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军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姜各庄镇姜各庄中心小学
学生喜欢做游戏,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喜欢体育的兴趣。有了游戏,上课过程当中,学生始终是带着愉悦的心情。我们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就要把教学和游戏有机的的结合。这样学生们就能够在上课中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集中自己的心念,能够唤起他们上体育课的热情。
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用现代思维去教学、避免机械化的教学。学生们一旦产生厌烦的情绪则很难扭转过来。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激发起他们对体育课的美好向往。让他们了解到体育课的价值和意义。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从而开阔他们的思维。
任何教育都是对思想品德的教育,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在游戏当中,让他们注意到集体意识,树立每一个人的责任心,在游戏过程中彼此互助。他们也能够认识到为了集体的荣誉不惜个人的付出,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的情操得以提升,也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均衡的培养。
学生虽然喜欢游戏,但是比较散漫。做游戏要注意,让学生们能够收敛情绪。也就是说,做游戏一定要强调自觉性。很多时候做游戏学生比较混乱,易忽略组织纪律。有的时候由于过于投入,结果却造成了混乱的场面。游戏是有了,但是也很难到达教学目的,这就是游戏过头。要让游戏和教学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收放适度。一方面让学生们对游戏感兴趣,一方面又让学生们有效的达到一定的实际收效。这就需要仔细的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在游戏中,要注意游戏规则。让游戏顺利展开的同时,严格遵守组织纪律。
曾经有学校在做体育课的时候,在游戏过程当中对学生造成了一些伤害。主要原因是由于忽略了安全性。这主要是教学者对安全事故不重视造成的。再推究其细节,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并且事先对学生没有灌输安全意识。由于事先忽略,造成组织不严密,出现了问题以后,往往场面混乱,不能够及时的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轻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严重的还给学生造成了伤害,对学校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深入的研究、探讨、总结更好的教学方式,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不断的完善教学工作。
学生是第一位的。让学生做为教学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打破传统的教学的方式,不能一味的灌输。要想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有切实的收获,一定要改变教学思路、把课堂的主动性交到学生手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让他们通过学习而获得成就感。鼓励学生参加这些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和教师与同学密切合作,避免枯燥的理论说教。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体育的兴趣,深入浅出的讲解理论,避免教学的枯燥感。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新知。
创新教学要想收到实效,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大刀阔斧的对小学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每一个老师都要深入思考,在细节上下功夫,推行新型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考虑每个学生的擅长,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严密结合教学内容,对网上优秀的教学方法进行下载,仔细揣摩研究,进行分类、整理。笔记心得、反复推敲,以便更好的进行教学。将优秀的教学内容和网络上的教学课件实现共享。让学生到共享平台,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学习观摩。多媒体技术五光十色,画面效果和音响效果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推动,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同时能够把体育项目的动作化难为易,能够反复的让学生进行学习,减轻教师教学负担,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愉快。
学习就是为了掌握新知,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引导他们学会提问。这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从而引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比如我们在进行赛跑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首先让学生自由选择组合,然后又按照老师的安排随意进行分组。结果根据自由选择的组合成绩和后者相比要优秀。教师让学生思考:那一组跑得更快?为什么?因为是自己选择的,那一组更为优秀的原因是学生都选择和自己关系好的同学,他们更能够齐心合力。教师随意分配的那组,在默契方面相形见绌。然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分析:只有我们热爱,请注意热爱这个词汇。我们热爱一项活动,喜欢一个朋友,那么我们就会投入更多的心思和力量,我们就会更主动的去付出。再比如模仿动物跳跃的动作。学生模仿各种各样的动物,有狮子老虎长颈鹿兔子袋鼠等等不一而足,这样让学生们乐此不疲热火朝天,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在赛跑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设置狼追羊的情景。狼追上羊可以活下去,因为它可以吃饱肚子;羊被狼追上,却是生命的重大课题,因为羊死定了,所以需要拼命的奔跑。这样创设了丰富的情景,学生们就容易进行愉悦的训练。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要让课堂轻松愉悦、生动活泼,要对学生起到全面培养的作用。努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1]孙士凯.关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29):185.
[2]林珠爱.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09):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