而来。“我们今年生产出的夏秋茶品质非常好,色泽乌润。”车间负责人黎师傅有着20多年制茶经验,他指着车间里的设备说。“这条1小时生产800千克茶叶的精制茶生产线是今年引进的新设备,实现了萎凋、揉捻、发酵、烘焙环节的无人化生产,年综合产能达450吨,且工艺独特,品质极佳。”
“春季独芽采摘时节已过,茶田里就空下来,只有部分区域在进行机器一芽二叶、三叶的采摘。”灵峰科技总经理林志伟介绍,针对目前贵州夏秋两季茶叶采收和利用率普遍较低,多数夏秋茶和三叶以下的可用茶全都挂在树上或剪枝后烂在地里,针对茶叶资源白白浪费的现象,茶厂开发利用起夏秋茶资源。
这些机采夏秋茶青叶,一部分就流入了产业园的茶业加工厂。“目前出口每斤2到7美元的低价红茶产品是我们的主打产品。”林志伟介绍,从去年起,公司开始大力开发夏秋茶红茶产品,并通过亚马逊北美站、外贸快车等5个跨境电商平台出口越南、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1个国家。
创新现代化机械采茶方式,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采摘效率。“一亩茶田的青叶出产量大大增高,从原先每年500斤左右增加到了将近1500斤。”此外,公司还购买了两条超微茶粉生产线,加工后的茶粉如面粉一般细腻,可用于食品加工、日化用品等茶叶延伸产品中,大大增加了茶叶的附加值。“目前我们研发的新产品包括绿茶曲奇饼、酥饼,将于明年3月上市。”
“下一步,公司将建立一个茶叶产业研究院,争取尽快完成公司基地内茶叶产业的标准化建设,采取创建产业科技化规模平台,将茶产业的科技含量、原料产品质量检测、产品创新开发等环节有机结合。孵化区专门生产牙膏、香皂等茶叶延伸产品。”林志伟说道。
“长1毫米,宽0.5毫米。”在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络迅达”),总经理助理邓世春向记者展示了这枚国内最小的高频绕线片式电感器,这枚在电脑放大下才能看清的片式电感器虽然尺寸很小,但它的产品精度却非常高。
作为华为、中兴、TCL等企业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商和国防电子元器件、射频、电源模组技术解决方案领域主流供应商,顺络迅达在片式电感器的研发生产上已走在行业的前列,而这与企业正在实施“片式电感器生产车间智能化改造”项目密不可分。
顺络迅达的智能化改造,利用大数据管控系统,将所有设备联网,利用大数据跟踪设备的使用过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以前一条生产线,一个工人操作12台设备,现在通过智能化改造后,一个人能操作20台设备。”邓世春说,“除了提高了生产效率,我们在检测环节加装了大数据检测。”以前单靠检测员人工检测容易出现纰漏,现如今加装了智能转换设备,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就可监测,实现产品可追溯,让制造更加智慧。
目前顺络迅达一期设备已全部完成智能化改造,并于今年5月通过项目验收,企业二期数字化车间已经启用,数百台设备已开始运转。
依托联网改造,顺络迅达实现了大数据加智能制造,使产品合格率提升25%,人员效率提升20%。
“现在的订单已经供不应求,下一步我们要开展黑灯车间和无人化车间的建设,计划投资三四亿元进行设备升级改造,争取到2020年完成整个无人化车间的建设。”顺络迅达总经理戴正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