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漫画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形式,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大量日本漫画开始进入中国,日本漫画的汉译也随之发展起来。近年来中国漫画的发展十分迅速,中日间的漫画交流也将越来越密切。漫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包含了文字和图像两类信息,且两种信息常处于一种相互影响的状态下,因此翻译漫画的时候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而日语中的冷笑话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在日中翻译过程中也是一个难点。本文将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探究日本漫画中冷笑话的汉译特点。
功能翻译理论学派是当今颇具影响力的翻译学派之一。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转换,一种交际互动,一种以目的语功能为导向的跨文化活动[1]。其领军人物有莱斯、费米尔、霍斯-曼塔利和诺德等。其中诺德在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和费米尔的目的论基础上,将翻译方法分为“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文献型翻译有各种形式,侧重于原文本的各个方面,如逐行对照翻译、直译、语文学翻译和异化翻译。工具型翻译所产生的译文可以取得和原文相同的功能,包括了等效翻译、异效翻译和同效翻译。本文主要利用诺德的这一理论对日本漫画中冷笑话的汉译进行分析研究。
日本冷笑话即“駄洒落”,指的是一种利用同音异义词的俏皮话,因此一个冷笑话会有两个层次的意义,一个是原词的原意义,另一个是谐音词的延伸意义。一般情况下,漫画翻译会保留原图像,仅针对文字进行翻译。也就是说在翻译冷笑话的过程中,文字信息的翻译会被图像信息所制约,根据制约的程度,可以将漫画中的冷笑话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无制约型:即只含有文字信息的冷笑话,不涉及到图像中所包含的信息。(2)单层制约型:即冷笑话的原意义或延伸意义所指的主体出现在了图像中,被图像信息所限制。(3)双层制约型:即冷笑话的原意义与延伸意义所指的主体均出现在图像中并受到图像信息的制约。而根据诺德的理论,漫画的翻译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两种,即文献型与工具型。
如果一种文献型翻译按字面意思翻译后,另在脚注或术语表中增加必要的解释,以说明源语文化或源语的一些特性,我们称之为语文学翻译[2]。下面是漫画《名侦探柯南》中的例子:
(人物平次)咦?工藤?
(人物平次)九、九度,九度啦!
(页脚处)*日语中「工藤」音近「九度」。
如例子所示,在中文里“工藤”和“九度”的发音并不相近,而通过说明性的注释,可以让读者明白这是一个转移话题功能的冷笑话,间接地向读者传达了作者的目的。运用语文学翻译时可以将冷笑话的文字信息直译,然后通过注释间接地发挥其功能,因此适用于漫画中各种类型的冷笑话,是一种简便且适用性强的翻译方法。
工具型翻译是一种将翻译过程视为一种工具,以此用目标语来模仿源语为源语发送者和目的语接受者创造一个新交际活动的翻译方法。下面是《机器猫》中的例子:
(原文)おつむのよさにかけては、自信があるんだ。
(译文)我对自己的脑瓜儿心中有底,真好使。
这一场景中,涉及到一个叫做“地震鲶鱼”的道具,如果说出“地震”这个词就会在说话者脚下震动,而下一格就是说话人物剧烈震动的图像,由此可以判断这是一个单层制约型的冷笑话,原意义词“地震”是无法更改的。日语中“自信”和“地震”是同音词,日语读者会很容易看懂这个冷笑话,而如果将这句话直译成“我对自己聪明的脑瓜儿很有自信”,就会因为缺少地震相关联的词导致其与图像信息割裂,使读者陷入困惑。而译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采用了维持源语功能的等效翻译方法,将“地震”拆分为“地”和“震”两个单字,并分别翻译为谐音字“底”和“真”,而译文整体的意思与原文一致,同时也维持了源语的娱乐功能,达到了作者所希望的使读者会心一笑的目的。
在翻译漫画中的冷笑话时,工具型翻译与文献型翻译相比,形式更加灵活,表达更为直接,并且可以发挥和源语漫画文本中冷笑话几乎相同的功能。然而由于中文和日语上的差异,再加上图像的限制,工具型翻译虽然有以上优点,但并不能广泛适用。而文献型翻译则可以弥补这部分空白。因此两种翻译方法并没有优劣之分,译者需要在翻译冷笑话的过程中根据情况选择适合的翻译方法。
本文基于功能翻译理论,对漫画中的日文冷笑话的汉译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总结了漫画中冷笑话的类型及使用的翻译方法。在漫画翻译这一领域还有许多问题等待研究和改进,笔者将继续深入研究,以期对漫画这一文本类型的翻译方法做出些许贡献。
参考文献:
[1]贾文波.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J].上海翻译,2007(2):9.
[2][德]诺德.译有所为[M].张美芳,王克非,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