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曾经播出了这样一支公益片,5岁的小主人公付浠诺笑着“讲述”自己的故事,卻看哭了亿万妈妈!小主人公3年前因发烧后用药不当,渐渐失去了听力,妈妈带着她跑遍了北京的大医院,希望能恢复听力。但是,不当用药的伤害是不可逆的,浠诺只能终身佩戴助听器或者植入人工耳蜗,才能勉强听到声音……
每个孩子的成长,几乎都倾注了家长的全部心血,然而,药品的使用、保管与处理等任何一个环节没做好,都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尤其是对婴幼儿,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曹立亚(药品安全合作联盟秘书长) 据数据显示,我国现有3500多个制剂品种,儿童专用的只有60种,所占比例不足2%。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中成药有203种,其中儿童专用药9种,注明儿童用法用量的22种;另外,90%以上的药品没有适宜儿童的专用剂型。因为没有儿童专用剂型,很多药品都需要用剪刀或手掰,把成人用的药片分成1/2、1/4甚至1/8,这不仅不卫生,也很难做到剂量准确。一些药品说明书中仅有“小儿慎用或酌减谨遵医嘱”等描述,根本没有明确标注儿童适应症和具体的用法用量,别说孩子家长,有时就是专业医生也拿不准,只能根据孩子的体重来估算。
元宝妈妈:前段时间流感太严重了,孩子班里超过一半的同学都生过病请过假,虽然孩子身体一直不错,但还是“中招儿”了。我带他去医院做了相关检查并开了药,喂药的时候却犯了难:遵照医嘱,我需要每次给孩子喂服成人剂量85%的药量。但小小的药片直径不超过1厘米,如何准确喂服85%,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实在是很难处理。为了给孩子精确喂药,我专门购置了一系列工具,有各种容量的量杯、精确到毫克的电子秤、一次性针管等等。
崔民彦(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 由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药品安全合作联盟与北京儿童医院共同发布的《儿童用药安全现状报告》显示:在儿童中毒事件中,药物中毒的占比趋势平稳微降,但占比仍保持在40%以上;其中,感冒药、精神药物和高血压药是儿童误服的前3类药物。报告中还显示,81.4%儿童药物中毒的原因为儿童自己误服,更可怕的是,99%的幼儿可以在两秒钟内打开普通药瓶。
目前我国采用儿童安全包装的药品极为少见,95%以上的药品包装不具备儿童保护功能,其安全提示一般只体现在简单的文字说明上,只有极个别的保健药品和儿童止咳类药剂等产品的瓶口有儿童安全设计。因此,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家里的药品一定要放得“高而远”,不要让孩子拿到;而从社会角度来说,儿童药品的安全包装格外重要。
王荃(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 我们曾经接诊了一个因发烧服用了超剂量药物导致肝衰的小朋友。按照体重服用1毫克剂量的药物即可,然而,家长却给了孩子服用了4至5毫克,导致了严重后果。每年都有超过300多例儿童,因药物误服和错服就诊治疗。其中,80%都是家长监护缺位导致的药物误服中毒,20%是剂量使用错误导致的错服中毒。只有详细了解说明书,才是保证安全用药的前提。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呼吁全社会动员起来,为了下一代的健康,为了未来一代,大家共同关心孩子的安全用药问题,预防孩子因为用药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儿童用药有自己的特点,绝不是成人的缩小版。比如孩子出现了发烧的情况,因为孩子的皮肤比较薄、比较嫩,如果以酒精涂抹退烧,用得太多的话,也会造成灼伤。孩子的肾脏功能不太好,用一些常规的药,有时候会造成血浆的药物浓度过高等。
聂学(北京华卫律师事务所律师) 由于儿童用药不管是新药研发、剂型改良、规格改小等,都存在投入大、产出低,投入和产出不匹配的问题,通俗地说,就是性价比不高,因此企业缺乏足够的动力研发儿童用药、改良剂型和改小规格。在此情况下,除了上述配合企业研发改良儿童用药的措施,还应当在法律法规上列儿童用药的研发者和生产者给予激励。
比如,考虑到新药研发耗资巨大,研发成功后有二十年的专利保护期。而为儿童研发的新药,在相同保护期限的情况下,销售量远远不如成人,那么,对于专门为儿童研发的新药或者是开展了儿童临床试验的新药,可以考虑延长这类药物的专利保护期,以让企业获得足够的动力研发儿童药物和进行儿童临床试验。
避免儿童药物中毒需确认
用药前,确认给予正确的药:仔细阅读说明书,对症使用药品,不给错药。
确认给予正确的使用者:仔细阅读说明书,不擅自将成人药给孩子服用;请祖辈给药时,写下剂量与用药时间。
用药时,确认给予正确的剂量:按医嘱或说明书给药,使用配置的剂量器。
确认给予正确的时间:按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时间间隔给药。
确认给予正确的使用方法:按医嘱或说明书口服或外用等。
此外,用药后还需确认药品已安全储存,即“高而远”。最后,对于药品处理,要确认儿童不能打开待处理药品的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