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洁/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整本书阅读和传统的单篇阅读有很大的区别,如果学生能认真的将一本书静下心来读完,并且有自己的感想,那么就可能提升写作,也可以提升意志力。而单篇阅读只是将一篇文章读懂。但是,整本书阅读真的只是有好处,而单篇阅读只是有坏处吗?这也不能太绝对,比如,“整本书阅读”在阅读中由于时间的关系,由于学生的耐心不够,在阅读时不能精读,不能得到深入的理解。而单篇阅读内容少,学生也愿意去阅读,愿意去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每一句话,理解作者的意图等等。所以,学生真的可以静下心来去读整本书吗?读完整本书真的会提升学生的能力吗?
“整本书阅读”纳入到新课程标准中,想让成为一门课程,希望学生可以阅读整本书,希望学生可以阅读名著。这样大家都觉得很好,而且在北京的一些学校已经试验实施,最终得到了成功,所以才提出希望全国都可以这样实施。但是,现在高中生的学业太重,应试教育严重,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读整本书,老师也没有时间去要求学生读,和学生探讨,一起讨论读后的感受。所以,在高中真的能成功实施么?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最近我所实习的一个学校的老师告诉我,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在住宿,没有人督促他们去读书,老师在放学后也没办法督促他们。所以,他们将整本书阅读的时间放在放寒暑假,给他们布置几本书,让他们去阅读,然后写观后感,但是真正去认真读的却寥寥无几。我相信这种情况在很多学校都存在,则需要认真思考一下真正实践实施是否可行,是否能和预期的效果一样。这就需要大家一起去思考,一起去寻找可以将整本书阅读落实的方法。
阅读一本书与阅读一篇文章不一样,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完是需要有兴趣的,不然很难读完,而且也会产生副作用。而一篇文章,就那么多,也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学生也会去认真的读的。所以,读整本书是需要学生有兴趣也可以去读的。比如四大名著,一般男生喜欢读《水浒传》,就会认真的读完,而女生呢喜欢读《红楼梦》,对里面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所迷恋。但是,学校要求所有人去读这些书,就会有人不想读,不感兴趣的去读一本书,读完以后也只是有一种貌似读过的状态。就像陕西的孩子可能就比较喜欢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人生》、《早晨从中午开始》等,喜欢贾平凹的一些作品。这是因为他们生活在这里,喜欢这种与现实相符,与自己生活的地方相关的故事就愿意去看,愿意去理解。而别的地方的学生可能不会去喜欢这些作品。但是,“整本书阅读”要求读文学著作,要读名著,要读传统文化的书籍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去提升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仅仅的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因此,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如何对每一本书都有兴趣去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否真的能渐渐的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整本书阅读当下的一个重要思考。
都说阅读可以提升写作,阅读过程中能积累很多写作素材,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书读的多的人在写作时能够写出很多优美的句子,写出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文章。的确,没有人否认。阅读整本书,阅读很多的文学作品,要务于精熟,在读的过程中要善于积累,这样就会起到读书益于写作的效果。但是,有些人虽然对一本书感兴趣,对这本书的作者感兴趣,非常乐于去阅读。但是,他只是去关注其中的故事情节,里面的人物关系,而不去关注里面的优美语句,不去积累里面的精华,也不去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去描写一个人?所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这一切都没有去思考,那么阅读再多的书也都只是读过,也能讲出里面的主要内容。然而,在写作时,还是不会写,不会提升写作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在给学生布置整本书的阅读时要启发学生去如何阅读,如果有效果的阅读。这也是需要老师要真正的去研究整本书阅读中的奥秘,研究其中的精髓来传递给学生。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较稳定的、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所以提升语文素养是需要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整本书阅读也仅仅是一部分,而且学生要是不把整本书当作是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去阅读也将是无用功。因此,整本书是否能真正提升语文素养需要我们去思考。需要老师去引导学生如何去读,如何通过整本书阅读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以上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现在“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里的一部分内容,也在朝着成为一门真正的课程发展,所以就需要我们一起思考,就需要大家一起来摸索,一起来探索着发现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一起来探讨如何去解决。我们都需要从实践出发,首先也需要老师们的热情,只有老师想去探索,想去研究整本书阅读,想让学生去读整本书阅读,那么在“整本书阅读”的实施道路上就会越来越好。