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华/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完善思政教育方法、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质量,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品质,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在规划教育事业工作的时候,必须做好学生个体的针对性思政教育,这是改善高校教育工作水平的基础。比如,为了促使学生在毕业后的应聘岗位中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培养科学思想观念,提高学生对所有事物的认知水平,这必须依赖思政教学才能完成。
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很多西方思想进入中国后,对青年大学生造成了一定冲击与负面影响。如果不对负面影响进行控制,必然会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误入歧途。比如,很多学生看待事物的方法过于片面,认为金钱就是一切。因此,高校要在教育教学中贯穿思政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正视各类思想观念及文化,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为学生的成长指引一条正确的道路。
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实际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完全吻合。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中,核心方向是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以达到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目的。在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主人翁,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对于社会主义的巩固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刻意义。[1]
为了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有序性与有效性,首先,应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尊重。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团队要根据学生的主体意识及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做好教学引导与启发工作,如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关问题或知识,当学生在学习与实践时遇到难题后,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还要为学生树立清晰的学习目标。
在多轮新课改的影响下,高校思政教育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需求。因此,高校必须主动的、有针对性的引入或更新思想理念。比如,思政教育在高校中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在填鸭式课堂学习中,学生只能一昧的接受知识,没有自主学习时间,所以逐渐丧失了学习与思考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现状,合理引入与社会现状发展相符的教学情境、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感。如教师可以考虑定期组织辩论活动,保证学生在课上可以同步多思考、多口语表达,令教师能够及时窥探到他们遗留的不同形式问题并快速加以解决,保证最终切实改善这类群体的综合素养。[2]
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师资水平,打造优秀的思政教育师资团队,才能更加接近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应该具备“一心一意给学生提供优质学习服务”的观念,要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展开交流、沟通;同时,高校要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帮助教师不断的优化教学思想及方法,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同时,教师应大胆的引进并运用全新的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等。教学中还应该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对思政要点进行解析,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思政知识,促使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高校思政教育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开展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为了保证教师在思政教学中能够顺利的开展、组织教学工作与教学活动,打造人性化的课程评价系统就成为了关键。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课程评价系统主要根据学生专业论文或考试成绩进行评判,形式单一、缺乏师生互动,无法有效检验学生的知识运用及实践能力。因此,在创新教学中,除了要继续保持考试与论文机制外,还应该添加随堂测试、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实践评分等内容。从而,才能提高课程评价的全面性、调动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兴趣。
另外,除了坚持传统的“教师评价学生”方法外,还应该增加生生互评、师生互评模式,实现教学评价模式多样化,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提高其对思政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3]
高校只有不断的完善思政教育的科学做法,才能改善思政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综合素质,才能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