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伟/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互联网和全球贸易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跨境电商行业日益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加入到电商的行列,使市场对跨境电商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而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育上多数将目标放在为涉外企事业单位输送高素质文职人员上,不难发现,现阶段的培养倾向较为广泛,学生毕业后的从业导向也不够清晰,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实训职位达不到专业要求。跨境电商的飞快崛起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长效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对这个专业的学生而言,拥有扎扎实实的英文听说读写译技能是最为基础性的要求,尤其是需要和世界范围的跨境电商交流来说更是如此。近年来,跨境电商日愈变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发展趋势,其订单呈现出种类多元化、批量小规模的特征,需要同客户维持高频次的联系和沟通。因而,各高职院校在跨境电商方向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中仍然需要确保充足的英语基础课程学时,注重英语各项技能的强化[1]。此外,要想培养出全面、高素质的跨境电商人才还必须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对外贸易的各个程序及相应的规范平台运营标准,具备优良的营销策划技能,数据分析能力,懂运营、会运营,了解他国基本的风俗文化习惯,同时还应具备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职业综合素质方面的能力。
课程的规划和设计是专业建设的重心部分,同时也是一项体系化的长期工程,不可能一挥即至,应当要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对各岗位责任细致剖析的前提下,以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进行相关的课程设置,同时持续对其施以优化和革新。课程的规设囊括专业性的理论课程、行业中心课程及相应的延伸课程,具体来说,主要涵盖以下三方面内容:
这一课程把基础性的英文知识同跨境电商的具体操作结合融入一门课程内,也就是跨境电商背景下英语的运用,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交流策略、熟练应用经常使用的英语函电单词、语句,可以及时对客户的问询、投诉给以准确的英文答复,准确给出英文产品介绍、接收境外订单、撰写回复等等[2]。
跨境电商的网络营销具备鲜明的特征,网络科技的进步和普及突破了固有地域及时间的约束,商品的流通成为世界范畴内的角逐,客户借助网络便可直接下单购物,因而必须要随时掌握店铺的销售数量和库存情况,以便及时更改营销方式[2]。
这一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使学生经由课程的研习认知并掌握同跨境电商紧密关联的法规政策、平台运行准则、运行程序的操作方式,比如商品的上架与公布要领,各大快递公司的特征、单价、速度,订单的操作等等。
作为一类全新兴起的行业,关于跨境电商领域教材资源的构建工作还远远不够完善,加之教材的撰写、编排通常不能紧跟上行业发展的最新态势,因而立足于具体业务程序上的系列教材的研发是极为关键的。采取以工作程序为主引导的课程设置模式,架构固化理论同灵活实践于一体的课程系统及授课方案,依据专业、学科、素材三方面主要框架来进行教学素材信息库的构建工作[3]。教材的规设应当针对各电商平台业务的剖析和整合,运用任务驱动及项目讲授的方式来撰写、布置具体的授课内容,将工作任务视作主线,划分为多个不同的项目,创设一种模拟性的跨境商务工作情境,系列教材应当将四点结合作为编写准则:一是理论同实践教学的巧妙结合,二是课上研习同信息资料库利用的有效结合,三是传统纸质教资同网络教资的补充结合,四是自主研习同教学素材的有机结合。
同社会各界密切联系,依靠公众的力量协助院校培育专业性的跨境电商人才,强化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对于规模不大的中小型企业而言,开展跨境电商相关业务的准入要求不高,借助一些跨境电商通道便能构建起直面境外客户的国际营销通道,如此一则大量缩减了所需的交易投入,提升运营时效性,二则还能开发出大量的客户资源,据相关统计证实,现阶段每年约有百分之九十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于各种跨境电商平台上进行信息注册[2]。由此可见,院校在创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应当同中小企业展开协作,致力于谋求协同进步的最优方式,于校园内通过相应的实训程序和软件由专门的实训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认知跨境商务的运转次序,掌握平台的操纵方法,亦或是同企业展开项目性的协作,组建院校电商项目小组,为学生供以丰富的实训创业练习空间,院校方面主要负责搭建场所、陈列架、器具设备,建立由指导教师加学生的经营销售小组,协作企业则主要负责货物的供应,销售小组主要的任务便是将这些产品大量卖出去(可以获得一定的销售分红),进行跨境性的网上销售[2]。此种校企协作方式将实体贩卖同共享经济结合在一起,可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新型商业形式的强效优势所在,强化自身的商业观念,还可以于实践中学到各式各样的营销策略及销售妙招,并经由实践内化吸纳,提高营销技能,不失为一项一举多得的良策。
跨境电商业务在国内的发展时间商短,是近年才崛起的产业,现阶段国内各高职院校配备的师资人员中于跨境电商领域专项知识能够触类旁通的教师少之又少,精通电商平台运营的更是寥寥无几,要想实现商务英语这一专业的有效升级则一定要深化专项师资人员的培育工作[2]。具体而言,培育方式大体归纳为以下几种:其一定期聘邀一些行业内业务技能强、实战阅历充足的专家、学者、从业人员来学校开讲座、办论坛,同院校教师及学生就实践方面遇到的难题进行深入的沟通和探讨,提升实践技能;其二,强化于学科教师的管培力度,积极给教师提供一系列培训学习及实践演练的空间和契机,比如说可以定期选派一些教师去各对外贸易企业挂职培训,于真实的贸易往来中强化自身的操作能力,而不再局限于秀而不实的言语教学;其三,邀约一些企业的业务主干人员来院校指导,用其丰富的实践阅历及灵活的经销实例给予师生正确的引导。
评价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因而,如何运用好科学的评价尤为重要,激励式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注意多给以他们肯定、鼓励、关心和爱护,学生可以从教师关切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扬的话语中感受到关怀和鼓舞,并在这些善意的主动中树立努力学习、实践的信心。为此,教师必须具备一颗善于发掘学生进步之处的慧眼,采取多一些夸奖和勉励,少一些批评和责备的方式,引导他们走向自信,体验学习的快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引导多方参与,评价的主体必须是多方面的,除了要做好教师的评价,还要重视家长的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其次,学生是一切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要注意强化他们的自我观念、竞争精神和参与意识,一方面要以学生为评价主体,同时整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实习企业给与的评价,并用反馈的结果进一步推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另一方面,还要强调整体评价的重要性,评价不能脱离于教学和学习活动,要同教师的引导及学生的学习密切联系。商务英语这一专业除了基本的校园中的教学活动,也包含大量的校外企业的实践学习活动,运用多层面的评价模式,摒弃以往固化的考评模式更有利于权衡学生真实的学习成效。
总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要紧跟市场经济的步伐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合跨境电商行业的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