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网络慈善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8-11-14 19:43■/
长江丛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慈善信息

■/

郑州大学

一、网络慈善的理论认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于2016年9月1日正式施行。《慈善法》第一章的第三条就指出《慈善法》所称的慈善活动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下列公益活动:(1)扶贫、济困;(2)扶老、救孤、恤病、助残;(3)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业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4)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5)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6)其他公益活动。由此可见,慈善的概念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化,我们在清晰地认识“慈善”的同时,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慈善”的未来。

随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网络慈善已然深入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人们参与慈善事业的便捷渠道和重要载体。目前,网络慈善的研究还未成体系,对于网络慈善的概念也没有形成准确统一的论述。学者张国良认为网络慈善,即在线慈善,是指一些慈善团体或准团体利用因特网及其相关技术进行非营利性的筹款、组织志愿者服务及慈善宣传等活动的总称,

其主要对象是普通的网民。[1]学者梁伟琪则认为网络慈善是一个虚拟的组织,以志愿的精神,通过网络社会和现实世界的互动,推动面向公众,具有实践性的公民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投入参与慈善工作。[2]通过以上对网络慈善概念的论述,笔者认为所谓网络慈善,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借助网络技术开展线上和线下的慈善活动,从而传递现代慈善理念,实现慈善价值,弘扬慈善精神的一种新型慈善模式。

二、我国网络慈善发展的困境

(一)部分非法的网络慈善募捐活动屡禁不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规定,只有慈善组织取得了公开募捐资格,才可以开展公开募捐活动,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和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开展公开募捐,募得款物也要由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管理。因此,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网络平台以及个人发起的慈善募捐活动都是非法行为。法律不禁止个人求助,但是对于那些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募捐,募捐所得善款皆流入个人银行账户的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而实际情况是好多群众并没有相关法律意识,常常在慈善宣传的煽动下参与募捐,最终善款去向不明,成为网络募捐诈骗的受害者,慈善热情大受打击。

(二)网络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

所谓公信力,就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慈善组织获取公众信任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慈善组织行为能力的积淀,体现了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在公众中的信任度和影响力。[3]在网络慈善的发展中,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强弱,直接决定了该慈善组织的命运走向。目前,我国网络慈善组织成千上万,发展水平也是参差不齐,随着“郭美美事件”的发酵,网络诈骗事件的层出不穷,再加上网络慈善组织本身的管理漏洞以及缺乏监管,导致很多网络慈善组织都因缺乏公信力而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

(三)网络慈善平台发布的信息质量不高

在调查实践中发现,大多数网络慈善平台发布的日常慈善信息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传递信息浅层化、募捐信息不透明、供需信息不对称。逐一进行说明,传递信息浅层化主要是指很多平台发布的信息都只是就事论事、惯于叙述,并没有深入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因与内涵,理性不足而煽动有余,后续的实时追踪报道更是缺乏;其次,网络慈善的募捐信息不透明,这是很多平台的通病和死穴,由于网络慈善平台的运营商在财务管理上的弱化,导致利益相关者不能在网站上查询到善款和物资的收支、流向、使用效果等明细;最后,供需信息不对称是由于慈善活动的开展受到时间、空间以及人员配置多方面的限制,导致慈善资源分布不均衡、信息匹配难度大,比如有些地区得到的资助力度很大甚至过剩,而另一些更加贫困的地方却无人问津,这对于未来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四)网络慈善的监管缺乏第三方评估机制

目前,我国的网络慈善监管缺乏第三方评估机制,对于众多的网络慈善组织所开展的慈善活动最终的落实效果缺乏科学的考量,更没有一套完整严格的检查评估指标与流程,监管往往是走马观花,没有落到实处。然而,对于网络慈善组织来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缺乏优胜劣汰机制的结果是,组织之间不能形成发展合力,也不能形成竞争向好的发展氛围,最终导致普遍落后。一旦发生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慈善恶性事件,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结局。

三、新时代背景下大力促进我国网络慈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和执法力度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实施,我国的慈善事业进入了更加法制化的进程,《慈善法》的出台可谓“十年磨一剑”,所以在实行中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网络慈善作为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应时刻绷紧法制弦,进行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具化配套的司法解释,早日构建完善的法制体系。具体来说,政府有关部门要依法监管网络慈善,扶持管理规范、公信力强、影响力广的网络慈善组织发展;社会一方面要依法督促网络慈善的成长,另一方面更要打造一个开放、互助、友爱、共享的社会氛围,为网络慈善发展提供沃土;作为普通的民众,则要积极学习《慈善法》,树立现代慈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在依法参与网络慈善活动的同时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我国新时代网络慈善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二)加强网络管理能力建设

