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与儿童生活

2018-11-14 21:52:57彭思思覃小丹广西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成人儿童游戏

■彭思思 覃小丹/广西师范大学

一、什么是儿童教育

“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1]通常我们所说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本文所定义的教育即是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文的儿童教育是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且认同刘晓东教授在《儿童教育新论》中指出儿童教育的本质是使儿童辩证地重演文化史以便使儿童逐步地占有人类文化,并使儿童在儿童期结束时达到与现代文化水平相对应的主体发育程度,即儿童教育就是把儿童养大成人,使他们全方位地适应成人生活,这种适应不仅是顺应,而且是同化和创造。[2]

二、什么是儿童生活

(一)生活与儿童生活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生活的解释有:(1)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2)进行各种活动;(3)生存;(4)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5)活儿(主要指工业、农业、手工业方面的)[3]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将生活定义为“生活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行动的自我更新的过程”,因为生活的延续只能通过经久的更新才能达到,所以生活便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4]由此看出生活与个体的生存发展紧密联系,不容分割。

儿童时期是人生必经的特殊时期,儿童生活即儿童时期的生活,就是儿童为了生存与发展进行的一切活动。生活包括儿童生活,儿童生活有着与生活同样的性质,同时又有着与生活不一致的特殊本质。

(二)儿童生活的本质

1、儿童生活的自然性

卢梭在《爱弥儿》中开篇就谈到“一切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落到人的手中,就全都变坏了。”[5]卢梭是“自然教育”的倡导者,他重视儿童生活的自然性,他提倡尊重自然、捍卫自然、培养自然人。在卢梭眼中,儿童就是自然人的代表,儿童生活是自然的体现。儿童的生活是自然的生活,刘晓东教授曾中指出儿童的生活不像成人那样可以追寻规律,所以不受规律束缚。他们的生活是听任自然的,所以合规律的,因而能够天真烂漫,自由自在。儿童的生活不像成人那样追求功利,然而率性而动,所以事事有收获,天天有长进。他们的生活不追求目的而又暗合了人生的大目的。[6]儿童生活的自然性是儿童生活的最本质特征,儿童只有生活在自然中才能尽情释放自己的天性,获得最适宜的发展。

2、儿童生活的游戏性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的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因为儿童是生活的主体,所以游戏亦是儿童生活的本质特征。虽说成人生活与儿童生活同样有着游戏的存在,但是成人的游戏仅仅是一种为了放松身心的娱乐活动,而儿童的游戏确是儿童的主要生活与工作,游戏是儿童的天然本性。儿童生活即是游戏的生活。儿童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是儿童自发的活动,所以,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生活在一个游戏的世界里,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是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7]儿童的生活体现着游戏性,游戏是儿童内在的表现,并不需要成人去教授就自然会的本质特征。

(三)儿童生活与成人生活

1、儿童生活与成人生活的联系

①儿童生活在成人所建立的世界

儿童从呱呱坠地起就与成人建立好的社会相接触,并开始在成人设定好的生活环境中生活。杜威指出,初生的孩子是那样不成熟,如果听任他们自行其是,没有别人指导和援助,他们甚至不能获得身体生存所必需的起码的能力。[8]因此儿童不能逃离成人而独立存在,儿童一出生无法选择的生活环境,由于儿童刚出生的未成熟性,儿童需要成人的照顾才能生存。儿童与成人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并相互影响着。儿童与成人生活在同一层面的环境之中,但却处于不同的文化系统中,侯莉敏教授指出成人生活更多的是体现文化,儿童生活则更多的体现自然,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是由儿童的生活联结起来的......儿童向成人提供最直接的自然,成人向儿童提供最成熟的文化,成人与儿童之间是需要互相学习的。[9]

②儿童是成人的未来

侯莉敏教授提过:“儿童是未来,成人是现实。因为成人给予儿童的文化只能是现实,是现在人类所能达到的最成熟的文化,儿童要把这些文化变为自己的东西,就是要把这些文化或者说成人的事情用儿童的方式演绎。……只有在儿童生活中才存在未来,没有儿童生活也就没有我们的未来。”[10]儿童期是儿童发展为成人所必需经过的特殊阶段,儿童从一出生起就就开始被成人所拥有的文化包围着,在学习成人的文化与经验中成长,在儿童生活中构造成人的未来。

