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让师生互动有效发生

2018-11-14 12:40顾可沁
考试周刊 2018年95期
关键词:互动师生数学

摘 要: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交往互动中实现的,没有互动,教育活动就不会发生。德国的交往教学论流派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不仅是发展学生的活动,而且是教学主体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双方相互倾听和言说,共享知识、经验、智慧和人生的意义、价值的过程。自小学数学实验课程实施以来,我结合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对比数学实验课堂,发现数学实验课堂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师生互动的数学课堂,它真正发挥了师生互动的作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师生;互动

一、 小学传统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在前,学生在后

“教师提问——学生陈述”是数学课堂中主要的师生互动形式,即“师→生”的互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由教师提问引发,问题繁、杂、小、碎,学生只需跟着教师的提问走,多数情况下学生只需“提供简单答案”,少见“解释理由”和“作逻辑证明或反例论证”。可以说,这样的互动纯粹是为了“牵引”而问、为了“教”而问。实际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读、说能够自己解决很多问题,也就是说很多内容教师习惯性地认为需要问、需要教,其实学生是能够自己学会的。这种“教师在前”的课堂,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 个别在前,整体在后

通过课堂观察分析发现,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时,不能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机会,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是:第一,性格开朗、活跃的学生;第二,数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据一些数学教师反映,考虑到教学上的方便、教学进度的顺利完成,他们更愿意选择成绩优秀的、性格活泼的学生作为互动对象。成绩优秀的学生容易配合教师进行成功的互动;而差生无论在互动的质量上还是在互动的速度上都要比优生逊色很多。另外课堂互动中教师更容易关注到举手的同学,而不举手的同学会被无形的忽视,但是举手的同学总是那些固定的学生,不举手的同学几乎没有机会与教师互动。

(三) 言语在前,情感在后

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往往是在言语中伴随情感互动的,如表情、眼神、动作、姿态等。情感的互动有时比言语更准确、恰当。同时,学生也能通过情感互动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使学生从“苦学”到“乐学”。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忽视非言语行为的作用,他们极少用非言语行为(微笑、竖大拇指、鼓掌等)来表扬、鼓励学生思考,并且许多教师选择站在讲台上或讲台周圍进行上课,很少在学生中间走动。讲台前的空间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站在讲台前讲课,会给学生带来压迫感、紧张感,这样会导致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无形中拉大,不利于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二、 小学数学实验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的特征

(一) 生生在左,师生在右

心理学家约翰逊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更强有力。”课堂上,学生交换彼此的思想,相互讨论、互相切磋,教师作为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善于合作的“良师益友”应该帮助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对数学活动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实验、验证与交流,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数学课堂互动,才能融洽、平等,学生才会有自己的思考与发现,有自己独特的收获与感悟。

在数学实验教学的课堂里,如果教师一直站在学生前面,帮学生搭建好实验的框架,也就失去了数学实验课的“探索味”。所以教师应该起到引导、鼓励、支持和保障作用。如在《钉子板上的多边形》实验中,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实验报告单,内容包括研究对象、方格纸、表格等,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填写,然后组内四位同学交换想法与做法,进行分析、汇总,最后选出小组代表将本组的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一人发一个苹果,结果是每人得到一个苹果;但一人说一种思考的方法,你将会得到更多的方法。这就是生生互动的魅力所在。

(二) 生成在左,预设在右

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这种生成的课堂带给教师更大的挑战,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上学生经常会有奇思妙想,或者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要想超越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敏锐地捕捉师生互动中擦出的火花,从而掀起教学中的小高潮,而这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教育机智,时时做好面对这些想法和疑惑的准备。

在数学实验课堂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说的话,要适时穿针引线,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描述不能直达题意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思考方法,引发生生互动,从而顺利达成实验目的。如《有趣的一笔画》实验中,学生填表观察数据并讨论能不能一笔画成与图形奇点与偶点的个数有什么关系时,教师预设学生能够得到猜想:能一笔画成的图形,奇点的个数只能是0个或2个,与偶点的个数无关。可是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表中数据有限,学生受到数据其他因素的干扰,较难得到教师预设的猜想。这时就需要教师敏锐地抓住学生在交流中的有效信息,步步引导,让学生向正确的方向迈进。

(三) 引导在左,实验在右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因此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因势利导,让学生有思考、检验、创新的过程。而包办、直入结果的教学,只能使学生学到僵硬的技能而缺乏探究创新的精神。

数学实验课堂则很好地把学习数学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课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从事学习活动,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但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小学生发现规律往往缺乏对数据背后本质原因的关注与理解,学生依葫芦画瓢、囫囵吞枣地给出数据结果,在探究规律中步履维艰,这时就需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学生感受到表面特征时,正是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有理有据思考问题的契机,让学生尝试问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给规律科学合理的解释,这既渗透了严谨的研究态度,同时也是数学思维方式、素养的提升过程。如《折角的游戏》实验中,教师有意准备不同规格的长方形纸,一些学生的长方形纸折出了30度角而一些学生的长方形纸折不出30度角,这时就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有的长方形纸能折出30度角,有的不能折出30度角呢?”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进一步实验探究:长方形纸片能不能折出30度角可能和什么有关。这里,正是因为教师抓住了学生的疑问,适时引导,才将实验探究向更深层次推进,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四) 尊重在左,信任在右

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是以平等和谐互学的课堂氛围为基础的,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同处于教学的参与者和实践者。要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就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能通过一系列自主活动,包括观察、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数据、推理、交流、运用等等,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感受数学的力量。教师则需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细心操作、适时质疑,经常发自内心的表扬与鼓励学生、蹲下身子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合作,并为他们竖起大拇指,真诚地送给学生“再想想看,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一定行”“你的想法真的太伟大了,坚持下去前程似锦”等许多鼓舞人心的话语。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充分的情感交流,学生因此变得自信、自立、自尊、自强,生命质量不断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是平等的主体,良好的师生互动不能仅仅体现在实验课堂中,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师更要重视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互动性、教育性、启发性的人际互动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作者简介:顾可沁,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互动师生数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麻辣师生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