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玲/梧州市城市建设技工学校
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的管理更为合理科学,更为高效,图书馆服务流程不断简化,服务质量和标准也不断提升,图书信息资源也更为丰富,能够满足各类读者阅读需求。为了适应数字化阅读环境的需求,图书馆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的改革创新,进行管理理念的改革创新,对图书馆服务的传统模式也带来一定的挑战。虽然传统的纸质图书仍是主要的知识承载方式,尤其是各类大学图书馆,更多的学生学习和研究还要依靠传统的图书。但一个更大发展趋势是电子阅览,希望通过手机活动电脑阅读更多的内容,希望在图书馆之外也能够更加灵活自由地阅读和学习。另外,网络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阅读资源和渠道,都在争夺读者,获取更多的流量。学校图书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唯有在积极推动数字化服务,提供更多更加便捷的图书浏览方式,才能更好地守住学生这个基本群体,进而更好地发挥价值和作用。建设好校园图书馆网站,将更多的图书资源网络化,供学生阅读,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服务,方便学生,服务学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学生对阅读的习惯和需求变化,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让传统的图书馆在新时代发挥焕发更新的容颜与活力。
引进图书资源是图书馆得以更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图书馆本身属性使然。学校图书馆每年都要大量购进新书,需要购买更多的数字化图书资源,与更多的学校图书或者社会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实现图书资源的多元化和新颖性。学校图书在丰富内容时需要立足本校办学特色,做好资源二次开发整合,尤其是能够凸显本校办学特色,体现图书资源的特色化。依照本校办学实际需要,更好地服务本校教学、科研、阅读等方面的需要,确保资源更有针对性,更具使用价值,能够在本校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效能,也是每一个高校建设数字资源的宗旨所在。不是所有的学校图书馆都最大限度地丰富数量和种类,在信息化网络时代背景下,更需要实现资源的个性化,凸显学校图书馆的个性。比如,建筑类学校图书馆就应该突出建筑的特性,学校办学有特色,图书馆也必须有特点,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特色办学、专业办学。建筑类学校能够针对专业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实际,引入更多的建筑有关的图书资源,让学生能够在本校图书馆找到更多有关建筑的图书或者链接,能够快速检索并确定自己需要的图书,能够获取更多更新的有关建筑的图书资源。这样,学生就会更愿意到本校图书馆介借阅图书,会在本校图书馆网站上停留更多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做好个性化资源引进的同时,坚持实现资源的二次开发,对本校资源进行更多的整合与开发,针对本校办学需要,对相应的资源进行分类,让学生到图书馆借阅时能够根据专业需要找到更多有关联的图书资源,便于学生系统化阅读,对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优化结构,服务学生阅读。对网络资源进行链接整合,针对建筑类学校学习实际,应用大数据技术,将与本校学生专业发展相符合的图书资源链接整合,并做好智能化分析推荐,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研究。
信息化化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应用越来越广泛,AI技术在我国得到了更多重视,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发展,实现各种服务质量的大幅度提升,让消费者得到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学校是知识学习和技术研究的主要基地,也是新事物、新技术应用实验更好地场所,更是推动各种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保障。学校图书馆本身就代表着知识的聚集和创新,在做好各种图书资源聚集和信息化、网络化呈现的同时,对现有的图书管理进行智能化升级,提升图书管理质量和效率,减轻图书管理人员的体力劳动,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也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价值。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针对性服务,从社会发展需求考虑,提供更多的针对性资源链接。建设图书云管理,实现图书管理的现代化,确保学校图书馆能够成为新图书资源的聚集地,也成为新技术应用的创新场,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来升级学校图书管理。图书馆在做好硬件服务的同时,注重软环境建设,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提供更多的服务,图书馆的一个核心功能是服务,在分享经济和服务经济发展的今天,服务更多企业和单位得以更好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务,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才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学校图书馆需要结合学生需要,提供更多的人性化服务,让每个学生和教师能够得到全面、贴切的服务,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依靠超强的服务理念,坚持图书馆的人文性,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研究。
总之,图书馆是知识的储备库,是人类文化的聚集地,更是学习知识、传播文明的主要阵地。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和信息资源容量是图书馆发挥价值作用的基础前提,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则是其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