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候鸟式”实训模式,即根据农业生产周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出现短期缺工现象,科学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阶段性的教学实践。通过高效的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教科研、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各种合作活动。我校通过“候鸟式”实训模式,以实际的工作环境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评价。2017年,我校与湖州吴兴金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德清绿色阳光有限公司,湖州市博创农业有限公司按农时“候鸟阶段性”长期合作,共安排“候鸟式”实训10余个项目。通过我校三年来的实训教学改革,学生从专业知识、思想素质各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案例《“候鸟式”实训奠定就业创业基础》报道于《中国教育报》2018年06月12日第10版。现将经验总结以下:
“候鸟式”实训团队在校内实训基地轮流实训,片段式地锻炼实训技能,了解农作物生长的整个过程。“候鸟式”实训模式符合“实践——认识——实践”的认知规律。通过“候鸟式”实训,挑选部分“跑得快”的同学,更好地提升专业技能应用能力,能够更深层次地去理解知识点,综合运用专业技能。而且可以将知识点融会贯通,不断纠错,不断提升,力求到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校内果蔬生产实训元实践中,示范基地模拟企业标准化生产的仿真环境,学生了解果蔬生产的基本步骤、生产周期等。
候鸟过程中,阶段性地解决农业企业核心技能操作的问题。在工学结合中,重复操作7-10天,核心技能得到培养与提升。实训也是一个通过实践去激发学生钻研理论知识的动力,当学生在实践中碰到问题时,又要反过来再去补充和加强理论的学习,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端正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候鸟式”实训模式,模拟大雁迁徙的特性。大雁特别讲究团队精神和团队领袖。团队建设讲究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尊重个人兴趣与成就展示,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团队的高效率运转。通过企业实践,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方法。回校参加实训元小组实训,优秀学员就像领头雁一样,指导组内学生进行生产管理,相互提高,共同成长。
在校外实训过程中,以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为背景,以项目为依托,由4-5位同学和企业员工为项目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明确每位项目组成员的职责、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制约。让学生了解,很多工作不是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在一个和谐的、有凝聚力的团队中工作,能够事半功倍,更好地完成项目,同时也能在工作中保持愉悦的心情。
要做一个称职的劳动者,首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离不开职业实践,只有在实操中才能熟悉职业,体验职业,明确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才能把内心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转变成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
工学结合是学生走向社会非常重要的过渡时期,是学生开始真正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职业状况的时期,也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如果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将来他们参加工作有极好的引导作用。良好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既需要坚持不懈的道德教育,也需要严明的规章制度的约束,还需要道德教育、检查监督、考核奖惩等措施的配合。
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元项目学习,通常是在指导老师的规划和引导下完成的。当碰到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向指导老师、带教师傅求助。校内模拟生产环节中,有所损失属于正常损耗。实际的工作环境中,碰到棘手的问题,需要自己解决。处理不好,造成损失,后果就严重。实训阶段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重要时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会更加灵活多样,不会受到习惯性思维的束缚。
实训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执行力的过程。企业需要熟练的技术,通过校企双方的努力,通过“候鸟式”实训项目校本教材的学习。参加“候鸟式”实训的同学,提高关键技术的熟练度。强度高、环境艰苦的工作下,考验学徒的执行力。这就需要企业师傅定期纠正错误。
“候鸟式”实训模式,就是给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提供现实的工作环境,锻炼核心技能。在学生就业之前,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过渡,使学生从专业技术到道德各方面,都有质的飞跃。通过“候鸟式”实训模式的锻炼,学以致用,真正掌握知识,又具备独立思考、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中等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