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琦 周欣萌
楼纳村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义龙试验区,村域面积约42.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5200多人口,其中布依族人口占72.4%。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省,楼纳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小山村,也曾是一个国家二级贫困山村。然而,在党中央和政府的关怀下,楼纳自2012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如今已发展成为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入选国家农业部“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名单”。
为建设楼纳田园综合体,打造“一村一品”乡村旅游目的地,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于2017年发起了“一村一大师”楼纳乡村振兴计划。首创“一村一大师”的集群设计模式,与当地政府联合邀请十余所高校及建筑师团队,对当地村落进行一对一的深度服务,从设计、艺术、文化、产业等不同层面实现乡村振兴。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无界景观工作室完成了其中楼纳村风景路的景观设计工作,以“风景路”串联楼纳“一村一大师”的18个自然村落,打造“最美布依族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活力动脉。
村寨路(6m)
楼纳村现状道路呈Y字型,总长17.6公里,宽约6米,为联系各村落的主要交通道路,道路两侧大多为基本农田。道路北部两个出入口与东峰林大道连接,中部在楼纳村中心大寨村交汇,南部则延伸至峰林深处,逐渐曲折蜿蜒。
设计师将风景路分为村寨路(道路穿过村落)、乡野路(道路两侧为农田、果林、山体等自然景致)、山间路(南部进山道路)3类。规划西入口、东入口、村寨门、楼纳河(楼纳村中心)4处核心景观节点,并结合现状条件,利用非基本农田用地,沿路设置多处二级景观节点和路边休憩节点,为游人开展健身、休闲、科普、观景等各类活动提供场所。
区别于交通功能优先的市政道路,楼纳风景路设计首先要因地制宜地展现风景特色。紧密结合现状条件,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及沿路优良景观界面,控制沿路建筑无序蔓延,引导村寨良性发展。对于东入口往南3.3公里的道路进行分幅、局部拓宽,对接在建的高速公路,分流过境与入村交通。此外,风景路网与绿道网水脉合一,承载复合功能。以Y字形路为主干,辐射周边,沟通村寨,亲近山水、田园,串联生产性农业景观、生活性人文景观、生态性自然景观,提高民生福祉。
风景路设计目标
村寨路(6m)典型剖面图
风景活化,共建共享,传承布依族农耕、手工艺、音乐、舞蹈等特色地域文化,传播健康生活理念。设计沿路户外活动场所,搭建休闲、交流、展示的平台。引导乡民自发营建,参与道路绿化美化,收获家乡归属感,让乡民的日常与节庆生活在路旁发生,让人们的自发行为成为活的风景;吸引游客驻足参与互动,并与设计师、艺术家、志愿者等多方共建户外自然教育场地,形成国内独一无二的楼纳植物标本库——“采花大道”。科学健身与旅游体验紧密结合,设计科学健身径结合沿线多功能健身场地、健身标识,提供科学指导。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沟通虚拟与现实,传播知识与理念,建立线上、线下的健身、科普基地。
村寨路,应用砖、石、瓦等当地标志性材料作为路面铺装
通过工程建设培养本地工匠、促进沿线旅游服务业发展打造授人以渔、启智创新的精准扶贫康庄大道
串联生产性农业景观、生活性人文景观、生态型自然景观穿行田园、村寨、峰林的风景画廊慢游径
特色村寨门区入口
布依原乡体验径
通过工程建设培养本地工匠,促进沿线旅游服务业发展。软、硬质景观元素均就地取材,控制建设投资,展现原乡风情;传承发扬当地的石刻、藤编技艺,创新性地应用于风景路建设;利用工程建设培养本地工匠,由设计师、艺术家介入指导,发展楼纳品牌的精品工匠队伍,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当地劳动力产业转化,匠人培养,富村富民。
楼纳是个好地方,绿水青山美风光。风景路作为楼纳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活力动脉,以道路景观设计为切入点,沟通生产、产业、服务、经营、生态、运行6大支撑体系,创新与传承并重,设计与策划并举,线上与线下同步,本地与外界交互激发。风景路设计致力于将场地转化为生产力,致力于展现楼纳风景特色、引导村寨良性发展、控制保护基本农田、促进多方共建共享,致力于推进楼纳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统筹建设。
设计师将以最谦逊的方式植入原始地态,以设计的力量推动村落复兴,激活乡村产业,助力脱贫攻坚,重建乡村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一条可借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