借助互联网平台,慈善事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和创新,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由于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因而参与网络慈善活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近年来,个人信息的泄露、网络诈骗诈捐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这就使得进一步加强网络管理能力建设迫在眉睫。在此,政府应出面引导,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个网络慈善平台按照标准规章流程进行一系列的整改规范工作。在准入环节上,可以坚持“宽进窄出”原则,[3]但是一旦进入就要接受定期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出现问题更要承担责任,引入优胜劣汰理念,发展好的平台进行多方扶持,经营管理不善者依法取缔。要说明的是,在加强网络管理能力建设过程中,把好信息质量关是重中之重。有关部门一定要严格要求网络慈善平台运作商提高对于网络慈善真伪信息的辨别能力,主动挖掘信息背后的来龙去脉,为公众提供全面直观的第一手慈善资讯;募捐信息更要透明公开,实时向利益相关人反馈其捐赠物资的动态,接受公众的提问和监督;还要建立募捐资料的备案存档,方便进行长期的跟踪回访,保证慈善活动的效果。最后,加强网络管理能力建设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要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和专业网络管理办法降低互联网安全隐患,净化网络环境,保证网络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我国网络慈善资源共享系统

笔者认为,要促进我国网络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建立一个大型的规范的专业的网络慈善资源共享系统,促使各个网络慈善组织结成行业同盟,共享慈善资源,交流工作心得,合力促进网络慈善事业的科学发展。这个网络慈善资源共享系统,扮演着一个中介平台的作用,它的一头是大大小小的网络慈善组织团体,他们把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项目信息等纷纷上报系统进行共享记录,适当的时候在这个平台里寻求合作、寻求帮助,同时接受监督。而它的另一头则直接面向社会公众,进行慈善信息的发布,接受群众意见反馈,随时欢迎公众深入了解有关网络慈善的任何信息并加以解释说明。在这个平台上,还可以借鉴淘宝网经验,构建统一的网络募捐体系,公开透明地募集慈善物资,参照评价体系设置信用档案。如果未来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发展覆盖率广,便捷性高、层次分明的同城慈善网,以慈善爱心超市的形式结合城市社区管理实现社会资源的补充配置,践行现代慈善理念,弘扬慈善互助精神。

(四)建立健全网络慈善的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网络慈善的监管机制,需要内外兼修。首先,行业内部要提高自律精神,在道德上,要明白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时刻将现代慈善使命牢记于心;在机制管理上,要加强组织内部的制衡监督建设,引入现代管理方式方法,用制度管人管事,杜绝“一言堂”、“官僚作风”等情况;还要形成行业间的自发监督机制,成立网络慈善行业协会,对成员进行监督约束。其次,在外部监管方面,一方面要组建专业性强的网络慈善监管团队或者成立一个独立的网络慈善监管部门,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网络慈善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和规范性督查;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对网络慈善行业的舆论监督,增强民众的主人翁意识,在积极参与慈善活动的同时,鼓励民众通过多种方式依法进行不良行为的举报,传递社会正能量。最后,要学习西方国家的宝贵经验,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对网络慈善组织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对网络慈善组织的自身构建、管理水平、未来发展等进行评估,公开表彰表现突出的组织,通报有较大漏洞的团体,提高监管效率,成为保证网络慈善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构建全方位的网络慈善监管体系,大力宣传现代慈善精神,努力形成开放团结互助友爱的慈善氛围,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每个公民都沐浴在慈善的阳光下,为爱而生,因爱而行。

参考文献:

[1]张国良.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媒体传播[M].第6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9.

[2]梁伟琪.网络慈善[J].神州,2012(23):220.

[3]孔云梅.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及防范[J].中州学刊,2011(5):137.

[4]谢琼.国外慈善立法的规律、特点及启示[J].教学与研究,2014(12):29.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慈善信息
肩负使命的奶奶
慈善之路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慈善事业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订阅信息
关于慈善行为和慈善促进的几个问题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