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时代(创作谈)

2018-11-15 12:58
雨花 2018年8期
关键词:邮递员信件书信

二十多年前,我在南方读大学,当时手机尚未流行,电话也不算普及,平时联系,以书信为主。校园生活日复一日,平淡如水,远方亲友的来信,无疑让人非常兴奋。感觉信件将至,便向掌管信箱钥匙的同学询问,再或者讨了钥匙自己开信箱。收到信,自是满心欢喜,不见信,则难免有些失落。

大学期间的信件,十之八九来自高中同学。父亲偶尔也有信来。个别室友,早早确定了恋人,每每收到远方的关怀,幸福甜蜜早已写在脸上。

我的信都很普通,要说特别点的算是杂志社的回复了。

自从误打误撞读了中文,我便开始奋笔疾书。

说奋笔疾书,绝对没有任何虚假成分。读大学时,我几乎不碰电脑,酝酿个什么小稿子,都是在纸上反复地修改,定稿了誊写寄给杂志社,底稿仍留在手中。直到现在,我仍然坚持着手写。当然科技的发展,也带给我诸多方便。创作过程中,可以借助电脑修改,完成后直接打印,不用再辛苦誊写了。以前投稿贴上邮票邮寄,现在基本没改变,只有熟悉的朋友才直接发电子邮件。当年从邮局寄稿子,也时常收到编辑老师通过邮局回复的信件。看到厚厚的信封,必是退稿无疑,往往还附着退稿信,或是打印,或是手书。打印的退稿信冰冷无情,编辑老师手写的,会提出中肯意见,还鼓励几句,让我那颗受伤的心,感受些许温暖。

大学期间,杂志社一次次伤害着我,唯有一次,让我兴奋好几天。那是一封刊用通知!是的,那是我收到的唯一一封刊用通知!后来再投稿,刊用与否,电话或邮件通知就行了,没人再寄纸质通知。当然可能也有杂志社寄,只是我没收到过而已。

随着科技的进步,书信往来越来越少。电话、邮件、QQ、微信,日新月异的技术,极大地方便了沟通交流,谁还会耐着性子写信啊?方便是方便,但我总感觉缺少了什么。

或许是书信中蕴含着其他方式所缺失的温度和感情吧。

十多年前,机缘巧合,我到总理故乡淮安工作,渐渐融入当地生活。在淮安洪泽老子山,有个邮递员叫唐真亚,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每天风雨无阻,划船进湖区投递邮件,投递报刊和信件百十万份,无一差错,开辟了一条为民服务的水上邮路。送信之余,他还经常帮助不识字的渔民念信、写回信,替渔民捎带生活用品和捕鱼材料,为水乡群众排忧解难,帮助孤儿解决上学和生活难题。唐真亚堪称时代楷模,有人建议我可以考虑以此创作文学作品。

中国邮政拥有3000年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邮政题材的作品,也层出不穷,如何把水上邮政的故事写进作品,我琢磨许久,始终不得要领,最终创作一篇小小说,总觉得意犹未尽。想着以后有机会再说,这一放就是好多年。如今又有了这篇《湖水谣》。小说与现实有相似之处,比如说他们都是邮递员,都在湖上送信,都全力帮助渔民,但更多的是不同点。小说毕竟是小说,不完全等同于生活,最终结局走向何处,有时连作者也难以把握。好在他们都送信,勾起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行文至此,突然想到了那些多年前曾与我有过书信往来的朋友。

猜你喜欢
邮递员信件书信
My Vacation
失窃的书信
打分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共 筑
邮递员考试
冬天的邮递员
有奖问答
有奖问答
两个邮递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