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勇/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我们党之所以体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发展力,归根结底是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我党的宗旨“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是我们党的本质体现。作为我们高校,是知识分子和广大青年的密集地,历来是党建工作的重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各种社会思想都会去影响青年,都会去‘争夺’青年。”处在高校日常工作第一线的高校基层党组织,肩负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联系广大师生、团结和服务广大师生的使命。因此,高校党建工作的重心必须落脚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既是新时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变化的需要,更是高校创建和谐校园的客观需求,体现了高校“服务育人”本质,从而为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提供动力,为推动高校科学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服务是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核心内容,高校基层党组织是服务主体,党员干部是高校服务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还存在着重视管理效果而忽视服务本质的现象;有的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只强调责任和义务,忽视服务与关怀,没有真正认识到服务的本质。这样的思想意识导致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及基层党务工作者服务效能低下,不能深入教室、宿舍一线去了解师生需求并及时解决,从而导致新问题的出现。
建设高校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必须有一支本领过硬、思想觉悟较高的骨干团队。然而从目前来看,很多高校基层党组织缺乏具有相应的能力骨干队伍,导致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存在较多问题。作为一名骨干应该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具体工作非常了解和熟悉,而实际上,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中则不然,骨干队伍难以应对发生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对基层党组织骨干的学历有较高要求,但基层党组织实际工作不仅只看学历,更要看工作能力和素质,不然就会导致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工作流于形式,真正达不到为师生提供服务的要求。
新时代高校师生的服务需求更具多样性,面对不同的服务需求,有的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就暴露出较多的问题,解决起来也力不从心。高校年轻教师、青年学生思想处在时代前沿,有着类型众多的新鲜思想。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的主体需要不断了解高校师生的实际需求,不断思考与创新,对自身工作进行反思,以满足师生需求,为师生提供良好服务作为目的。但是调查发现,有些高校的基层党组织仍旧坚持着较为单一的工作方式,不注重了解高校师生的真实需求,不能以师生为核心开展自己的工作。当高校师生就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实际需求时,高校基层党组织有时束手无策,拿不出让师生真正满意的办法,导致有的师生积极性降低,容易对高校基层党组织产生不良的认识,也影响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正常进行。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正视新时代师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转变工作作风,从注重骨干队伍培养,创新服务载体,建立健全机制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加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骨干队伍是服务型党组织工作的主体,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服务工作成效。因此,必须着力提升骨干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强化服务意识。良好的服务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前提条件。有的高校基层党组织重管理轻服务,重要求轻关怀,这就是服务意识缺乏的表现。因此,骨干队伍要对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要求进行学习,了解建设服务型基层党建组织的重要意义,逐步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二是要提升业务能力。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是履行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关键。在选人用人上综合考评,确实把学历层次高,业务水平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选拔到基层党组织的岗位上来。同时要定期组织学习培养,针对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经常组织学习交流,形成工作合力。三是要贵在落实。基层党组织骨干队伍,必须深入师生一线,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广泛发挥党员和广大优秀青年的作用,第一时间解决师生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以服务师生作为自身工作内容,以师生满意作为自身工作原则,积极主动解决师生工作上、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困难学生和问题学生的问题,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
“围绕群众多样化需求,坚持立足实际,尽力而为,运用多种形式的手段开展服务”,这即是对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要求,也确立了高校丰富和创新服务载体的目标和思路。首先依托服务主体,提升育人效果。始终从服务学生入手,要以服务促管理,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实际行动真正关爱学生。其次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高校师生来自五湖四海,文化水平、能力素质差异性大,作为基层党组织就要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奋发的环境。组织开展各种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校风、学风、师德建设,切实让师生在党组织中感受到组织的关心与关怀,自身能够得到发展,实现自我人身价值。最后要活用载体,弘扬正气。通过开展“一帮一”、“结对子”等活动相互学习,互相促进。运用网络媒体、校园网站、校园广播、墙报橱窗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积极宣传先进典型,切实发挥主阵地作用,提升师生的归属感和参与学校建设发展的热情。
为促使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高效运行,高校应建立健全机制,确保作用发挥。一是要规范制度。依据《党总支、支部工作条例》、《党总支、支部书记“一岗双责”制度》、《党员干部“一帮一”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定,为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提供制度保障。开展“一名党员干部联系一个班级”活动,坚持基层党组织内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以身作责、以上率下,依托制度促落实,真正做到服务有保障。二是要加强培训。基层党组织每年年初要统筹谋划,制订各项计划,落实党员教育培训,构建党建服务网络化。既要培训党务知识,也要进行实际问题解疑研究。在群众组织中,积极吸收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加强教育引导,扩大服务群体,形成“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树立先进典型,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服务效果。三是要加强考核。检验基层党组织服务成效必须要建立考核考评机制,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针对高校学期制的工作特点,基层党组织可制定目标考评办法,分级分层次分阶段进行综合考评,做到既有目标,也有措施,更要达服务成效,切实实现“组织有温度,师生心中有热度”,让广大师生感受到基层党组织的关怀,党员干部的关心,这样师生才会有希望,单位建设才能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