2、儿童生活与成人生活的区别

①成人生活的功利性

侯莉敏教授在《儿童的生活与教育》中提到“生活对于成人来说,是一场搏斗、一种竞争”。[11]现实生活中,成人生活在一个充满着社会压力与约束的环境中,成人为了更好的生活与生存下去,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规则与竞争,与周围的人竞争职位或权利等。社会充满了竞争,生活节奏加快。出于对生活的现实压迫,成人不得不丢弃对自然的追求,取而代之是为了满足现实生活的需求而追求各种物质,具有极强的功利性。

②儿童生活的自然性

刘晓东教授提出“儿童是自然之子”的观点,认为儿童与大自然一样是淳朴的,儿童是大自然娇宠的孩子,儿童可以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可以如鱼得水。[12]儿童生来是自然的状态,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心让儿童自发地产生对自然的追求与探索,故儿童生活也是自然的体现。儿童的生活里没有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有的只是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所以儿童的生活更自然、更快乐。

三、儿童教育与儿童生活的关系

(一)教育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教育是随着人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所以毋庸置疑儿童的生活中必然包含教育,教育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成分。教育与儿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故想研究儿童的教育势必要关注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追寻教育的契机。

19世纪中期斯宾塞就提出“为我们完美生活作好准备,乃是教育所应完成的功能”[13],在斯宾塞眼中,教育即是生活的准备。存在主义教育家则认为教育所要寻找的是一个独特的个性化的生活模式,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教育者成为一个人,一个独特的人,从而能够过一种个性化的生活;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14]而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主要观点是“生活即教育”,即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教育必须作用于人的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从中西两方的观点可以看出,在关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的问题上,中西方有着相同的观点,即都把教育当做生活的一部分或者把教育当做生活。笔者认为,教育乃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儿童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才能发展成为成熟的人。故教育是儿童生活的过程,教育必须对儿童生活给予更多的关注,才能更好地引导儿童成长。

(二)教育内容取材于儿童生活

“凡有人类生存和文化形成的地方,势必有从事创造、传播和继承这种人类文化的教育职能存在”[15]其意思是教育是伴随着人的存在而存在的,人是生活的主体,同样人也是受教育的主体,所以教育的内容必然来源于生活。儿童教育也同样来源于儿童生活。生活中本来就是处处充满着问题,问题的解决必然需要依靠教育的支持。教育就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得生活得以更好的继续下去。儿童的生活中更是充盈着数不清的问题,儿童生活就是儿童教育最好的内容来源。我们应当善于着眼于儿童生活,善于从儿童生活中寻找问题,从而为儿童解决问题乃是教育需要做的。

(三)教育与儿童生活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1、儿童生活指引教育进行

“儿童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的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16]儿童的生活中到处是教育的影子,陶行知也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17]“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教育的真实存在。任何的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的点。在生活中我们要抓住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机会才能更好的关注孩子的发展”[18]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的契机,生活指引着教育的进行,所以教育应当取材于生活,让教育更加贴近儿童生活,教育才能更好的顺应儿童的发展。

2、教育推动儿童生活

生活引导着教育的发展,反过来教育也同样推动着儿童的生活,二者相互作用同时发生。教育能够推动儿童的生活,是因为教育能将人类经过长久生活的经验通过教育的方式传授给儿童,让儿童吸收前人的经验以免在生活中会迷失方向或者走偏方向。教育能够让儿童学习到更多的人类文化,从而能够丰富自己的生活,更好的认识他们的生活,提升他们的生活境界。我国教育学者郭元详指出“当教育作为一种与儿童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密切联系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其终极目的就是为了使儿童作为个体存在以合理的方式展开人生,体现人的生命和生活意义,获得人的幸福”。

总而言之,儿童教育与儿童生活的关系虽然中西方是从不同角度分析教育与儿童生活的关系,但都是以儿童生活为前提的,教育与儿童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教育必须以儿童生活为基本,着眼于儿童生活,还儿童真正的生活,让儿童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促进生活。

猜你喜欢
成人儿童游戏
成人不自在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
Un rite de passage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小学科学(2015年7期)2015-07-29 22:29:00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