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捐赠行为的法律性质分析及阐释

2018-11-14 17:48
长江丛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捐赠人受益人实物

中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委党校

一、公益捐赠行为的法律性质

公益捐赠行为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非法人组织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或资助社会个体成员而捐赠资金、实物,并与受赠主体自愿成立和履行合同的行为。在我国现行《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对公益捐赠行为的受赠人确认为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事业单位,这使得受赠人的界定范围过于狭窄。社会公益捐赠是公益捐赠行为的一部分,相比较而言,公益捐赠行为的范畴更大,其法律性质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实质是附义务的赠与行为

公益捐赠行为属于特殊捐赠行为,符合赠与行为的特征,其行为主体包括捐赠人和受赠人。捐赠人必须是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非法人组织,而受赠人必须是公益事业团体或代表受资助不特定人利益的临时机构,如中华慈善总会、临时赈灾机构、希望工程等。受赠人在接受捐赠人的捐赠实物或资金之后,必须履行特定的义务实现捐赠人的初衷。同时,在履行义务的过程中还要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管理。由此可见,公益捐赠行为实质上是一种附义务的赠与行为,受赠人既要按照公益捐赠人的初衷履行公益捐赠的义务,又要将捐赠的资金或实物用于社会不特定人,进而完成完整的公益捐赠行为。

(二)公益捐赠合同是诺成合同

我国合同法将赠与合同定性为诺成合同,即双方当事人在自愿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合同即为生效。由于公益捐赠行为符合赠与行为的一般特征,所以公益捐赠合同也应当认定为诺成合同。在合同法中,对公益捐赠合同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如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受赠人可以要求赠与人交付已约定的赠与财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赠与人的撤销权。同时,在合同法中,还明确规定了赠与人可依法撤回赠与行为的具体条件,有利于维护赠与人与受赠人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结合前述公益捐赠行为的定义,可认定公益捐赠合同从属于诺成合同。

二、公益捐赠的法律效力

(一)对捐赠人的法律效力

在公益捐赠合同生效后,捐赠人享有以下权利和义务:一是捐赠人必须履行给付义务,按照约定的事项将财产捐赠给受赠人,并办理财产转移登记手续。若捐赠人故意不履行义务,则需要向受赠人赔偿相关损失,最高赔偿额度不超过合同约定的额度;二是在公益捐赠行为中,捐赠人有权利请求受赠人实现捐赠目的,并且有权利请求主管机关监督管理受赠人履行义务;三是捐赠人享有依法拒绝履行合同的权利,但是不享有请求返还已捐赠实物或资金的权利,以维护受赠人的合法权益;四是由于公益捐赠的违约行为可能会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程度影响,所以捐赠人必须承担债务不履行责任。捐赠人无故撤销合同,或者故意拖延合同义务的履行,则应当承担补偿性的赔偿责任;五是捐赠人虽然不承担捐赠实物瑕疵担保义务,但是若因故意不告知受赠人实情而造成受赠人或受益人人身或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对受赠人的法律效力

在公益捐赠合同生效后,受赠人享有以下权利和义务:一是受赠人可要求捐赠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地点交付捐赠标的。若捐赠人故意不履行合同义务,则捐赠人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二是受赠人可要求捐赠人赔偿因不履行义务而造成的财产损失,维护捐赠人在无偿性合同中的利益;三是受赠人必须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实现捐赠实物或资金的最大化公益效果;四是受赠人要履行妥善管理捐赠标的物的义务,实现标的物保值增值,避免造成标的物价值损失。

(三)对受益人的法律效力

在公益捐赠合同生效后,受益人享有以下权利和义务:一是受益人可以默示接受或拒绝捐赠,但是不可以在未经捐赠人和受赠人同意的情况下将受益权转让给他人;二是受益人是公益捐赠行为的最终受益人,为保证公益捐赠目的的实现,受益人有权请求主管机关监督受赠人履行义务;三是在公益捐赠行为中,若捐赠人不履行债务责任,则受益人可直接或间接地向捐赠人提出损失赔偿请求。若捐赠人捐赠的实物为购买他人产品,且产品出现瑕疵造成受益人财产或人身损害,受益人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销售者赔偿损失。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必须加快公益捐赠法律制度建设,明确公益捐赠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为维护公益捐赠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要进一步明确公益捐赠行为的法律性质和法律效力,将公益捐赠行为定性为附义务的赠与行为,要求捐赠人、受赠人和受益人依法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公益捐赠行为合法合规,受到法律体系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曹红冰.公司公益捐赠的性质和法律规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2):101~102.

[2]刘芸.我国公司公益捐赠法律制度探析[D].贵阳:贵州大学,2016.

[3]黄黎玲.社会公益捐赠的法律属性分析[J].福建法学,2014(12):47~48.

猜你喜欢
捐赠人受益人实物
“诺而不捐”怎么办
可转让信用证下第二受益人面临的风险及规避
浅论加强实物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转让信用证项下受益人比例剖析
班主任进行实物分析的实践路径
向“计划捐赠人”致谢
重视捐赠者的权利
UCP600框架下可转让信用证各方风险分析
受益人缺失保险金如何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