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遥望玛雅,寻回失落的文明

2018-11-14 03:23轮奂广东省博物馆深圳博物馆
收藏·拍卖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古蜀蜀国玛雅

文:轮奂 图:广东省博物馆 深圳博物馆

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其独特的眼睛造型给人神秘、深邃之感

每次在面对那些“失落”的远古文明时,总会想起高更的名作《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那是一种对古老记忆的怀想,也是一种当下反思。本次展场以失落文明为题,呈现“古蜀宝藏”与“玛雅文明”两场特展,对比之下,可以发现两者有趣的一种关联,前者可以让人看到华夏文明在远古时期萌生在另一地域的形态;而玛雅文明与华夏文明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它们都带着一种“原生态”,两者也因为地理上的封闭而发展为自成一体的文明,但也因此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壮大,以致“失落”,从而变得遥远而神秘。

1 古蜀宝藏—— 四川文物精品展

展期:2018 年 9 月30 日至11 月18 日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展厅以古“蜀”字作装饰,暗示古蜀人对眼睛的特殊情感。

130件一级文物,210件(套)古蜀宝藏,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古蜀国一段被淹没的历史。

光从展品的规格,就可以看出此次展览非同凡响。不错,该展由广东省博物馆与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局共同举办,云集了四川博物院、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四川省内多家博物馆,古蜀文明的文物精品悉数藏于这些博物馆中,所以此次堪称史上最强的古蜀珍宝大展,也是分散在各家博物馆的古蜀文物难得的一次聚首,且不少文物首次走出四川展出。而这次广州站的展出过后,将前往意大利展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批珍贵文物将暂别中国国土,要想一睹神秘的古蜀文物,此展不容错过。

何为古蜀文明?

还记得李白《蜀道难》那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吗?这次展览所指的“古蜀”正是李白遥想上古时期的古蜀国。正因为蜀道难于长青天,所以川蜀地区自古就因为地形险要而独自发展出与中原地区迥异的地域文明。所以这次展览的时空范围,可以这样理解:

1. 古蜀国从文明早期到最后被秦国吞并前的这段相对独立的历史;

2. 时间范围大致分三段,即从公元前18世纪初至公元前12世纪中叶、公元前12世纪中叶至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中叶至公元前2世纪中叶;

3. 与中原王朝相对应,就大致相当于从殷商时期到战国中期。

弄清了此次展览的时空范围,就更容易理解古蜀国的历史。此次展览在设计上就根据古蜀国的历史发展脉络而展开的。进入序厅后,一尊站立的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直逼眼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虽是复制品,但仍不减他的王者风范。青铜大立人来自于三星堆,是古蜀文明的典型象征之一。围绕他的身世,就足以引起观者的猜想,而其身后,正式引领观者走入古蜀国的历史,从早期的三星堆文化时期,依次到以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十二桥文化时期和青羊宫文化时期等,春秋战国时期船棺葬等古蜀文化遗存,按照时空顺序串联起来,直至蜀国被并入秦国,最终融入华夏。

展品隐藏着中原文明融入的线索

如果循着展厅的线索参观可以发现,中原文明的影子就像一条暗藏的线索,由弱到强,不断出现在古蜀国的文物中。

第一部分早期三星堆文化部分,青铜面具最为吸睛,青铜人物面具如 “纵目”“顺风耳”等夸张造型让人惊叹古蜀国的神秘,也正因为年代遥远,位置闭塞,中原文明尚未大规模影响川蜀地区,古蜀国文明呈现出如今让中外学者匪夷所思的面貌,产生了各种关于其起源的推断。 也让观众不禁思考,这些古蜀人从哪里来,又消失于哪里?文明失落的原因又是什么?

年代越近,古蜀国的青铜器在风格上就越接近中原,但始终结合自身特色

随着观展的深入,进入第二部分金山遗址部分,金沙遗址所在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原的西周时期。各种制作精巧的金器、玉器随之而来。制作精美的金器如小金面具、太阳神鸟金箔足见古蜀国精湛的金属加工工艺。尤其展出的多组玉器、玉璧、玉璋等文物已具备中原礼制与美学法则,同时又带有蜀国自身的艺术特色,比如古蜀文物常带有飞鸟的图案或形象,像一件古蜀国玉璋的顶端,仍然带有鸟形的雕刻。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古蜀国与中原文明的往来更为密切,这一部分青羊宫文化遗物是其中的亮点,它们或五五成组,或两两成对,展示了一个古蜀时代特有的青铜礼器组合,从墓葬规模和出土文物来看,足可彰显古蜀文明末期恢弘磅礴的王者之气,墓主应是一代蜀王。展览中重点呈现王之遗物,也是目前考古发现规格最高的古蜀遗珍,尤其其中一件鼎,已明显带有楚式风格,说明古蜀国与当时的楚国交往频繁、密切。

一双双迷人的眼睛

在此次展览上流连,眼睛也是一条有趣的线索,除了前文所述及的纵目大面具,三星堆铜人的眼睛没有瞳孔,神态朝下,大概代表了古蜀人对眼睛的一种特别感受。还有菱形铜眼形器、片状的铜眼形器等,甚至展厅背景墙反复出现的古“蜀”字,其起源也与眼睛有关,让人不禁联想到古埃及荷鲁斯之眼的图案,给人一种神秘而深邃之感。置身展厅,让人迷惑,到底是人在看物,还是物在看人,也许通过眼睛,也是今人与古人的一种对话通道。

