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慧 杨 麟/.包头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公司第一中学
学史可以使人明智,历史是一本厚重的书,它传承人类文明。高校加强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可以帮助学生以更高的学习兴趣以及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去学习、了解我国近现代历史,可以提高大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成绩。
大学学子们刚刚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这样的小型社会,这时候是培养学生正确思想的黄金时期,这时候的学子们有冲劲、爱国情怀,处于人生中最闪耀的学习时段,他们虽然不能被称为一张白纸,但是也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素描,更多的地方是空白,需要思想政治教师帮助他们建立完善的、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学习历史,以史为镜,可以知道国家发展的规律,同时,近代中国所遭受的苦难,会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学习经验,有助于培养我国未来的接班人,使之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新时代人才。
近代中国受到列强侵略、新思潮影响的多为沿海地区,中原地区受侵略也很严重,但是西南以及西北边疆地区受到侵略程度相对较低,同时西南之地多瘴气,北方民众到南方去很容易生病,所以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老一辈的影响导致新一代的年轻人对新中国的历史不甚了解,没有足够的知识基础,所以高校教师在开展课程时会受到一定的阻力,学生们不了解历史,很难开展近现代史的学习。
历史是厚重的,也是较为无趣的。历史课程受学生重视的程度不高,再者高校对于学生管理松懈,学生可以在课堂之上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同时不容易被教师抓住,同时,高校教师很难管理学生,这就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不佳,此为一,二则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经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价值观的走向。我国少数民族多处于边疆地区,经济落后,社会治安差,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收益小,远低于数理化专业的收益,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上到学校,下到学生,对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重视不够,那么就会影响政治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探究。
学生对历史兴趣不大,但是对小说不一样,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质,可以在图书馆多为学生准备有关近现代历史的小说读物,杂志也可以,这样,学生通过阅读报刊杂物、小说,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历史文化素质。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更为之后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的知识水平毋庸置疑,但是教学不只需要自身知识,还需要能将自身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有资历的教师还好,但是很多年轻教师都没有教学经验,就需要学校帮助他们获得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能力。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培训,由年老教师带年轻教师,帮助年轻教师学习经验,再者,学校可以与其他高校开展合作,从其他知名院校邀请名师来为学生讲课,其余教师旁听。这样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方法。
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相辅相成,互不冲突,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扶持力度,可以帮助当地提高政府收入,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设备,例如,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提出一带一路的经济方针,极大加强了我国西南、西北地区与华中、沿海地区、全世界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实力,为少数民族高校近现代史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少数民族的高校学子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了解我国近代以来所受到的伤害、先辈们抗争侵略所做出的牺牲,以及国家发展阶段我国所采取的正确的方针,通过近现代史纲要,学生能够了解这些东西。以上,仅是笔者本人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