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一直以来思政教育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规范思想道德,认识自我的一门比较重要的公共必修科目。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们在面对各项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诱惑,这其中就包含了大学生的择业,目前对于大学生的择业观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譬如盲目自信,对于择业经常“眼高手低”渴望高薪的同时对自身能力又缺乏了解,甚至导致上当受骗的不在少数;又如过于自卑,畏首畏尾不相信自身的能力而错失好的工作机会,归根结底这都是大学生对自身的认知程度的薄弱,因此笔者建议将大学生择业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一个重点,树立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自我认知程度,从而能在工作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大学生步入大学生活后,远离父母,独自一人学习,交友,生活,这个时间段对于初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来说,知识层面,社会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建立,这时候就需要思政教育跟上学生的思想发展步伐,逐步培养大学生对自我,对社会的认知程度。
除此之外,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就业改革逐步优化,实际上对于高校学生不失为一种机遇和挑战,但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毕业的待就业生也在逐年增加,这就形成了眼下高校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当中产生了不少困难。也同时需要大学思政教育当中加重择业教育的比重,让大学生充分的认知自我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薪资,高职位,应该根据自身的能力找到适合自身发展和自己感兴趣的工作,避免各种职业诱惑,减少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被不法分子利用上当受骗。
情绪上来讲,大学生在面临毕业进入社会前多少都会感到焦虑,抑郁,压抑等不安情绪,毕竟四年相对安逸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学生们要开始准备步入社会选择就业,因此不安地因素难免会出现在每一个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心中。
自我认知上,不少大学生直到毕业对自我的认知仍然不够完善,例如过分自卑,很多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在择业当中不断否定自身,一两次的碰壁让他们更加自卑,形成恶性循环;又如过分自信而变成自傲,多见于知名大学的毕业生和成绩较好的学生当中,这些毕业生认为自己学历好,资质优秀,对工作往往是追求高薪水,高职位,对于基层工作充满不屑,处处碰壁后开始迷失方向,甚至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以高薪资诱惑最终上当受骗。
此外,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进入社会,人际交往的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不懂得与人沟通,缺少团队意识,这也使得大学生在就业中渐渐开始自卑,对自身能力开始产生怀疑,造成大学生工作不稳定和频繁跳槽,渐渐对工作失去信心的情况。
从以上情况看来,将择业教育作为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点是很有必要的。
择业教育中应该引导大学生了解自我,从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人际交往,甚至身高体重,外貌气质等各个方面充分认识自己,对于长处应该如何发扬和放大;正视自身不足,没有一个人是生来就十全十美的,择业教育中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分析社会,分析就业市场结合自身优劣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很多挫折、坎坷以及各种竞争与压力,这时候就要求在进行择业教育时,对大学生的择业心境进行调解,教导他们如何在各种工作环境下调整心态,平心静气的面对挫折,解决困难,进行良性竞争不惧挑战。
择业教育应提醒学生避免盲目自信及过分自卑,踏实根据自身爱好、能力优势特长和专业知识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择业中应更多考虑“我能做”而非“我想做”,大学生初入社会,在经验和经历上存在极大欠缺,万不可过分追求高薪水,高职位,放平心态,是金子早晚会发光,只要全力以赴,时机一到必然会平步青云,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在大学生步入工作环境中应该具备的一些良好的工作习惯,也应是大学生择业教育当中的重要环节。守时,诚信,沟通,互助这些都是就业当中应培养的良好习惯,也是对于即将面临择业的大学生应该去学习和了解的前提基础。
思政教育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中一门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课程,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不断深化改革和大学的不停发展与扩招,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要充分引导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了解自身优势,正视自己的不足,直面挫折,良性竞争。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乐观向上的就业观。因此,加重思政教育当中的大学生择业教育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赵放辉.择业教育应是当前大学思政教育的重点[J].教育与职业,2014(19):75.
[2]赵天慈.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引导调试作用[J].成才之路,201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