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世雄
(唐山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河北 唐山 063000)
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主要包括森林、湿地、草原、荒漠、海洋等生态系统类型,是指围绕一个或多个物种种群栖息(生活和生长)的自然环境,是大自然赋予动物最为宝贵的资源。目前,我国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严重,再加上乱采滥挖、林地流失以及环境污染等,野生动物保护面临较大困难。动物园是动物物种的重要保护基地,动物园动物引种是一项事关动物园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动物园引种动物新栖息环境的营建关系动物的生存质量,是动物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1~2]。
本研究旨在通过营建引种动物新栖息环境提高动物福利、改善动物生存环境,运用近自然、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充分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力进行生态规划、绿色营建,由于唐山动物园是《京津冀地区动物园几种关键生态技术研究》课题项目的承担单位且新引种动物较多、较有代表性,因此以唐山动物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典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为引种动物提供高质量新栖息环境进行分析研究。
唐山动物园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东湖生态郊野公园中北部,规划突出“生态与和谐”的主题,体现人、动物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根据规划范围内的现有地貌地形、水文土壤、动植物资源等,规划建成中国第一个在开采区经过生态改造建立起来的高水准、接近自然状态的生态动物园。主要引进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非洲狮Panthera leo等大型食肉动物,灰狼(狼)Canis lupus等中型食肉动物,长颈鹿Giraffa camelopardalis、骆驼Camelusspp.、梅花鹿Cervus nippon、马鹿Cervus elaphus、羊驼Lama pacos、狍子Capreolus pygargus等食草动物,棕熊Ursus arctos、长臂猿Nomascussp.等杂食动物,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大象Elephasspp.等珍稀动物等。
本研究以唐山动物园引入的长颈鹿、东北虎、松鼠猴Saimiri sciureus、丹顶鹤Grus japonensis4种动物为研究对象,这4种动物分别代表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鸟类动物。通过现场调查和文献检索[3~6],收集汇总了4种引种动物的原栖息地环境和新栖息地环境的资料,然后进行对比分析(表1)。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东北虎、长颈鹿、松鼠猴、丹顶鹤4种引种动物的新栖息环境都与原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的变化。各动物园积极营建原栖息地环境,但是受资金投入水平、规划设计水平、重视程度等影响,引种动物新栖息环境与原栖息地环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普遍存在着森林、草地等植被覆盖率低,植物种类配置少,面积狭小等问题,导致动物的隐藏、取食等自然行为少,自然化程度低。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决定会影响引种动物新栖息环境的营建水平,因此应与专业部门和全单位上下同心,形成统一、有效的体制[7~8]。
对长颈鹿、东北虎、松鼠猴、丹顶鹤引入后的应激源、应激时间和强度、繁殖死亡率、疾病情况等进行观察调查,分析栖息地环境与观察指标之间的关联(表2)。
东北虎、长颈鹿、松鼠猴、丹顶鹤4种引种动物受新栖息环境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但应激适应很快,基本上都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当地环境。就近引种动物适应环境能力较强,运输时间短、成本低,大大减少了应激反应;从较远地方引种动物适应环境能力较差,运输时间长、成本高,动物应激反应较强烈。受各种因素影响,主要是引入时间过短的原因,基本上都没有繁殖。死亡率不等,但是多数存在死亡率,死亡原因除了饲养等因素外,也与动物不太适应新栖息环境有一定关联。这应该引起动物保护界的注意,要重视改善、提高引种动物栖息环境质量。疾病情况不太严重,发现后通过治疗可以康复。4种引种动物大多精神状态良好,行为表现自然。动物保护界同行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多做些观察、试验等,通过生态大数据的汇总、利用,服务于动物园可持续发展[9~10]。
表1 4种引种动物栖息环境变化对比调查表
表2 4种引种动物对新栖息地适应情况观察表
动物园引种动物新栖息环境的营建是一项系统工作,直接关系到动物福利是否能得到保证,更关系到动物物种在动物园的保护质量。因此应坚持维护自然环境,降低人为景观环境比例,尤其是在满足动物健康和日常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尽量利用活植物、活或死的树木、石头、土等自然物营建自然环境,为引种动物营建可选择的、多元的、适宜生存的新栖息生态环境,营建动植物、动物与动物互利共生的生态格局,扩大动物种群,科学营建动物群落生态,构建健康生态系统,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新时代的要求。针对动物园引种动物新栖息环境的营建工作,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设高质量的引种动物栖息环境。
首先,对引种动物新栖息地进行评估分析,寻求与动物原生境、引种地之间的差距,有理有据地制定引种动物新栖息地营建方案,并经专家论证,之后再对营建方案科学合理地予以实施。引种动物新栖息地营建方案要因地制宜,要全面且重点突出,要体现生态理念,以建设和谐生态系统为切入点,以提高动物福利为出发点。
以植被生态为基础,增加生物多样性,营建最佳的生态系统,为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资源、适宜的繁殖地点以及躲避天敌和恶劣气候的保护条件等,营建适宜动物种群扩大、适宜提高动物生存质量的生态环境。增加动物园内景观生态连接度,构建连续、协调、统一的生态系统,在整体上构建异质生态空间,增加层次性,使斑块、生态廊道等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生态共同体,构建动物多维度生态空间[11~12]。
优化组合各种工程技术措施,高质量地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对动物新栖息地进行生态修复,采用物理、生物等生态修复手段并举,对于电子杀虫技术、土壤障碍电处理技术、等离子处理技术等物理技术和园林植物病虫害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生物防治技术要大力推广应用,为动物营建高质量新栖息地环境。充分考虑动物生理、生态需求,为动物新栖息地创造优良环境。动物园动物内舍应选用自然造型和材料,模拟野外自然环境营建。尤其要运用近自然手段和措施营建引种动物新栖息环境,模拟自然,接近自然,围绕动物福利的提高来实施各项生态技术,比如应用近自然的“丰容技术”“植物保护技术”等。规划设计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扰,通过规划足量绿地、绿量和适度观赏空间、动物充分休憩的空间等措施减少人为干扰,为动物提供高质量的生存环境。
动物园引种动物新栖息环境营建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动物园动物种群扩大,直接关系动物园可持续发展。今后,动物园应该以生态学和近自然理论为指导,对动物园实施生态规划,将引种动物新栖息地环境整体化,多措并举,为动物提供高质量的生存环境。协调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做法,在动物园新栖息地营建中坚持“以生态环保”为核心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适度商业化,构建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格局。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应将动物园引种动物新栖息环境的营建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实施生态考核,形成生态档案,制定高标准,打造高质量栖息地环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示范[13]。
注:本文中表1来源于饲养员调查及参考文献[3~6],表2来源于饲养员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