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新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在人从孩童成长为成年人的过程中,其心理健康情况,对其工学习、工作、交流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健康的心理,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认知、意识及行为等多方面达到统一,并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保持旺盛的精力。然而,由于我国长期采取应试教育,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只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以及其在学校中的表现,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孩子的心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自身的成长。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校产生之前,家庭教育是培养人的主要场所。而在学校出现后,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理念逐渐淡化,社会中很多人将学校作为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场所。实际上,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家庭环境仍对孩子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家长不应将全部责任都放在学校的教育者身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不断增多,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只有将学校与家庭两方面进行有效的结合,共同努力,才能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青少年阶段主要是指孩子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这一阶段,该阶段的孩子也经常被称为青春期少年。实际上,青少年阶段主要分为少年阶段和青年阶段。少年阶段的孩子主要是指11岁到1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该阶段的孩子,其成长过程中自身处于半成熟、半感知的状态,心理矛盾也比较突出。而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其心理状态逐渐趋向成熟,也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及叛逆心理。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往往自我意识较强,不论在与人的沟通中,还是自己的行为方式上,都会具有一定自我的想法。同时,该阶段的孩子,也开始逐渐认识到人们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在与不同人接触后,会对其行为产生一定的思考。总之,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其成长过程中主要的重心是在发现自我、寻找自我、关心自我、肯定自我的道路上。从理论层面上将,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主要将“我”分为两个部分,即“客体我”和“主体我”。其中,“客体我”主要是孩子将自己放在社会中交往中,通过对他人的接触及学习,使自己获取觉得正确的观念,形成“客体我”;而“主体我”则主要是自我的认知,从自我成长的角度上考虑问题。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主要就是其对这两个自我的接纳和排斥过程。
孩子最初对外界的认识,都是通过家庭环境中的各项接触了解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来说,就像一所学校,而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家庭环境中接受的各项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将会具有联系性、稳定性及持久性等方面的特点。同时,在家庭环境中,家长有充分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的实际需求,了解孩子的身心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家长可以结合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选择孩子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是孩子在学校中、社会中接受教育所不能比拟的。同时,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可以充分的表现自我,表达自己的看法及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应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多做正确的事。并且,家长与孩子之间还有亲情的纽带,家长自身的行为,将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及感染力。而孩子的成长,一般都是通过在家庭环境下,模仿家长的行为产生的。总之,不论是家长有意的引导,还是家长无心的影响,家庭环境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一定的作用。
实际上,在青少年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每名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情况与性格特点都是不一样的。而对青少年来说,家庭环境对其成长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不同的家长,其教育方式也不相同,在此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对青少年来说,和谐的家庭环境,更有助于其养成健康的心理。下面,本文对和谐家庭环境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联性展开简单的论述。
在家长与子女的相处过程中,不应将自己一直放在高高在上的地位,从上向下地俯视孩子,应将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将孩子作为自己的朋友,建立起朋友关系,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许多家长存在望子成龙的心态,这种想法虽然是可以被理解的,但对孩子寄予过高的希望,往往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压力,最终物极必反,使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因此,在家长与孩子的接触中,应尊重孩子的思想,认真听取孩子的真实想法,并且积极正确地引导孩子,使其拥有成熟的认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应过分重视“教育”,而是应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不打骂、不责罚,将孩子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人”一样对待,使孩子真正体会到家长的用心,与家长做朋友,促进自身心理健康的养成。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正是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充满好奇,也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同时,这一阶段的孩子还会对身边大人的所作所为进行理解并模仿。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必须在一旁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孩子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家长应认真地对其讲述,使其理解,不要采取回避的态度,很多孩子是越回避、越好奇,而在缺乏正确的引导之下,孩子的认知可能出现偏差。因此,家长不要孩子一接触新鲜事物就感到担心,正确的引导更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养成。同时,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做到言行统一,不能对孩子有过多的要求,而自己却很多事情都不能做到。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榜样,应使自己成为一个好的楷模。
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虽然其对很多事物并不理解,但仍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应只是简单的将相关知识告诉孩子,而是应结合孩子的心理情况,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不简单化地对待孩子呢?其实,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接纳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不愿接受对于孩子心理教育的内容,对相关方面的宣讲,也是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这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教育。鉴于此,家长应改变这种思想,认真观察孩子的情况,比如孩子与老师、朋友、同学的沟通情况等,一旦发现孩子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应及时与孩子沟通,认真聆听孩子的想法,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2)正确对待孩子的变化。当孩子发生一定的变化时,家长不应大惊失色,应信任自己的孩子,将孩子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化,从孩子生活、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入手,认真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不要一有问题就去质问孩子。家长应使孩子对自己有信任感,正式孩子的疑问。(3)正确对待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应只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面,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从孩子的角度进行考虑。实际上,在家庭中,家长与孩子经常会由于思想上的差异,以及行为方式的不同,产生一定的冲突。这时,家长应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孩子的视角对待问题,保证与孩子的有效沟通。若家长在其他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一定不能将这种压力释放到孩子的身上,也不能拿其他家庭的孩子进行对比,应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并始终坚持正确的教育、沟通方式,使孩子能够从心底里了解并尊重自己。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身心成长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出现在孩子的视野中,并逐渐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互联网的普及对孩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孩子在接触了互联网后,在获取知识信息的同时,也会接触一些超出自己理解能力之外的事物,若缺乏家长从旁正确的引导,就会使孩子可能出现错误的理念,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因此,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行为,并与其建立正确的沟通关系,帮助子女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庄倩.基于家庭教育环境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新课程(下),2015,26(11):211~212.
[2]王海英.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J].东北师大学 报(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2012,14(06):210~213.
[3]田峰溶,李冬,张静,等.浅述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因素[J].社会心理科学,2012,27(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