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五导”训练

2018-11-14 13:20闫录基
考试周刊 2018年98期

摘 要:小学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礎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本人深刻体会到:注重“五导”训练,是加强学法指导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导读;导思;导疑;导作;导记

一、 导读——变“被动”为“主动”

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舞台”。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指导学生阅读应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提出学习要求,注意抓好三点。

(一) 课前通读。即在课前安排学生认真读课本中的例题,例题下面的“想”、算式、结语、注意点,仔细观察书中的插图,线段图等等。把不理解、难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初步读懂教科书的内容。

(二) 课中精读。即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预习中不懂、难理解的内容多读几遍,用心思考,把握书中要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并注意勾画关键词句,如“商不变性质”中的“同时”“相同的数”就是关键词,要求学生划下来。

(三) 课后串读。即在课后安排学生串联阅读某一章节内容,学会小结归纳学习要点,把所学知识与已学知识进行整理,理清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二、 导思——变“阻”为“通”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襁褓。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学生思维受阻或思维偏差时,教师应适时点拨,让学生拨开疑云,疏通思维障碍,以达到疑难顿解、思维顿开的目的。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应着力于两个“善于”。

(一) 善于精心设计问题。如在学生初步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后,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只看到三角形的一个角,能否判断它是哪种三角形?为什么?②只看到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角,能否肯定它是哪种三角形?为什么?③只看到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能否肯定它是哪种三角形?为什么?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通过独立思考、分析推理很快作出正确判断,获取了知识。

(二) 善于采用变式思考。如对于某一个问题,改变条件,结论将如何?从变中求活,从变中寻求方法,把思维训练落到实处。

三、 导疑——变“牵”为“悟”

“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设疑,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学;而且更要倡导学生质疑,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尽可能提供质疑的机会,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乐于质疑,从而在不断地质疑、释疑中悟出本质,明确概念,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一) 营造良好氛围,促使学生敢于质疑

宽松、民主、合作、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敢于质疑的前提。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增加情感投入,营造良好氛围,帮助学生消除依赖心理,促使学生敢问。

(二) 传授质疑方法,促使学生善于质疑

例: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时,课尾我诱导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提出疑问,很快就有两位学生分别提出:“计量较长的路程能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吗?”“计量较长的路程有没有合适的计量单位?”对于第一个问题,我立即做出了答复:因路程太长,用毫米、分米不好量。对于第二个问题,我告诉学生这正是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这一悬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 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于质疑

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以趣引疑,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乐于质疑。如教学“比例尺”时,我先挂出一张中国地图,请学生任意量出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我很快说出它们之间的实际路程,学生顿时生疑,纷纷提出问题:仅靠一张地图怎能求出实际路程?一定有什么奥秘吧?这时,我趁势引出“比例尺”这一概念,使学生以极大的兴趣投入新课的学习。

四、 导作——变“空”为“实”

皮亚杰说:“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指上的”。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剪、拼、摆、折、量,以动促学,动中释疑。指导操作要注意把握好三个时机:

(一) 课始操作,引入新知

在课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紧扣新知、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的学具操作内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一概念时,我就是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的方法,引入新知的。

(二) 课中操作,探求新知

在新授中,当教学到关键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显得尤为重要。如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操作准备好的三角形学具,直观感知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①三角形的底和高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②平行四边形是用几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③三角形的面积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④你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吧?学生一边操作一边答问,在直观感受中获得知识。

(三) 课末操作,巩固新知

在课末,教师指导学生做一些动手操作的练习,能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从而达到知识巩固的最佳效果。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建立表象后,我指导学生按照本教科书第169页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长方体,再量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五、 导记——变“难”为“易”

数学知识大多枯燥,语言抽象绕口,若死记硬背,既增加了难度,又不利于运用。由此可见,指导学生学会记忆的方法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 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记忆心态。如要有想记住的意图;要树立我能记住的信心;对记忆的对象要有兴趣;注意观察记忆对象等等。良好的心态是记忆的前提。

(二) 要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①对于一些数学概念,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不同的概念采取不同的方法,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几何计算公式可采用“形象记忆法”,让学生在理解公式推导过程的基础上再记忆;教学“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时可采用“对比记忆法”,让学生用对比法区分异同来记忆;②对于一些规律性很强的知识,我们可以挖掘规律,并把这些规律编成顺口溜、快板词、歌诀等帮助记忆。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加强学法指导,做到读、思、疑、作、记多方面的和谐统一,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

闫录基,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大滩镇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