嵌错水陆攻战纹铜壶

铜眼形器

小金面具

细致而多元的展陈手段

此次展览在展陈设计上细致而富有变化,并结合多媒体手段呈现。如背景色调由三星堆时期的米色系到金沙遗址部分的红色系,通过色彩的变化更好衬托不同材质的文物,也给予观众层层递进的观感。展品的解读也以图解、详细的文字进行解读,尤其是被称为四川博物院镇馆之宝的嵌错水陆攻战纹铜壶,精美而繁复的纹饰被多媒体手段放大,让观众可以在墙壁上对照文物详细品读上面的图案。此外,还有巴蜀图语的展示,也激发观众对古蜀国文字的思考与解读,毕竟,文明的失落与文字也有莫大的关系。

对于此次展览的定位,策展人表示,展览从策划到布置上务求通俗易懂,但又坚持学术的严谨性,因古蜀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同争议与观点,故在展品的解读上也仅点到即止,不作过多延伸解读,以保持一种学术上的相对“客观”,她要展示较为完整的古蜀国历史发展脉络,让观众可以一睹古蜀国文明的演变。策展人还表示,自己在策展时始终心怀崇敬的心态看待这些来自古蜀国的瑰宝,策展的过程也是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也希望观众能在观展的同时能同样有所收获。

2 自然的力量—— 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藏古代玛雅艺术品

展期: 2018 年8 月24 日至2018 年11 月25 日

地点: 深圳博物馆

展厅色调以绿色系为主,突出玛雅这一在热带兴起的人类文明

小件雕塑与陶器纹饰,使观展变得有趣

常听说玛雅的文明是华夏文明遗落在美洲的分支,两者在图腾崇拜、文字、历法等诸多方面有着惊人相似之处甚至雷同,而且这些共同之处往往只存在于二者中,不见于世界其他文明。而近期深圳博物馆与美国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合作引进的重量级展览,终于得以近距离观摩玛雅文明。

首次走出美国的玛雅文物

展览以“自然的力量”为题,展厅空间整体以清新的绿色为主色调,搭配以当地的实景照片,烘托这一来自于热带雨林的文明。

展览分“玛雅的宇宙”“天空、大地、水中和地下的超自然实体”“玛雅艺术和宗教中的动物”和“国王和王后的神圣仪式”等4部分。展览文物达200余件/(套),主要各类绘制精美的彩陶、造型生动的雕塑、精雕细琢的装饰品等,涵盖玛雅古典时期的文物,涵盖了玛雅文明的前古典期(公元前 2000-250 年)、古典期和后古典期(公元 900-1521 年),展示了古代玛雅人对宇宙的理解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这批展品也是首次在美国以外地区展出。

玛雅文明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地区,在欧洲人尚未达到美洲之前,已经独自发展了三千多年,因与欧亚大陆缺乏交流,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原生态样貌。至今难以想象,古代玛雅人如何在没有青铜、金属、大型牲畜、轮子的条件下创作出如此发达的文明,尤其在艺术领域的造诣,玛雅文明可谓独树一帜。所以此次展览,不妨以艺术感受,来透视玛雅文明,甚至探寻它与华夏文明的关联。

首先,展览中大量展出了玛雅文明各时期的陶器,陶瓷的纹饰大多绘有玛雅人信仰的神像和宇宙世界。这些纹饰体现着古玛雅人的精神信仰。据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介绍:“玛雅的陶器文化非常发达,有一些器物是筒状的,似乎造型比较单调,但是这里边描绘了大量跟雷电、跟风神,很多跟自然相关的一些题材的表现,而且它的表现非常具有神秘感,装饰性也非常强。在罐的上沿或者侧部往往都有玛雅文字,这种文字图像性很强,非常有趣。”展厅还将一些玛雅文字在墙上展示出来,对照中文,甚至可发现一些与汉字的相似之处。

而令人惊奇的是,在玛雅陶器的造型上还能感到与中国陶器的诸多惊人相似地方。猴形捉手三足陶罐、恰克和野猪纹四足陶罐等文物,隐约更感受到商代的陶器、青铜器的造型的影子。

小雕塑乍看之下,有种中国古代雕塑的错觉,夸张的造型,流畅的线条,让人不得不惊叹。

小件雕塑的华夏韵味

不仅陶器的造型,展览中的多件小雕塑尤为引人注目,也可以成为此次观展的重点和趣味所在,如抱婴儿的女子形陶哨,在女子的神态、轮廓线条上能感受到汉唐陶俑那种洗练、写意的东方风格。还有玉米女神像、男子形哨等,既能感受到玛雅与华夏风格的相似性,但又具有美洲的特色。毕竟,美洲文明在数千年的独自发展中形成自我特色,这也是属于它的原生态之美。

当然,对于玛雅文明与华夏文真实关系,我们还有待更多的发现与研究,对比玛雅文明,再反观自我,也许能更好理解自我。

猜你喜欢
古蜀蜀国玛雅
神秘的玛雅密码
—— 玛雅圣城
神秘的玛雅密码
神秘的玛雅密码
以学术研究为后盾的文学创作
从远古走来的神秘古蜀国
乐不思蜀
古蜀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古蜀国的宗教崇拜
探秘古蜀文明
精彩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