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
——张籍诗歌二首赏析

2018-11-15 05:47
长江丛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柴扉张籍渔家

刘 艳

张籍,字文昌,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以乐府见长,富有现实性,与与王建齐名,称“张王”,他的诗歌语言平淡,笔力雄健,韩愈在《病中赠张十八》中称其“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1]。今选张籍诗歌二首,试图对张诗歌的诗歌创作有所了解。

凉州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安史之乱以后,河西走廊及安西等地皆一直为吐蕃所占,而唐军无力收复。这样一来,自西汉开辟的丝绸古道被迫中断。张籍面对这一惨淡的局面,写了《凉州词》来揭示这一事实。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边事的感愤和收复失地的渴望。

诗的开头笼罩着一股低迷暗沉的气氛。“边城暮雨雁飞低”,早春的黑夜来临之际,在被吐蕃占领的西北边城,暮雨在淅淅沥沥地下着,而黑色的雁儿,在昏暗的天空中迎着黄昏的雨点来回低飞。诗中表现的的天是灰色的,下着暮雨,而作为精灵的雁儿,也表现的的毫无生气。本来是早春的场景,应该是清新明朗的。即使是春雨晚景,也应该是微雨雁飞,富有春天的浪漫气息。然而所有的场景给人的感觉是低沉的,预兆着边城的低迷黑暗。

“芦笋初生渐欲齐”,与第一句表现的低迷暗沉的气氛相反,此句表现的明朗刚健。刚长的芦笋,一派欣欣向荣的样子,初生的芦芽,你追我赶使劲抽芽往上长,呈现出无限的生命活力。此句表现的色彩鲜明,春气盎然,格调也明朗向上。与第一句对照,一阴一暗,一低迷暗沉,一明朗刚健,形成鲜明对比。开头两句的对照产生的效果是:在这春气盎然的季节里,那荒凉的边城,却是阴雨绵绵,雁儿低飞,一派阴冷低密,使人马上联想到边城所发生的事情。

“无数铃声遥过碛”,这是作者的假想,在他的想象中,西北的边城是多么美好的一副图画。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成群结队的骆驼,在缓缓地行走,无数清脆的铃声,在广阔的大漠中回荡的。一个“遥”,似乎是远处渺邈传来的铃声,勾起了作者遥远的遐想。这里诗人运用通感手法,把视觉、听觉都调动起来了,呈现在读者跟前的,不仅是一副优美的大漠图画,而且还是一曲美妙的驼铃乐曲。

“应驮白练到安西。”“安西”是西北边镇,是丝绸古道重镇,此时已被吐蕃占领。这句承接上句,作者发表议论,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在作者的假想中,那无数的驼队,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载运的是什么呢?在作者看来,应该是运载丝绸。然而这只是诗人的一种梦想,一种渴望。因为此时的丝绸古道由于吐蕃的侵占,已被迫中断了几十年,作者所怀念的是盛唐时丝绸古道的繁荣,怀念那时大唐帝国的强大。而此时作者面对现实,发出一声感慨,一声希望,寄托了诗人收复失地的理想。《诗境浅说续编》:“诗言凉州失陷已六十年矣,而诸将坐拥高牙,都忘敌忾。少陵诗‘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与文昌有同慨也。”[2]

此诗乃张籍的一首忧国伤边之作。全诗先用白描的手法,呈给读者一幅西北边塞美丽的图景。在具体的场境描写中,暮雨飞雁和芦笋初生形成明暗的不同层次,这是实写。最后作者在图景中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又是虚写。通过虚实结合,自然地发表了一番议论,强烈表达诗人对收复失地的渴望。

夜到渔家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张籍虽以乐府诗著名于世,但他在乐府诗之外,也不乏佳作,如《夜到渔家》,就是一首描写渔家生活的五律。诗的选题独特新奇,语言平易流畅。

开头两句交待渔家的住所情况:渔夫为了打鱼的方便,把简陋的住所安在江口,四周用柴扉围了起来,这时,正是春江涨潮的时候,一股春潮冲上岸来,直涌入柴扉里面。从以上可见,这是极其普通的一户渔家,为了捕鱼,临江而居,连潮水涌入柴扉也不顾,可见其生活之艰。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行客指诗人。天色已晚,诗人来到江边要投宿,在这简陋的渔家住所,看见柴门紧闭。诗人轻轻叩问柴门,却无人应答。原来那家的渔夫还没收网回家,只有春潮拍打着柴门往里涌。这里的“犹未归”与开头两句照应,表明普通渔家生活的辛苦。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诗人见渔家未归,便寻思另找去处,细细打量四周,看见到处是幽深的竹林,在竹林的中间,隐隐有一条村路通向远方。见此情形,诗人的心情很是复杂矛盾,想留下吧,渔人还是不见归来,想另觅村落投宿,可是离这太远。于是他观望江面,那打鱼的船是愈来愈少,诗人也愈来愈焦急。天渐渐晚了,月亮出来了,银色的月光洒在浩荡的江面上,江水显得格外明亮。这里的“月出”与“船稀”,表明天色已晚,而那渔家还在辛勤劳作,不见归来。黄叔灿《唐诗笺注》:“柴扉”“江口”,知是渔家,将欲投宿,又无主人。“竹深”一联,正是傍徨莫必之景。乃寻沙之岸,草衣风动,遥见人归,岂不欣起。写得意致飘萧,悠然韵远。[3]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传神之笔。就在诗人焦急徘徊的等待中,诗人的眼睛忽然一亮,只见那渔夫的一叶扁舟,正在急急寻沙岸泊船。那渔夫立在船上划船,打渔收获的喜

悦写在脸上,一阵春风吹来,吹起了他的草衣。看来是渔夫马上就要回来了,我也可以投宿入住了,诗人高兴极了,他的心情是兴高采烈的!最后一句“春风动草衣”,极其生动传神,把渔夫收获归来的喜悦之情和诗人兴高采烈的心情,通过和煦的春风吹动草衣表现出来,给人一种神采飞扬,生气盎然的感觉。

要之,张籍以乐府诗著名于世,他的诗歌多反映民生疾苦,但此诗的选题独特新奇,诗人借江边投宿的事件,描写了渔家生活风景。并且在写法上没有全部铺出叙写对象,而是以借江边几处风景为着眼点,展现了江南乡村渔家生活的夜景。

此诗的语言清新质朴,其中形容词用的很是是恰当,如“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中的“远”和“稀”,符合江边乡村夜景的实况,给人一种清新幽深的感觉。诗的语言平易流畅。“春风动草衣”可谓是传神之笔,不用奇特别致的语言,就生动流畅写出,可见作者的功力所在,难怪王安石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幸”。[4]

[1][唐]韩愈.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七)[M].钱仲联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63.

[2]陈伯海.唐诗汇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912.

[3][唐]张籍.张籍集系年校注[M].徐礼节,余怒诚,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167.

[4][宋]李壁,等.王荆公诗注补笺(卷四五)[M].成都:巴蜀书社,2002:867.

猜你喜欢
柴扉张籍渔家
渔家网事
西江月·晚归
在雨声中
渔家风情
秋思
秋 思
春山雨霁
渔家乐
秋思
推开柴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